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中心。然而,杜威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儿童中心"论,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师观。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在他的教师观中不但没有降低而且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提高,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者;教师是师生互动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对杜威教师观的探析,发现其对当今信息时代下的教师教学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2.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之背后所希冀的目的,是建设真正的民主主义社会,完善人的自身,使人自由幸福地生长、生活,实现人与社会一切的和谐,这是一部分人的一个愿望。实际上,现实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的多元与矛盾,决定了一个实然的状态,即人类没有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企图即刻给定一个大众的教育目的是徒劳的,但我们可以在尽可能高尚的理想的指引下,追求教育、社会与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杜威和毛泽东虽然分属不同的阶级阵营,立场观点迥异,但都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努力探索并躬行"知行合一观"和"平民主义教育"的教育哲学。从思想渊源上分析,杜威的教育哲学基础是以"经验"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则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4.
纽曼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曼的高等教育思想深刘影响了19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其注重进行心智训练和理智培养,并强调大学教学的重要性,主张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定位与价值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纽曼的大学观、知识观与自由教育观中所体现的大学教育目的观进行提炼,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赫尔巴特把教育目的分为必要性目的和可能性目的,前者是作为他的教育理想,后者是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本文就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观及其特点作了阐述,并就其对中国道德教育带来的启示作了有益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对美国的成人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他将实用主义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产生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成人教育运动具有推动作用。他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儿童中心"的观点促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阐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分析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批判地分析教学论中"教学无目的"的理论现状.指出在教育学或教学论中,"目的"与"目标"用法上的区别可以按两种不同语义逻辑进行.教育目的不能成为教学目标的依据.以"教学任务"代替"教学目的"绕过了一个语义上的难题:抽象意义上的教学相对于教育而言是具体的、个别的,相对于具体教学而言又是普通的、一般的.教学目的不同于教育目的,它是过程中的目的、行动中的目的.教学任务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应能从具体教学目标中提炼出最基本、最具普遍意义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过程课程观"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构建机制的选择,提出模块化组合方式,构建出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模式,体现渐进性、关联性、开放性、过程性的特点,实现课内外一体的课程样态;并在课程模式的实践表达和现实超越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一种睿智的把握.本文以历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如亚里士多德、卢梭、斯宾客、陶行知等有关生活与教育关系的阐述进行梳理,试图在比较分析中寻找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0.
论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知识就是认识一个事物和各方面的联系, 知识既指思维和行动的结果,又指思维和行动的过程, 知识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也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知识具有整体性、连续性、交互性、实践性、情境性、个体性、工具性和不可直接传递性等特点.杜威的知识砚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确立知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知识观,坚决摒弃把知识作为目的本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那种食而不化的"速成式"的教学,提倡探究式教学,整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引导学生寻求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可分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和社会的需要与人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我国现今的教育目的在确定依据上面出现了对"人"的缺位,而教师作为教育目的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然也属于"人"的范畴。本文阐述了我国教育目的实现过程的五个层次及教师在其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威以隐喻的方式把"生长"引入教育理论的探讨当中,赋予了"生长"新的内涵。在批判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他用"生长"概念重建了人的发展观和人的心灵观以图与民主社会的教育相契合。"生长"意味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参与联合生活的能力,这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由于受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教育目的表现出工具理性膨胀的倾向。本文试通过对存在主义的目的观进行理论探讨,以反思当前我国教育目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究为何来--存在主义视界下的目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由于受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教育目的表现出工具理性膨胀的倾向.本文试通过对存在主义的目的观进行理论探讨,以反思当前我国教育目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教育背景下集中面授指导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效果的18个影响因素,设计、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这18个影响因素分别归入教师课前准备、教师管理互动过程和学习者本身这三类因子。本文据此提出改善集中面授指导互动教学的建议,即教师与学习者都应该为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出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提高开放教育集中面授指导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回顾历史,当教育处于自在阶段时,是不存在教育内容观的,也就是在教育内容上没有有意识的选择。教育进入自为阶段以后,行动自觉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目的观,人们才对作为手段的教育内容有了有意识的选择。知识是教育内容的基本内核,所以,教育内容的选择实际上就转化为对知识功能的选择。不同的知识功能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来实现的,教育思想家会根据自己的教育目的观,来选择具有一定功能的知识进入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观的历史演变可以说明这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探究教育本质是建构教育理论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重需要,作者在对教育本质研究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教育活动的延展性结构理论,并据此对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本质和人的本质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三重结构论教育本质观。三重结构论教育本质观的提出在研究路径和教育观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把教育本质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重结构论教育本质观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深刻性、辩证性、生成性、包容性、导向性等特点,在方法启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等方面显示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构建高职特点的生命教育内容,寻找生命教育切入点,这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难题。本文结合生命教育实践和高职生心理、学制等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开展"四生——生命、生存、生活、生育"(以下简称"四生")教育为内容的生命教育,并提出成立"生命指导中心",以"爱心教育"、"生活指导"为教育切入点,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存能力,体验幸福生活,提升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人性观的发展经历了前教育学时期:哲学人性观和教育人性观相结合;教育科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哲学成为教育人性观演进的基本条件;现代民主主义教育时期:教育人性观成为教育理论中基本的核心命题;后现代教育时期:多学科、反科学的开放的教育人性观。对于教育而言,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新的价值观作为其人性观的基础本身就展示了一种新的方向。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也已经在中国教育领域播下了理论的种子和实践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杜威反思了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对道德教育课的效果提出了质疑。他的教育理论深刻影响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给美国的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教育领域引起了重要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论述,总结出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从中得出一些能够改进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