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和载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靠语言组织,教学过程也靠语言调控。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有两个方面的榜样,课文是有形无声的榜样,教师教学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榜样。语文教学的语言只有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动情,言之生趣,学生才能逐步产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祖国语言的真正本…  相似文献   

2.
陈海柱 《考试周刊》2012,(18):89-89
有声教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语言,它既有经过锤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用语。唯有进行有声教学,才能使学生置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语言环境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教育。本文介绍英语有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  相似文献   

3.
语言表达能力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语言给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还要通过教学语言传达自己的审美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应从有声的口头语言、动态可视的态势语言和有所凭借的道具语言等方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力求使口头语言言之有情、言之有韵,态势语言动之有情、动之有序,道具语言用之有趣、用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着力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信仰、践行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师若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艺术开展教学活动,无疑会让它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其语言艺术(主要指教学语言中的有声语言)主要应当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度。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优化导入环节,巧用导语,奏响教学序曲,先声夺人,引人遐思,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融入新知学习.其中,导语既包括了有声的语言,也包括了无声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整合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创设出生动、自然、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诱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必要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表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用尽可能精准、形象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述、讲解,更需要"虽不能言传,但可意会"的无声语言作为辅助补充。手势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不仅可以对有声语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单独传递信息,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交流信息,这样既可以弥补有声语言未尽之意,扩充信息量,又可以从视觉上、空间上、感觉上来使复杂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表达一些附着在无声语言上的新的教育思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意图,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齐春芹 《甘肃教育》2014,(16):93-93
正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就是用言语来表达的语言;无声语言就是用动作、表情等来表达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语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学生追求上进,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一生。为什么好多老师反映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毫无兴趣、毫无激情,甚至"谈语文而色变"?我认为这跟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注意力常为兴趣所左右。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师授课没有意思,学生势必苦于听讲,注意力分散。上课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两方面。有声语言的作用是主要的、显性的,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效”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形体语言的作用则是微妙的、隐性的,因此往往被教师忽略。很多教师为成功地上好一堂课,从内容到形式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很可能因他呆板的表情、单调的动作而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导"是离不开教学语言的.也就是说,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借助何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都须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驾驭转化为有声语言来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诱导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类。体育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无声语言的运用显得更重要。无声语言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延伸,起到"润滑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体育教师往往注重有声语言而忽视无声语言的运用。教学中巧妙运用无声语言能精炼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无声语言是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值得体育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突出地体现在讲授活动上,讲授是教师把个人内在的知识意向和观点升化为语言,以之为中介,传递知识信息,阐明事物情状、表达思想感情、论证科学道理、传授技术、培养能力的一种有声语言,教师能否正确使用教学有声语言,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的有声语言的重要性,正确使用有声语言。1.在运用有声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 准确性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讲解动作要领、发布口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情感性的语言成了语言教学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以往的情感化语言研究,大部分研究者的瞩目点都在教师授课的有声语言上,研究者对情感化语言的解释也仅仅限于充满感情的朗读,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等,对教师无声语言的研究却微乎其微.事实上,无声的语言胜过有声的语言,它更能触动学生的灵魂,它的效力是诙谐、幽默的有声语言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3.
要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语言也非常重要。因为美的语言可以打动学生心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在课堂教学中发出声音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依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教学效果和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增强语文课堂教学魅力,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形象风趣、富于变化、言之有辅.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能替代有声语言组织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授,以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有声内涵的理解,从而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不是教师讲的如何,而是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如何。这样,教师正确的练习和运用体态语言,使我们的教学更顺利地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都靠语言组织,教学过程也靠语言调控.(当然这里的语言是指有声的自然语言,即语言符号系统),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有声语言是教师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教学往往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隐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隐性语言(无声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9.
体势语言指具有表义作用的动作、表情、姿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体势语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情感表达效果 ,同时 ,在不便用有声语言表达或有声语言表达没有效果时 ,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体势语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目光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 ,获得有益的信息反馈 ,及时有效地调整、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抽象的音乐学科,它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习发声技巧的主要手段,是师生间知识传递与反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语言的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现今的文献资料中,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比比皆是,但大多是围绕传统意义上的"有声语言"(在教学中,以"说"为传播方式的,能够被学生听见、有音响效果的语言称之为有声语言),而忽略了另外一种,在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语言——面部语言。面部语言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做出的具有指导教学作用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唇部语言,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这几种面部语言类型分别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