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态美学”的“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却是从"实际"发生的环境空间感出发的,它必然涉及"身体诸觉"在"空间感"上的生成,以及在"时间性"维度的存在——在静态上是"身体诸觉"的"同时性"并存与延续,在动态上则是空间环境美感的存在受"意义"与"价值"的激发与引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当学生真正动起来后,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一节课下来,把老师整得筋疲力尽。为什么科学课上会出现这样"乱"的场面呢?什么是科学课上的"乱"呢?一、科学课上"乱"产生的原因(一)班额大。从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每个班大多  相似文献   

3.
“警察”     
一提到"警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police"这个词。因为不论从警车上、公共揭示牌上,还是从警察佩戴的徽章或臂章上,都印有"police"一词。其实,表达"警察"一词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的"意外"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外",精心取舍,灵活应对,把"意外"演绎成"精彩"。一、借题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当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性、语义和句法三个方面对"一齐"与"一起"进行辨析。从词性看,"一齐"是副词,而"一起"除了副词用法之外,还有名词的用法。语义上,主要从"一齐"与"一起"指向的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体完成动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三方面进行辨析。"一齐"与"一起"在句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谓词性成分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1,(2):52
我们在各种媒体上,时常会发现将"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如果知道了"明日黄花"一词的含义,就不会写错了。"明日"非"昨日"  相似文献   

7.
"一"与"法"是黄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万物的根本,对万物具有统摄作用,这为"法"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前提.通过对黄老学"道生法"命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与"法"的内在联系,"法"是"一"的显现,"一"是"法"的形上依据.在现实政治中,君主是"一"的化身,具有执一生法的功能."法"是实现"一"的途径,"一"体现了"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单"是由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课标和教材、设计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而编写的一种课堂教学工具,一般是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疑问、学习自测和学习反思等部分组成。上课前,教师将学生做的"学习单"收上来。一看"学习单"上的空白题,二看"学习单"上的错题,三看"学习单"上的拓展开放题,从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也许只有"小气"和"大方"两种人,偏在这两种人之间夹了一个"两面派",这种人就出现在我们班。"唉,今天可该你请客了。"我和袁明雨逼着王肇龙给我俩买零食,因为上学期,不是袁明雨就是我买,可就是吃不到他的"施舍",真头痛。我也算得上是"说破嘴皮没有用,得来真是不可能!"嗨,我说王肇龙你就请一次,记得那次我到你家,看到你存折上可是有钱的,哪怕你出一分……"我们逼供着。"可……可我没……"他边摇头边乞求我们放过他。真是的,过了几天,我们又找到了他,这回终于拿出钱来了,你猜多少,五角。嗨!真愁人。  相似文献   

10.
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表面上很热闹,师生对答如流,知识的"生成"一个接一个,但深层看下去,却经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甚至"丑陋"的现象。比如,在一堂《平均数》的公开课中,学生发现两组的成绩在人数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一词,从本原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若从教育层面上来讲,它就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认为,人本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育作为传承文明、启发心智、推动发展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千百年来,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和作用。必须以"人本"视界来透视教育功  相似文献   

12.
一天晚上,爸爸要我听写课文《一夜的工作》里的生词。当爸爸念出"ménglóng"时,我立即在本子上写上了"朦胧"。这个词语我以前在一篇课文里学过,肯定没有错!我打开课本核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上"作为动量词的用法。"上"作为动量词时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上",它有表示长时量,相当于"一番、一场"和表示短时量两种意义。在意义为"一番、一场"时,"一上"多出现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而表示短时量,相当于"一下"的意义时,经常出现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14.
"廉洁从教"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对中职教师而言,"廉洁从教"与"勤勉执教"是互为条件、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本文围绕从理念上渗透、从行为上实践、从方法上落实、从机制上促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周作人本是中国现代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五四新文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很难设想,若没了周氏兄弟,中国的新文学将会是何等模样。也许是泄露了天机[1],以"作人"为名的他,偏偏在做人上不那么成功。且不说他落水成了汉奸一节,单单是既"谢师"又"破门"一事,就足以叫后人精神痉挛、咋舌不已了。  相似文献   

16.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大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次"放"和一次"收"的过程,构成了教学过程中"一放一收"的有机结合。数运算的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中所占课时数较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最能体现老师课堂上"放"与"收"的节奏。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为例,阐述"放"与"收"结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起跑线”     
在中国基础教育的链条上,有一句口号异常响亮:"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许多孩子及其家长,都在起跑线上憋足劲拼速度、抢先机。由此带来一串教育怪象:择校热,争上重点名校,哪怕上幼儿园,也得上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一位领导面对台下的老师讲话:"各位老师,各位杏林,今天是你们的节日,我特意前来,祝贺各位杏坛高手,节日快乐,并向你们表达诚挚的问候!"这位领导不能不说是真心诚意的,但在用词上犯了错:误将"杏林"当作老师称赞了。"杏林"一词是称颂医生,而不是用来称赞教师的。。相传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为人治病从  相似文献   

20.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