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9,(13):58-58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香港记者戴庆成一位中国朋友的文章被某媒体转载后,他去索要稿费,却被告知“没有转载费”。  相似文献   

2.
陈俊妮 《青年记者》2006,(11):76-77
2006年3月8日,两个中国记的博客网突然关闭,西方媒体纷纷以这两个博客网被中国政府关闭为内容进行报道,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在这起引起广泛讨论的所谓的“中国博客门”事件中,西方媒体无疑是自取其辱,然而这个事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的“偏见”和客里空表现,对照这个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王菲生子”引发“狗仔队”小人道的跟拍守候;窦唯因无法忍受媒体记者的骚扰大闹《新京报》摇滚歌手何勇为此感慨道:“名人与媒体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不过是‘死鱼’和‘开水’”大众媒体从自身的利益诉求出发。千方百计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是导致“垃圾信息”泛滥的主要根源。然而,是不是只有越刺激性的新闻,才越能吸引老百姓的“眼球”呢?  相似文献   

4.
“‘博’在‘两会”’是今年“两会”期间的流行语,人民网还以此为题做了2008“两会”特别报道。的确,时下的博客使用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网络日志”的概念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通过博客搜集民意;记者通过博客反映“两会”实况,记录“两会”花絮;更多的网民是想通过代表、委员和记者博客建言献策或者诉说民间疾苦,传递弱势群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7,(12S):7-7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从来不上网,也不懂这个,所以博客的事情一直没有参与过。”11月21日,作家陈忠实对媒体记者说。事情源于日前国内某知名网站用作家贾平凹、陈忠实的名义开设博客,引来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点击。  相似文献   

6.
邢瑞 《青年记者》2007,(6):19-19
关注时政,关注大事是《新京报》的显特点,“两会”“预热”,独我一家——从3月1日“两会”开幕前三天起,((新京报))就开始做有关“两会”的报道,成为同城媒体最先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两会”吸引了超过3000名海内外记者采访,每天向世界提供大量的新闻。各媒体或辟出大量版面,或腾出黄金时段,派出大批记者挖掘这一新闻富矿,以其吸引读者,占领“两会”报道的新闻制高点。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15种报纸,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两会”专刊报道亮点频出:更强化报告解读、更注意民生报道、更注重话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太强烈了,他不发展经济就匕不去位置,怎么可能不‘一心一意谋发展’?”枣庄市一位政府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  相似文献   

9.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7,(3)
据统计,2017年报名参与两会报道的境外记者达1250人,约占记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创历史新高.新华网舆情数据分析显示,境外舆论对于今年两会关注度指数较去年提高了80.89%,整体呈现"观察中国、分享借鉴"的舆论氛围. 外媒一改去年预言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悲观论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平稳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正能量,是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器".风景独好中国模式赢得世界认可包括《美国商业内幕》、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内的媒体都认为,以两会为代表的中国民主决策过程确实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特征,"中国模式"可以成为西方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活动被媒体越来越重视,一点不奇怪。这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现象。2005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郭洪新、刘振生撰写论文《社会活动即将成为传媒发展的新增长点》,列举了《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纸举办活动营销的成功案例。文章援引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的话说:“假若我们把版面称为‘第一战场’,那么,还有一个‘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就是适合于报社举办的各种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珺 《青年记者》2007,(9):47-48
海选、“PK”、短信投票,在这些并不新鲜且大众业已熟悉的“选秀”形式中,媒体评审成了2006年末电视“选秀”节目惟一的新元素。在《雪碧我型我秀》9进8比赛中,“媒体顾问团”隆重亮相。顾问团成员的身份、年龄各异:有《新民周刊》的执行总编,有《新闻晚报》的首席记者,有《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有人行不过几年的《申江服务导报》年轻记者,还有《南方周末》的文化记者。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7个,代表了7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他们拥有潜移默化一大批读者观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他曾经说过,“我极热爱新闻事业”,而为了圆一个记者梦,他又丢掉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他曾多次被省级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却在退出新闻行业后写博客自曝:“两年时间我闭门造车‘采写’了80多篇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北京日报》2004年8月12日上的消息《小平夹克衫,感动三代人》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在数十家中央、地方媒体共同报道《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时,记者童曙泉,经过深入扎实的采访后写成的一篇独家新闻。该报道见报后,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的专题报道、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等转载;北京电视台等做了追踪报道。报道在读者中间产生了良好反响。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也提出了口头表扬。这篇作品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善用观察,成就佳作的经验。有人问科学家:“您的科学成果哪里…  相似文献   

15.
黄桂萍 《新闻记者》2003,(10):58-59
2002年12月,在新周刊等全国40多家媒体联合评出的2002年度新锐榜上,《南方都市报》荣膺“年度中国新锐传媒奖”,获奖理由是:“《南方都市报》以其‘不停折腾’的进取姿态主办了系列活动,它主办的中国南方汽车展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最热闹的集会。《南方都市报》大搞发行运动堪称今年珠三角城市街头的一项‘行为艺术’。在‘改变使人进步’的口号指引下,该报开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度全国两会刚落幕,广州市两会随即于3月21日开幕。在媒体竞争集中的广州,《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等各大报社自然不放过这一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各大报社在广州市两会报道中各显神通,精彩纷呈。定位在“面向家庭、办市民报纸、服务小康社会”的《羊城晚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敢为天下先,精彩报道层出不穷。近几年多次改版,风格与时俱进,日趋时尚,赢得大量都市年轻主流家庭读者,优化了读者群结构。在广州市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独门法术”在同城大报竞争中大放异彩。一、《羊城晚报》在“2006广州两会…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对刚刚辞职的央视原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采访报道。报道由通讯《狷狂黄健翔》、访谈《“一个人抵抗体制当然遭人讨厌”》以及记者手记《过度防卫与过度阐释》组成。出乎意料的是,黄健翔对这组报道极其不满,认为记者“为了自己的稿子的轰动效应,就把一篇未完成的采访发了”,并且痛骂记者“变态无耻”。当事记者则在自己博客及媒体报道中加以驳斥。正如《南京晨报》所言,事件“开始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有  相似文献   

18.
肖云 《新闻界》2003,(4):15-16
2001年12月,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在武汉召开。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整合型媒体: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整合型媒体”的概念和理论,引起了与会同志的浓厚兴趣。2002年1月,《新闻界》杂志刊登《整合型媒体:传媒发展的新境界》首次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这一理论。同年4月由广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媒———当代最具影响的传媒人访谈录》亦对这一新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200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4,(2):93-95
【事件回放】 2014年1月14日,湖北全省大雾,荆楚网微博立即发起话题“:#湖北雾不误#。而这样的话题一年来已经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百姓中。新加坡《联合早报》将“霾”评为2013年度汉字;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20.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主要华文报纸,它由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合并而成,目前日均发行量为20万份,在新加坡拥有近75万读者.《联合早报》在1995年开始上网,而后其网络浏览量也迅猛增长,日均浏览量达到900万次左右,影响范围和规模居东南亚媒体之首.本文选取《联合早报》纸质版在2017年中国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相关新闻,按照其报道立场分为正面报道、中立报道和负面报道,并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