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摘     
日本教育界就校规是否侵权发生论战最近,日本一女中学生因烫曲了刘海而受到校方除名的处罚。此事在日本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关于校规的论战。日本的校规十分严厉,对学生的仪容举止、穿戴衣着都有规定,违反者将受到处罚。去年一年就有五名学生因触犯校规而受罚致死。  相似文献   

2.
刘芳 《班主任》2009,(5):44-45
开学不久,一位学生公然在课堂上煽动:“老师含沙射影骂我们怎么办?”有学生立即响应:“告她诽谤罪。”另一学生跟上来:“犯了错误,老师罚我们抄校规,这算不算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有学生叫喊:“这是违法的,叫她下课。”  相似文献   

3.
如此维护学生"课堂权益",不妥! 声音:在上海市虹口区某实验小学,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睡觉、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被传统校规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现在却被正名,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校纪律严格、校规颇多、学生犯了平常的校规,就会受到老师的责备,甚至体罚。二战后,日本严禁体罚学生,然而,仅在过去的三年之中,就有五名中小学生被教师体罚致死。日本报纸也常揭露那些过分体罚学生的事例。据日本文部省记载,1986年有189名教师因过分体罚学生而被学校解雇。另外有900名教师,也为此而受到校方行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师要学会沟通,用微笑滋润孩子心田"。就师生关系而言,微笑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在学校,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的脾气好,对学生时常保持着微笑。学生也经常用"和蔼可亲"来形容我。但这并不是说——我不会对学生严厉。我在这里所说的微笑,是针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进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察言观色,来明白老师的意图,这不是学生求知认知的结果而是学生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结果,这是一种暗示行为。那么,课堂上"察言观色"的究竟应该是老师还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让学生对他的察言观色,而是他对学生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7.
和所有的学生一样,美国的学生也是人手一册校规,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天条",我选了一些和大家一起看看。下面是节译的儿子矿矿所在学校的校规: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老师提问时,被提问的学生卡壳,其他同学小声提示这位"遇难"的同学,这种现象被老师艺术地称为"打电话".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这种现象总会马上制止,其原因是怕打电话影响课堂纪律.其实,辩证地看待"打电话"这一课堂现象,你会发现,让"电话"打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9.
<正>"你真棒!""真聪明!"这一类的鼓励式评价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了老师及家长的口头禅,说者敷衍了事,听者不以为然。特别是课堂上老师的一句"你真棒"在被多次运用后,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激起涟漪,再天真的孩子也不会为此而沾沾自喜。一、课堂评价要"真"小学生往往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他们最想获得的大概就是老师的鼓励和赏识。然而鼓励和赏识的获得都源于老师真诚的评价和艺术的批评。在课堂上,老师要把自己完全融于课堂,全身心投入,认真倾听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上新授课时,讲完课,我会习惯性地问学生:"新学的知识大家都懂了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懂了。"这时,我会满意地点点头。这种现象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恐怕也屡见不鲜。有时我也想,这其中或许有"滥竽充数"者。经验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举起"不懂"的手,说不定会受到老师的严厉警告:"上课要注意听  相似文献   

11.
无言之爱     
单超 《中学教育》2006,(9):44-44
许多年前,一位学生在考试作弊时被发现,按校规当受处分并公开检讨。然而监考老师并没有声张,只是将其纸条抽走,严肃地在其手背上轻拍一巴掌作为惩罚。这位学生如今已是我国一所名高校的校长,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2.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名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上课,在课堂上,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可是美国客人们却没有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观感时,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语文是夯实和发展语文素质、确定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老师的职业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初中生语言文字功底以及价值观形成。但是,初中生课堂上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答问被止"。顾名思义,答问被止是指初中生在回答课堂问题时,由于答案与老师预设的答案不符,而被老师打断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答问被止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万安峰 《江西教育》2007,(10):45-45
最近,一段学生在课堂上侮辱教师的视频在各门户网站和论坛上广为流传,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名高中生在课堂上抢走老师头顶的帽子,并当众辱骂老师,被羞辱的老教师坚持讲课,台下传采的却是阵阵嘲笑场和谩骂声,甚至还有学生用DV机把这一场景录了下来。这一事件让许多有良知的人不禁要问:今天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师道尊严”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6日,微博网友上传了7张中学违纪通报单,称"这就是衡水高校(中)出名的原因,好像做什么都违纪"。违纪单显示,涉事学校纪律检查堪称严厉。除了普通违纪行为,"窗户玻璃雾气上画有孙悟空头像"、"裸体上厕所",午休时坐着、裸睡、学习等均属违纪行为,被登记在册。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校规最早出自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第二中学9名高一学生不久前接到学校通知,说他们因为"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厕所",严重违纪,学校决定给予劝退处理。(齐鲁晚报)身为学生,自然要遵守"校规",这是常识。这里说的"校规"当然指的是符合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而制订的规则,规则  相似文献   

17.
巴林盖姆中学:用图形输入板教学在美国旧金山附近,有一所叫巴林盖姆的中学。这所中学有约850名学生和38名教师。我们去了一个名叫巴恩兹的老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 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 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 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力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 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 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 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 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 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 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 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 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相似文献   

19.
正记得去年听过朱国荣老师的一堂课,被朱老师大胆的课堂设计震撼,被朱老师大气的教学风格征服。40分钟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在朱老师的布局下挑战着思维,挑战着自我。下课前,朱老师让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堂课的学习收获时,有同学这样说:"这堂课上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是对的,后来觉得他们更有道理。""我知道了有的话正着说是对的,倒过来说却会不对了。"……同学们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由此而生。这堂课上学生不只探索到了平行  相似文献   

20.
聆听特级老师李争的习作课与相关报告,让我对于"如何教学生写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了解。李争老师执教的习作课,课堂氛围轻松又紧张,老师幽默又严厉,学生脑洞大开、文思大发。按照语文课堂的实践性要求,李老师和学生一起"体验—思考—写话—评论—修改",课堂成功而精彩,对于习作教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借鉴。本文中,我将从四个方面对习作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