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1828次饥荒,平均每0.9年一次.从2006年9月开始到现在,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飙涨,许多国家出现粮荒,而一些粮食出口国把粮食作为一种战略武器来攫取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粮食直补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但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一些管理漏洞和腐败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赵立 《浙江档案》2007,(3):29-29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保障粮食供求平衡而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1953年10月16日、11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标志着粮食流通体制从此进入统购统销时期。从1953年到1985年,粮食统购统销前后共持续了31年。这项离我们远去的政策,曾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杜谦  卢英  王峰 《新闻传播》2004,(5):66-66
制片人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批电视剧制片人。90年代初,一些电视台开始电视节目制片人制的试点,使电视节目制片管理成为电视改革的一个热点。1993年,在上海出现了不靠国家拔款,而靠自己经营、靠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自负  相似文献   

5.
大炼钢铁     
季为 《档案天地》2010,(1):20-23,34
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样原材料就是钢铁和粮食.粮食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钢铁则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材料.被喻为现代工业的“口粮”.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毛泽东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他还说: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务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  相似文献   

6.
咸同之际,全国多个省份爆发了会党起义,粮食在其间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起义前,粮食问题成为一些地区会党发动起义的直接诱因,而在会党起义过程中,粮食又成为交战双方消灭对手的重要工具。清军通过切断会党的粮食供给,有效地镇压了会党起义。而会党也在部分地区对清军实施了围困,使其遇到了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清军在多处地区攻防不利。不仅如此,民众的粮食供应更是因为战事而受到极大影响,成为战事的最大受害者。学术界对于咸同之际的会党起义已有诸多论述,但对于粮食对会党起义影响的问题,则鲜有论著论及。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从粮食这样一个微观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咸同之际的会党起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陈云同志对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30多次到浙江视察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提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一个事关国家大局的战略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农民顾全大局","政府不能失信于民.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对超产的要奖励"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为缓解粮食产需矛盾,保持粮食形势的长期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粮食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吃穿用玩应有尽有。似忽一夜之间,人们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白花花的米饭随便倒、暄腾腾的馒头潇洒地扔。浪费粮食在一些人的眼里似乎也不再可耻。  相似文献   

9.
《采.写.编》2007,(1):F0004-F0004
河北柏粮集团是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为了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强势发展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廖楠 《新闻天地》2010,(11):49-51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一直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但近年来,我国粮食领域官员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却时有发生。2010年9月10日,湖南益阳琼湖国家粮食储备库原主任宋耀涛因贪污、挪用公款2200余万元,被依法判处死缓。令人担忧的是,像宋耀涛这样的“粮仓硕鼠”不是一只两只,他们常常不择手段,监守自盗,严重侵害了民众利益,也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云曾说过:"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上海解放后,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而粮食问题则是重中之重。上海不法资本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操纵粮食市场,囤积居奇,企图以此挑战新政权。在他们的操纵下,1949年夏季,上海的粮食价格大幅度上过  相似文献   

12.
粮食短缺,粮价飞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的<世界粮食形势报告>指出,粮食供应紧张和粮价飞涨已造成全球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其中有些国家已发生动乱.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4,(20):10-10
“记者不要一味夸大自己的感受。我建议记者可以到篮球场上去体验一下。”“我同意徐济成的观点,我们的体育产业要发展,得先把盘子造好,然后再考虑赚钱。”新浪网评 给粮农的直补资金不能打白条 据报道,河南省封丘县初三年级学生给省财政厅厅长、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办公室主任赵江涛发了一封信,询问国家的“粮食直接补贴,为什么不直接给我们老百姓发现金呢?”而这位  相似文献   

14.
新田,一个湘南偏僻小县,交通闭塞,贫穷落后,自然条件差,“山不成脉,水不成系,田不成洞,路不成网”,十年九旱,“干死蛤蟆,饿死老鼠.”即使解放后,新田23万人民仍然过着“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建设靠投资、社员靠救济”的“五保县”日子.1966年前,国家每年要返销一两千万斤粮食给新田.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是以“新”立足的职业,不新,新闻工作者就是没尽到职责。所以,对待新闻报道工作,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善于发现内容的新,并在报道形式上求新创新,这是我们的职责。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编辑记者也存在着“材料靠要来,线索靠等来,文章靠摘来”的现状,安于循规蹈矩,不求  相似文献   

16.
王里 《今传媒》2005,(1):25-25
新闻在哪里。记就在哪里。不管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温馨宁静的社区。不管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偏远贫穷的山野。记让人们听见了社会前行的脚步。记让人们感觉到了和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人农民靠力量生产着物质的粮食。记却靠智慧生产着精神的粮食。不能想象。一个明发达的社会会没有记。在2004年的四季更替中。中国,的记们不辱使命。用生命和热血写下了一份份壮丽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是孙中山民生事业的根基,是关乎民生主义实现的关键问题.孙中山粮食观包含调动粮食生产主体性要素、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准、减轻粮食生产灾害性损失、加强粮食储存规范化管理、拓宽粮食流通多元化渠道、突显粮食消费的美学化理念等核心要义.孙中山粮食观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前瞻性展望,对我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年后还有人种粮吗? "过几年,村里死了老人,恐怕连抬棺材的都不好找了."尽管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把国家的直补政策全部落实,但是仍然没有留住年轻人出外打工的步伐.谈起村巷人口萧条的境况,新绛县农民兰正娃不无担忧地说.而一些村民表示: "种那么多粮食干啥?又卖不上好价,种点口粮够自己吃就行了."  相似文献   

19.
石勇 《新闻前哨》2003,(4):47-48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关山村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村党委书记鲁志万,把关山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为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三字经”。这些“三字经”虽言语朴实,但包含着一定的哲理。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三”“三靠”工作方针。“老三靠”:靠思想教育,靠党的政策,靠干部带头;“新三靠”:靠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路线,靠坚持自己有错自己改;“再三靠”:靠正确决策,靠科学管理,靠帮带提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三头”方针。国家…  相似文献   

20.
卢剑利 《今传媒》2004,(3):42-43
1999年9月初我接到陕北一个朋友提供的线索,反映子长县擅自变卖国家储备粮。我会同另一位专职摄影记者启子奔赴采访地点。到了这个县后,我们顾不上路途上的颠簸劳顿,立即与知情群众取得了联系,通过了解我们得知,该县的国家储备粮分布在四个基层粮站,采访战线较长,加之这个县的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负责人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