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照目前生态危机问题,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此诗:首先对生态批评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古舟子咏》文本进行分析,以探讨诗歌中所蕴涵的生态危机意识以及作者所希望的人与自然互相尊重的关系,并为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着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霞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76-77,112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它把文学批评放到生态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也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近年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所取得的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并逐渐发展为备受学者们关注的一种文学批评。本文将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学术期刊和著作进行检索和分析,并据此探究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目前研究现状和特点,并展望未来可以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化在自然观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天人两分,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始终处于人的附属地位。美国自然观发展最辉煌的成绩在当代,即生态批评和生态伦理;其悖论是征服与保护并行。本来主张环境保护的倡导却成了环境破坏的托词或理论根据。目前,环境问题比较迫切,借鉴美国的历史经验来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人们还远未认识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时,庞德,一位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已经意识到自然的生态危机时人类文明的危机,显示出他思想的前瞻性。本文从生态批评的全新视角来解读《诗章》,试图从中梳理出庞德在《诗章》中隐含的生态思想。这部史诗是对现在生态问题的警告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然而作为诗人的劳伦斯却鲜为评论家所关注。但是通过细读他的诗歌,笔者发现劳伦斯在其大量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思,并且这一主题在他的作品里一以贯之。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劳伦斯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理论入手,对他诗歌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进行阐释,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朵奇葩,它借鉴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主张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角度解读文本,力图重新审视传统的经典之作,从而刷新人类固有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生态观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2009—2014)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的综述,发掘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然生态的恶化与人类的认知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社会理想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人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宫泽贤治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其"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在生态自然观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群体。  相似文献   

9.
回顾近年来青藏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文化生态书写已成为高原作家们主动追寻的创作思路.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人们大部分都持有万物有灵观,他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但这里的现代化相对较晚,正因如此,其文化变迁的速度快,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则更为剧烈,自然和人文生态所展现的问题也更引人注目.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次仁顿珠的小说《黑狐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被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发展。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首次提出文学批评的视角为自然与女性双重视角。女性与自然原本是被他者化与边缘化,而在该批评视域中却从“缺席”走向“在场”。然而在该视域下评论外国文学存在较多误区,本文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马纳瓦卡"系列作品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统治与征服的生态伦理危机,批判了危机背后的强权意识形态,强调建立人类不同性别、种族和阶级平等发展的新型生态伦理社会.从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出发,解读了劳伦斯作品中描写和揭示的现代社会中加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并对作品中一系列女主人公的命运和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是在建立在生态批评之上,是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的结合体。本文能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探索《红字》,探究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对两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分析生态女性主义主义思想,揭示和谐社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分析莱辛的生态思想,希望能唤起读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莱辛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大学生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批评话语分析与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联系展开了分析,从而提出了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猴鸟的故事》是一个蕴含着生态整体主义的藏族寓言故事,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笔者结合故事的内容,用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创建美好家园的自然生态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生态剖析,并从宗教及社会生活环境阐释了藏民族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库尔特·冯内古特秉承着生态责任感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注入了生态关怀,给予读者生态预警。本文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冯内古特的作品《冠军午餐》和《猫的摇篮》中的后现代生态思想,促使读者深入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手段的异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态意识,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被逐渐边缘化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生态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使文学与社会接轨,发挥文学课程的思想导向作用,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最终使文学课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梅尔维尔的史诗巨著,《白鲸》极具研究价值,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生态研究的角度来审视它,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整体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逐渐被人们发现并研究。借助于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本文试图挖掘作品所体现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对抗,进而体现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而担忧。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式艺术教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继灌输式艺术教育、园丁式艺术教育之后的一种新型艺术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改变了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状态,通过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间的交叉、融合,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互生、互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能力。这种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意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培养具有真正智慧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评卡尔松的"肯定美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正在成为当今西方美学中的热门话题.由于其核心问题是自然美的问题,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然美学.在最近出现的种种理论中,卡尔松和他的"肯定美学"是最令人瞩目的.卡尔松对"自然全美"的科学证明的确给了我们理解自然美的新视野,对他的介绍和批评势必推进我们对自然美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