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最后将河西匈奴征服。自此,河西地区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并开拓西域,终西汉之世,汉朝统治者断断续续修筑了河西地区的防御工程。汉代河西地区防御工程体系完备,类型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其防御功能随着汉匈关系的变化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2.
清代在吸取前朝地区回避制度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地区回避制度。主要包括京官地区回避、外官地区回避,候选言地区回避,寄籍人员地区回避,河工、盐大使地区回避、武官地区回避等制度,并且执行相当严格,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明代土司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土兵制度发展与完备的基础和前提.明代西南地区土兵制度完备主要体现在土兵管理更完善、土兵数量更庞大、土兵训练更有术、土兵职责更明确、土兵赏罚更分明.明代土兵制度更加完备,使土兵在保境、轮戍、征讨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不仅维护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更加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4.
仓廪一直是封建帝国财政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仓廪事业中的常平仓和义仓在缓和阶级矛盾,保障自耕农维持再生产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文章从常平仓和义仓的设置、运营及效用,绩效评估作一简单的探讨,以期对唐代的仓廪事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河西宝卷流传于张掖、武威,酒泉等河西地区,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河西农村一度兴盛.笔者将从宝卷文本入手,对河西宝卷的形式和内容作一些简要概括,并通过笔者家所抄<鹦哥宝卷>,<葵花宝卷>文本,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最后对河西宝卷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作以总结.希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解读与分析,对河西宝卷有更多地认识.  相似文献   

6.
清代河西走廊水资源匮乏,水事纠纷频发。在水事纠纷的调处上,地方政府主导着跨县、跨流域等大型水案以及严重违犯水规事件的处治,并积累了较多成功的经验,对维护该地区水利秩序的平稳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具体水事纠纷调处过程中也出现了执行力不足的状态。讨论河西走廊地方政府在水事纠纷应对中的作为,可为理解清代国家基层水利治理的实况等提供一个地方性案例。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官僚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一个朝代,其中官僚选任制度也已极其成熟。言官作为监察官员,其选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清代言官选任制度的逐步完备,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改进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言官选任制度,其实际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8.
张伯行是清代著名官员和理学家,他热衷于书院教育,为清代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成为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张伯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沙州节儿考吐蕃占领河西地区后,相应地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统治机构。而沙州、瓜州是河西的枢纽地带,所以吐蕃在瓜沙地区的统治结构是其在整个河西地区统治方式的一个缩影。下面抄录的是一篇吐蕃统治瓜沙时期的佛事范文:  相似文献   

10.
盐铁官营,是我国封建社会盐制度的主轴,这一制度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由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制订.当时其目的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奢,绝兼并之路”,并指出盐铁之利可“足军旅之费,佐面姓之急,务蓄积以备乏食.”及至清代,盐铁官营制仍被沿袭下来,且盐税收入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国家岁入之款,盐课为一大宗.但是在清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经济观念的增强,加之盐的产与销并非一时一地之事,有的产地与销地远距千里,清政府的控制鞭长莫及.因而有清一代,私盐盛行,特别是湖广地区,私盐充斥,私贩活动频繁.本文试就清代湖广地区的私盐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