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丰收 《新闻世界》2014,(3):42-44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1987年,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论说大国之道的《大国的兴衰》一书曾轰动学术界;2006年,同样探讨大国之道的十二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轰动了整个中国。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大国崛起》首播平均每集收视量400万人次,这对一部纪录片而言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国崛起》应观众强烈要求在中央电视台连播3轮,这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5.
王薇 《传媒》2021,(3):71-73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音乐政论片《奔小康》在内容叙事上表现出了取材广博、大气磅礴、内容精致、思想深刻等特征,在内容传播方面遵循了短视频快节奏、大主题小切口、有真情有感染、新媒体新策略等逻辑,启发着更多新型主流媒体在产品形态、内容选题和传播方式上不断探索政论片创作和传播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崛起的标志,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在主题上赋予更多人文情怀,在叙事上大胆借鉴类型化电影,首次采用周播模式,首次实现全媒体整合传播,引发收视热潮再现辉煌,进一步放大了"舌尖"品牌效应,成为央视探寻内容进行商业价值变现路径和实施全媒体整合传播战略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7.
李彪 《视听》2022,(4):40-43
媒介环境转型往往塑造着媒体传播的调适转向,新媒体崛起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受宣传模式主导的党媒带来了深刻的冲击,亦从传播策略、内容呈现特征上促进媒体转向与形象重构.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为代表的党媒新闻导向类夜读栏目,在内容选材、话语修辞、受众互动等生产环节上注重不同程度的情感表达与互动,呈现出鲜明情感面向的接近性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视媒介特质,如传播方式、对生活的介入、人际传播特性和形成“虚拟社区”等方面入手,通过与同类栏目《超级女声》的对比,对央视品牌栏目《梦想中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感动中国》以多年成功举办的事实,在中国电视传播历史上创造了一个铸造民族精神的经典案例。从文化心理学理论出发,构建出传播与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之间关系的熔炉模型,由此可以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传播对于塑造国民性格、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累积性效果。在对《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和其他相关传播文本的内容分析和测量统计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该节目的"推选标准"及其制作、呈现和传播方式具有一种限定、凸显、引领和架构作用,透过该案例研究的视角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伴随大国崛起步伐而来的一种年轮式的精神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主流媒体是指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吸引主流广告、拥有主流品牌的媒体,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引导的“舆论场”上.近年来,新媒体凭借其技术上的先进性,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以及超高的互动性迅速崛起,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1.
李巨星 《中国出版》2023,(22):22-25
研究在系统分析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传播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能等视角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细致厘定,提出智媒技术语境下从主体层参与力、内容层软实力、技术层媒介运用力和效果层影响力等四个维度,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2.
汤双平 《新闻世界》2009,(12):78-80
2005年3月,央视经济频道《交换空间》栏目的开播不仅填补了二套专业性家装栏目的空白,同时以独特的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普通家庭的家装设计理念。本文从传播环境、媒介责任意识、受众需求等几个方面给栏目以传播学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环境呈现多元化趋势,体育新闻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在网络平台争夺流量的重要形式。如何结合体育新闻的特点和掌握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和效果,成为主流媒体新媒体领域亟待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研究样本,使用Data Analyst对东京奥运会召开期间,央视新闻抖音客户端发布的《直击东京》体育系列报道的内容、点赞数、评论内容等数据进行采集,利用Stata等数据分析软件了解其内容特点和传播效果,对央视体育新闻短视频呈现与传播进行总结和思考,并依据研究结果对主流媒体的体育新闻短视频创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方式,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生存方式。2005年3月在福建泉州师范学院举行的“数字媒体与当代传播”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就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期刊载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对数字媒体传播做了精彩的解析。《数字化背景下的付费电视》对如何突破电视传播的“内容”和“收费价位”两个瓶颈对症下药, 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措施;《互联网对数字动漫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认为,数字动漫向主流文化和主流媒体扩张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动漫的发展和数字媒体及互联网发展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网络:传播的另一种  相似文献   

15.
韩冰 《报刊之友》2014,(3):20-21
隐秘传播,是指传播内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传播方式低调,以宣传非主流(亚)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作为新媒介传播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推广使用和发展。同时,网络传播凭借其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赢得了大众更为广泛的青睐。本文将从隐秘传播作为特殊的传播方式在新型媒介的网络中的传播发展变化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去研究《商君书》,会发现它蕴含了商鞅的一些传播思想,涉及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业态”以及受众信息接受方式的改变,对党报的传播方式提出了要求。信息过剩的网络时代,党报在内容创新的同时,必须从编排手段上吸引主流人群的注意力,才可能让受众进入相关信息表述的阅读:其次只有将主流人群的注意力持久驻留,才能对主流人群进行有效传播,实现新闻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徐曼 《传媒》2021,(15):65-67
2018年2月上线的国际融媒新节目《这里是中国》(This is China)以新颖活泼的传播方式、严肃守正的传播内容,拓展了中国主流媒体对外发声的途径.本文从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的精心构建,国际舆论环境中中国正能量的凸显,以及走向世界的新型融媒体传播矩阵三个方面来分析该节目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素珍 《中国出版》2022,(10):35-39
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抖音账号上涉及国家形象的短视频为例,研究其功能特征,并从结构特色、主题分布、叙事特点、内容表达这四个方面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平台建构国家形象。重点对主流媒体国家形象短视频叙事风格的多重转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转变更契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最后从语言讯息、图像讯息、价值观讯息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以期多维度呈现社交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20.
“屌丝”一词从流行于网络到登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从传播学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逆向传播.本文通过对此传播方式的探讨,分析了新时代背景对媒体新闻生产的冲击,以及主流媒体对大众持怎样的包容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