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11):17-18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邮票,加上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为“四二曲”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堪称一流,市场反映极好。不但在集邮界,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热门题材不嫌多,澳门、台湾省和某些国家,近年争相发行“四”邮票,对于补充我国“四二曲”邮票的不足与组编中国古典学专题,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我曾在《集邮博览》写过一篇有关"大邮票"的文章,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两年过去了,我觉得有必要再谈谈"大邮票"的问题。因为人们对大邮票的理解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当时写"西厢记大邮票"的本意有两个方面,一是告诉集邮者,大邮票的刷色、面值、志号、铭记、邮票用纸与其后发行的邮票一样,如图1西厢记大邮票。二是想给大邮票下个定义。大邮票和小邮票的设计图稿是一样的,采用的版别及邮票用纸也相同。如果用原设计图稿制版,但版别不一样,不管其规格有多大,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1998年8月26日,随着《三国演义》(五)“空城计”小型张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20年的“四大古典学名”邮票的发行正式宣告结束,它们与我国在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一起,被集邮界合称为“四二曲”邮票,堪称20世纪中国邮票史上的浩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归入"佳邮"行列,一般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初显这类题材在广大邮人心目中的地位,此后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又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即使承袭着《西厢记》邮票风格的《牡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塔尔寺》邮票占了我国邮票印刷的一个“第一”——胶印调频网技术。用这种技术印制的邮票层次丰富,色彩细腻,清晰度高。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2期介绍的香港《中国敲击乐器》邮票图案资料中,作者认为面值1.4港元的“长鼓”(图1)是“瑶族长鼓”。而第1期《集邮》刊登的《精美的香港“黑釉蓝斑腰鼓“极限片》一文考证了“长鼓”图案,认为是选自唐代鲁山窑“黑釉斑点  相似文献   

8.
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邮票发行前,邮票设计者张克让曾在1981年第8期《集邮》杂志上发表《茅盾为鲁迅纪念邮票题签》一文:“我接受了设计这套邮票图稿的任务,决定用鲁迅先生一生倡导的木刻艺术,并请鲁迅的老战友题字。”  相似文献   

9.
1985年,《北京集邮》组织了一次“北京集邮知识竞赛”,这是改革开放后一次全国范围的集邮知识竞赛活动,影响很大。我有幸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我恢复集邮.身边还有几位集邮的伙伴。大家的集邮方式十分原始,只知道从旧信封上翻找使用过的旧邮票,不懂得邮票的品相,也不懂得邮票背后的各种知识。1982年,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刊《北京集邮》(《集邮博览》的前身)创刊,北京集邮活动的热潮逐步掀起。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3年第1期载有《“放光芒”邮票停发内幕》,其内页附图及封面各有一枚“放光芒”邮票印样,在印样上部边纸上“同意照此样印制·邮票处”批示的后边有一个钢笔所书的“孙”字,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还制作了一种本册,每本售价70元。其规格为290mm×210mm。在这个本册中,各印有一枚与邮票或小型张同样规格、相同版别和刷色的真票,本册中有4枚面值都是80分的邮票和6元面值的小型张。由于本册中邮票边饰图很大。有人将这种邮票称为“大邮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大”邮票是对应“小”邮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第二期刊发了汪代保先生“生肖邮票‘接龙’纪念封”的文章,汪先生的纪念封是以干支纪年相接而成。文章引起我的共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岳飞是人们尊敬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少时看过《说岳全传》,聆听过《说岳全传》评书的我,对岳飞的崇敬,则更胜一筹。2003年是岳飞诞生900周年。无疑这是发行“岳飞”邮票难得的契机。2001年,国家邮政局启动了邮票选题“岳飞”的调研工作,没有想到的是,“岳飞”邮票选题的实施却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4.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1):30-31
1950年11月间,我和黎震寰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本来打算编写一部图并茂的《新中国邮票图鉴》。这个动议在《新中国邮票手册》的“例言”里.即已阐明,“例言”提到:“敬祈海内先进同好,绳其得失,正其缺谬,俾再版时分别订正,并作编篡《新中国邮票图鉴》之参考”。同时在《手册》的扉页也刊登了全版面的“出版预告”,原计划于1951年春节出书。  相似文献   

15.
张瑞 《上海集邮》2007,(9):38-41
法、意、德“客邮”邮票有多少?国内文献说法不一。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修订版)(下称《目录》)所载附录二“外国在华邮局邮票”为较权威的统计:法国“客邮”51套685种,意大利“客邮”16套74种,德国“客邮”10套96种。但据笔者对信销“客邮”邮票研究后发现,有17套61种为《目录》漏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飞翔的“丹顶鹤” 在刘硕仁设计的7套动物邮票中,《丹顶鹤》和《东北虎》2套都是采用了我国当代著名画家的原作。 回忆起这2套邮票,刘老对我有感而发;“作为国家的名片,应该把咱们国家从古代到现代最好的作品表现在邮票上。但不是象有些人讲的,把名画拿来随便弄上面值,就是邮票。设计邮票搞一套精品相当不容易。关键是要有设计意识。自己的构思、设计,包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13,(2):9-11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现在还依然保存吗?1983年开始集邮,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西厢记》,现在依然保存。我妻子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临摹古画工作,我知道她很喜欢临摹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有一天,我在小摊上发现《西厢记》邮票,便兴高采烈地买下送给她,她看了也很喜爱。当初,虽然我月薪只有42元,但还是慷慨解囊地买下有关绘画的邮票赠送妻子。这样,我们既增长了集邮知识,又增添了感情。  相似文献   

18.
黄山 《上海集邮》2004,(7):22-23
去年8月,江西曾仲来信与我讨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方邮票”。他已收集了不少这种“地方邮票”及其首日封。说起来很惭愧,我在美国集邮十几年居然没听说过这种“地方邮票”,于是赶快上网查寻,但网上有关资料不多。此后,我进入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的读来信,对该书关于普16邮票名称的表述提出质疑:一是为什么称普16为“革命纪念地”,而人民邮电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却称为“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二是为什么正称“革命纪念地”,而附录《邮票一览表》称“革命圣地图(第四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三国演义》第五组邮票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整20年的“四大名著”邮票的发行宣告结束,集邮界将它们和我国8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一起,合称“四著二曲”邮票。与此同时,《咕咚来了!》、《小鲤鱼跳龙门》组成了文学题材中的童话系列,《古代神话》、《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白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