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名校的核心命题:生长与超越 名校的生长和超越是一个重要且充满价值启示的题目。的确,名校是生长起来的,而不是自称的,也不是"钦定"的。其一,生长,意味着生命力量的强大。学校就是一个生长体,因为,她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和学生组成。从某种意义来说,学校的生长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不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教师面对的是富有情感与想象力、充满灵性与生命力的人.因而教师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柏格森说:"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创造."写作本身就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存状态的审视、抚慰与超越.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他们的生命体验,促进他们的生命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其自身专业成长过程中,能够汇集更多学校发展的力量,从而使学校成为教师、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力量源。校长自身的成长状态,对教师成长、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而对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校长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是“管理能力”的提高,是“管理观念”的转变,是校长学历层次的提高,还是校长见识的丰富?这些都是校长成长内涵的重要构成。当我们从生命的角度,以整体的方式思考时,可以认为:校长的成长,是生命的成长,是一种整体生存方式的不断完善、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校长,其成长…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有人说,现在不是英雄的时代。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时代。好老师,就是生命的英雄。因为一位好老师,必然是一个能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成长的人,老师挑战自我的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的生命将从老师的成长中受益。当老师成为生命的英雄,生活和工作都与成长相伴、与美好相融,这样的英雄,也必将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朱永新先生以一篇充满感情的《好老师就是生命的英雄》,再一次强调教师的价值:教育的关键在人;真正  相似文献   

5.
林慧敏 《江苏教育》2007,(19):15-16
学校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智慧绽放的殿堂。校长不仅要关注师生生命的成长,还要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提供并创造最富生命力的发展路径。因此,营造最优美的校园和最和谐的人际环境,让教师充满师爱,学生学会关爱.家长懂得珍爱,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之树永远长青,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驿站,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同时,促进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怎样让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习绽放智慧的花朵,让生活涵咏华美的乐章?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就要在激情中不断超越,超越功利、超越科研、超越道德,在超越中走向真璞、走向智慧、走向完美,而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沈河区朝阳一校既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有超前办学理念的引领。基于学校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我们把"十一五"期间的学校发展聚焦在"活力教育"上,凝练出"活力教育"的办学思想。"活力教育"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惠及教师的幸福,让教师的激情彰显学生的活力,使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如何为"活力教育"的实施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秀馨 《教育》2011,(2):51-51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是一个信息输入、贮存(加工处理)、输出、反馈的可控制的密闭系统。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性:即教师是教的主体(教材是媒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媒体)。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人学,教师为人师。人之师具有属人性、为人性和人为性三个特性。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师生命成长经由依于生命、向着生命和超越生命三个阶段。依于生命,教师具有了生命之根,是教学原力的处所;向着生命,教师的教学不仅内含教者的生命世界,更指向学者向学的生命体,是教师成长的旨归所在;超越生命,即达教师生命的最高境界。教师应在无限开放的空间里围绕教学主体构建一个教学不再分离,师生间充满相遇与思想碰撞,超越了现实的生命、朝向生命共通体与教学共同体融通的自由通达之境。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人学,教师为人师。人之师具有属人性、为人性和人为性三个特性。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师生命成长经由依于生命、向着生命和超越生命三个阶段。依于生命,教师具有了生命之根,是教学原力的处所;向着生命,教师的教学不仅内含教者的生命世界,更指向学者向学的生命体,是教师成长的旨归所在;超越生命,即达教师生命的最高境界。教师应在无限开放的空间里围绕教学主体构建一个教学不再分离,师生间充满相遇与思想碰撞,超越了现实的生命、朝向生命共通体与教学共同体融通的自由通达之境。  相似文献   

11.
课程理念下重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只是手段,为生命发展服务、促进师生发展才是目的、才是根本。尊重人的个性,努力使每一个人发展成长,是教育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名校的价值在于具有超越时空的教育实践,核心是稳定、保持高水平高质量。全面的质量观要求全面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全面的质量要求国家课程实施的高水平、课堂教学的高水平,以儿童成长为核心建构自主、多样、开放的教学与课程体系。教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建构贴近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需要建构教师研究共同体,需要有充分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的支持作保障。  相似文献   

13.
名校一般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名校是不可以速成的;名校有自己固有的生长节律,名校是不可复制的;名校具有独特的学校哲学,名校是众多学校中独一无二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批和这一群。名校生长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开放性和无限性。学校的成名,一定是经过长期积淀,既得到和风细雨的滋养,也经受狂风暴雨的  相似文献   

14.
名校一般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名校是不可以速成的;名校有自己固有的生长节律,名校是不可复制的;名校具有独特的学校哲学,名校是众多学校中独一无二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批"和"这一群"。名校生长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开放性和无限性。学校的成名,一定是经过长期积淀,既得到和风细雨的滋养,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数学课你觉得幸福吗?”这是我们教师课间应向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教学是几十个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命聚集在一起进行的生命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教学生命,激发起对身心健康和人格充盈状态的追求,每一个生命都是在互动中成长的。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心跳。对学生而言,学习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张扬,创造力的展现。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成长的地方.选择在什么样的学校任教,这所学校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成长路径,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因此,每一位在职教师,或者有志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青年,都在追寻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十年前,我走进以"人文"著称的传统名校——北京师大二附中.和同来的许多青年一样,初来乍到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充满不安.那时,我心目中的所谓"人文",是指间接获得语言符号,而不是真切感知的生活内容.十年后,当许多期待变成现实,所有不安也都化为稳步成长,我庆幸当年做出的选择.这所学校给予教师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和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充实和快乐,更是被尊重的幸福,被爱护的感激和被持续唤起的奋发昂扬的生命状态.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曾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人文.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教师只有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职业的热爱成为其自身的需求时,才可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才可能在工作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教师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一个时刻感受到职业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带来一个积极的、温暖的、充满生命情怀的课堂。一个校长在这其中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在把握学校根本价值等方面发挥主导、示范和凝聚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在管理中,重视教师发展自觉的价值和作用,帮助每位教师得到切实发展,进而落实在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18.
田元化 《教师》2014,(13):122-123
没有阅读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因此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进入一所学校,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只有他开始沉浸在一本美妙的书籍时,他的教育之旅才刚刚开始。一个教师只要开始读书了,那是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专业的觉醒。"(朱永新《新教育》)因此,好学校要能够让师生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有一种天性那就是爱玩好动,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互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胡娜娜 《小学生》2013,(9):97-97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已执教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作为一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