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夏天到了,太阳炙烤着大地,汗水伴随着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在高温酷暑之际,本山大叔牵手太极藿香,向那些默默奉献在高温下的人们,深深道一句:你们辛苦了!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清洁美好。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涌现出不少环卫工人先进典型,他们的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怎样做好环卫工人报道,捕捉鲜活新闻,将环卫题材报道做深做透,是值得思考的话题。近年来,笔者从事环卫一线采访报道,始终坚持走进环卫生产一线,抓到了不少"活鱼",通过"接地气"的报道,展现了环卫队伍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艺播音是广播播音中一种常见的播音形式,文学作品在播音员的播讲下感染、鼓舞着广大受众,文艺播音作品以它独有的魅力深受广大受众青睐。作者以其多年的一线播音主持经验从专业角度总结了文艺播音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文艺播音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卫工人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城市的清洁做出贡献。无论是酷暑炎炎,还是严冬凛凛,环卫工人都会在每天凌晨时分推着保洁车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以一身灰尘和疲惫换来城市的亮丽和整洁,然而,从媒体的的典型人物报道看,环卫工人却常常缺席。笔者在报刊上、网上搜索了相关新闻报道,试图收集关注环卫队伍精神层面的正面报道。然而,搜索结果显示除了环卫工人被打被辱事件之外其他与环卫工人有关的内容就不太多了。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1日,北京,天气微晴。东CBD区最有文艺范儿的微薄之盐酒吧里,侯开送出了开年以来数额最大的一张支票:100万元。得主辛夷坞,悦读纪老板侯开旗下最得  相似文献   

6.
张雪 《大观周刊》2012,(47):108-109
环卫工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由于这个岗位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环卫工人经常会接触到噪音、有毒气体和颗粒等,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疲劳感,遇到危险情况时反应迟钝。本文以合江县的环卫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意在了解环卫工人的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得出它们的关联性以了解影响环卫工人产生疲劳的原因,并提出减轻环卫工人疲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年届五旬拄着拐杖的哈尔滨市香坊区环卫工人徐华,一直在家养伤极少出门,这一次外出,她少有地对镜打扮了一下,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这样的细节描写出现在2010年12月30日黑龙江日报一版头题《你们的辛劳和业绩将永远被铭记——省委省政府召开高危一线基层工作人员座谈会》,这篇采写省领导活动的时政报道的开头。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游洁  杜桦 《现代传播》2001,(3):126-129
《新时期广播文艺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由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和北京广播学院广播文艺研究所发起并主办,2000年 11月 25日至 27日在北京广播学院隆重召开。与会者有来自广播文艺创作一线的编辑、导演、基层管理者,来自广播文艺事业领导岗位的领导者和来自广播文艺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等共70余人。在三天的会议时间里,大家围绕广播文艺发展与媒体竞争、广播文艺观念更新、广播全球化和本地化、广播文艺经营、精品节目与广播文艺评奖、广播文艺教学等主要议题,就当前中国广播文艺事业发展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深…  相似文献   

9.
记得还是龙年除夕夜,《许昌日报》记者来到环卫工人李晓红工作的地方,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体验后才发现,原来,“辛苦我一个,换来万家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采访环卫工人时,记者想到,文明其实并不遥远,丢垃圾时,多走几步路,垃圾入箱,我们的城市环境就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公安部交管局及山西省公安厅交管局7月28日召开的严厉整治道路旅客运输和危化品运输违法犯罪行为视频会议精神,有效遏制和防范客运和危化品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7月30日,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张顺喜在临汾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李顺福和政委白波的陪同下,深入临汾市危化品运输公司及一线路面进行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11.
周鸿 《声屏世界》2001,(11):53-53
笔采写过一条狗咬人的新闻。1998年10月,我在南康市街头采访,正巧看到一环卫工人被一条狼狗咬伤,于是立即扛起摄像机,拍到了环卫工人疼痛难忍、110迅速赶到将环卫工人送到医院救治、将咬人狼狗击毙等镜头,并就此采访了市民以及环卫、防疫部门负责人,制作成新闻评论《城区养狗,贻害无穷》。新闻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98之夏,江西省遭遇特大洪水,江西电视台记者和广大军民一起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用手中的摄像机录下了这场撼天动地的决战。在3个多月里,江西电视台抽调记者编辑120多人,深入一线采访,共采发抗洪抢险新闻1200多条,新闻专题80多个。组织文艺小分队赴灾...  相似文献   

13.
张炜 《新闻世界》2012,(1):9-10
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负责人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基层活动,《南方周末》于2011年10月13日推出专题报道《部级记者下基层:坐拖拉机、下矿井、雨中“当交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创造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交通安全法的显著特点也是以人为本。从全国倡导、立法,到我们各级执法机关、公务员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一些事,令人感叹。在大同的一个高速路口,一辆小轿车司机发现自己的皮包没了,遂要求在出口值勤的交警帮他去原平去找,因为自己在原平附近停过一次,还声称自己是省里某大机关的,如交警不去就举报投诉云云。有一名男子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商店出来,发现自己乘坐的大巴已经开走了,见了交警就要求交警用警车把他送到省城,还提出要对他的行李负责。还有司机因未系安全带被交警处罚时…  相似文献   

15.
2月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一则反映节日加班的新闻。这则新闻旁白介绍交警加班的同时,画面首先呈现交警整齐的队伍走过去(疑为摆拍),接着镜头转变为一出租车司机介绍交警如何辛苦。司机用浓浓的天津味说:我早晨5点多出车就看见他们(指交警)在,晚上10点多回来又看见他们在,老百姓过节都休息了,交警还要加班。看完这则新闻总感觉有点儿别扭,首先是分不清新闻到底是说交警辛苦还是说出租车司机辛苦。本来嘛,交警站岗、司机出车,都是早出晚归,交警节日不休息劳苦功高,老百姓节日不休息就不值一提吗?再思,更品出了浓…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我的记者生涯也跋涉到第八年。而立之年一跨而过,以新闻为业的大龄伪文艺女青年每每在坚持不懈奔赴一线战场、灰头土脸归来后的夜深人静时分,便纠结于一个现实问题:记者,我要做到多少岁?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步步为营。理想,依然在仰头高处;现实,却始终在低眉之间。  相似文献   

17.
邱瑞贤 《青年记者》2009,(21):13-13
在第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我的记者生涯也跋涉到第八年。而立之年一跨而过,以新闻为业的大龄伪文艺女青年每每在坚持不懈奔赴一线战场、灰头土脸归来后的夜深人静时分,便纠结于一个现实问题:记者,我要做到多少岁?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步步为营。理想,依然在仰头高处,现实,却始终在低眉之间。  相似文献   

18.
我接手交警线采访的时间不长,对城市的道路通行情况还不是太熟悉。在领导的信任下,从1月13日下的2008年第一场雪开始,我被派到一线采访,写出了很多稿子。2月1日下雪当天,我采写的《无雪天行驶经验司机切莫上路一杭城有雪的路面都会结冰》,发了近一个版面。当天晚上快12点回家,原来只要20多分钟的路程,我开车一个多小时才到  相似文献   

19.
新来的市委书记微服私访,他和路边执勤的一个交警聊上了,问这问那,那交警误以为他是一离家出走的老年痴呆病患者,便盘问他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20.
交警新闻,被很多人理解为“马路新闻”。在他们看来,跑交警线的记者,就是跑马路突发新闻的记者,报道马路上发生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故。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狭隘的。交警新闻不应仅局限在马路上,它有无限拓展的空间。原因很简单,交警是跟车子打交道的,而车子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据统计,杭州主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辆,每3户人家就拥有1辆车。本文以钱江晚报为例,谈谈如何深入挖掘交警新闻报道,使马路新闻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