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94):147-14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辽宁教育》2015,(6):5-10
一论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日的设立,既昭示着依法治国理念的前行,也意味着法治精神的回归。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一要义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6,(3):104-107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求高等教育领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治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快推进综合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同时,也要求高等教育领域要紧跟时代步伐,勇担历史使命,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担当起法治建设和法治文明的促进者、倡导法治和践行法治的示范者、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法律思维没有跟上法治建设的水平,而法律思维是法治建设的灵魂。自媒体的出现与流行,给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带来了一定挑战,自媒体的自主性、互动性、开放性考验着大学生的依法办事能力。在自媒体环境下需要社会、高校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引导大学生学法、懂法、用法、护法,树立对法律的信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和谐的语境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这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对领导干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当通过高校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修养,使大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从依法治国的背景出发,探索高校法治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及创新,推动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有着深刻的内涵,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高校应从明确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方面,让大学生系统掌握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63):184-185
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高校是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主要场所,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然而,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常常忽略法治教育,即便是存在法治教育体系,但在各种实践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阻碍。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既是大学生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和适应现代法律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这种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根据、以程序为中心、以理由为支撑四个方面。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律知识多寡,法治情感好恶,法治意志强弱,法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厘清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代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形成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20,(1):99-10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证,是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依法治国方略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主体,加强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全面依法治国践行者和建设者,通过坚持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方式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使其真正领会法治要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大学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生力军,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尚存在一些误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法治实践教育尚需进一步拓展。为此,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应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教育的多种途径,在真实情境中加深他们对法治知识的认识,提升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捍卫者与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原则要求。对于我们教育部门来说,只有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才能自觉有效地把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理念、要求,全面地贯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大责任。全面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更新的高度,要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使法治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召开,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于当下法学教育改革转型、推动法学教育的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依法治国的提出促进了法学界对法学教育问题的反思,而对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法学教育问题的最终落点。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对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法学教育弊端,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以期在法律实用主义视角下对法学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对培养法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文化,要注重法治理念的传播,培育公民的法治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促进高校法治文化的形成,使其成为未来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兴力量。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平正义思维、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以及程序性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公众参与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法律思维。通过法律思维的界定,分析加强大学生法律思维培育有助于大学生完善现代人的人格构成、适应现代法律生活、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探索加强大学生法律思维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鸽 《亚太教育》2020,(2):156-156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教育,以依法治国为主线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法治行为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要考虑到把“依法治国”的新精神贯彻到教学中,把依法治国的精神理念按照“三进”要求,即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从而提升思政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好依法治国的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教学思维进行创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校法律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他们自身的共同努力。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文化缺失的原因,培养和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文化,在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中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的治国方略,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了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并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措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