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个体的生活中,色彩是无处不在的。不同色彩会从不同的方面对个人产生影响,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关于色彩的心理效应,目前的研究已经开始注意到并进行了研究。根据色彩和情绪的内在链接,利用色彩和绘画进行心理治疗在近年也得到了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眼睛感觉到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色彩能鼓舞学生的生活,给予心理乐趣和刺激,产生积极影响。生活与色彩的关系日益密切,巧妙运用色彩已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在绘画中颜色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绘画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是各种颜色结合形成的美;色彩是最好的艺术,在一幅图画中可以起到表现对象、抒发情感、烘托氛围、创设意境等方面是其他表现手段无法代替的。小学是进行绘画打基础的时间,色彩作为美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学好美术中的色彩,是每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绘画的灵魂,在现代绘画中,色彩已成为画家最重视的形式因素之一。色彩具有三种潜力,即色彩的心理表现力、色彩的象征性真实和现实主义含意。对于色彩的写实性、象征性及抒情性的不同运用与表现也影响到艺术家的绘画创作风格,呈现艺术家自性色彩创造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汉语言中色彩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物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原冈,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英汉语基本颜色词汇在语义、民族心理和社会属性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本文就英汉语言中色彩的文化涵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绘画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而色彩是绘画过程的基本要素。法国的浪漫派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平时非常注重观察,当他坐马车在座位上观察黑色马与棕色马的马背之间的色彩对比时,发现"在半调子的地方本色最鲜明,而在高光处消失了本色,光亮的马背皮上的高光看起来明显的是寒冷的。"这说明学习绘画不能被动或视而不见地看一下颜色,要主动积极地去观察。  相似文献   

7.
对广告设计中色彩情绪的把握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物理功能而言,色彩本身没有任何情绪,但由于人们经验的积累,审美观念、宗教观念道德观念的介入,才使人们从色彩上感受到冷暖、强弱等,从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个性的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教养的不同使人们对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情绪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民族不同,表达情感方式各异。颜色隐喻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隐喻和表达方式。颜色具有联想性,颜色隐喻具有比喻性。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色彩词的情感隐喻表达各异。  相似文献   

9.
民族服饰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在组合服饰色彩的形式要素和意义要素时,有着不同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这种内在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异族的文化标志之一,也是他们在文化、心理上进行认同的“乡音”。服饰颜色是一个民族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通过色彩来激发人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文章从畲族传统服饰的颜色——青、蓝色来解读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绘画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是绘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色彩数字化理念能够使复杂的色彩理论更为简练和本质化,对于排除色彩认识的某些误区,解决目前绘画创作和教学中色彩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有效提高绘画专业人员的色彩修养和运用色彩语言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著名油画大师在其创作中都十分重视颜料的设置及色彩的运用,他们在颜料设置安排及用色彩的运用上都非常讲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从颜料的设置及色彩的运用上可以看到其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意笔人物画 ,主要以水墨为主 ,用色很少。就意笔人物画的设色来看 ,综合起来 ,不外这样几种方式 ,即 :原色的使用、调合色的使用以及色墨的混合运用等。意笔人物画发展至今 ,形成了多种风格发展的势头。使意笔人物画的用色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而活跃了画坛的绘画氛围 ,使意笔人物画的发展富有了生机。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中国画材料必须走出固步自封的以宣纸墨汁为绘画材料的传统理念。文章着重阐述了传统语境下中国画材料着眼于画面特殊肌理的制造和重彩画材料的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目前中国画创新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和使用传统重彩画材料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色彩艺术,从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萌发到奴隶社会五色观的形成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人对色彩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伟大的贡献,形成了称之为东方色彩的风格,而且这些对色彩的认识与后来西方对色彩作出的科学结论是相吻合的。中国人是从自然、宇宙、政治、伦理上总结和形成了完全的色彩整体观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民族民间的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山水画"水墨为上"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绘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山水画出现初期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中唐时期,王维始用“水墨渲淡”。自此,以五墨代替色彩的“水墨画”和兼用平涂和晕染的“着色画”共同发展。宋以后,水墨画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山水画形成“水墨为上”的色彩观。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古代玄学思想的影响、墨的发明以及水墨画的绘画形式与古代文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心境之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工笔花鸟画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装饰美,装饰美对于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其美感的体现主要通过色彩、线条、造型、构成、肌理等方式传达。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应立足于传统中国画艺术,融合东西方艺术,拓展工笔花鸟画更加广阔的表现领域,使其更具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7.
彩色铅笔插图属于绘画艺术,因其色彩的丰富多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想表现好一幅彩色铅笔插图,除了要对它的工具性能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推敲色彩的变化规律。多进行色与色之间的叠色和混色,可以使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富色彩变化。只有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彩色铅笔插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上随机抽取的25个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调查,从不同学科类型网站的主色调、辅色调两个方面,分析色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影响,以及当前专题学习网站用色的特点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二朵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使用的颜色强烈、明亮,摒弃了传统绘画中惯用的灰色调和印象主义“转瞬即逝”的光色效果,只从印象主义的色彩中吸取了局部明净的色彩,而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黄颜色,作品颜色强烈而明亮,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性。作品体现了画家的追求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重温世界绘画艺术发展史,尤其是印象派大师以户外光冲击了古典画风,使绘画世界出现了一片光色的海洋,创作了许多臻于完美的惊世之作,开拓了西方绘画艺术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