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目前在西北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迅速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和长期发展。通过对西北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编制、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家校合作水平、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等措施,以保证寄宿制学校这一办学模式的质量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推广,寄宿制学校情感关怀缺失的问题日显突出.对寄宿小学生的情感关怀要竹诸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创造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教师要给予小学生积极的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并且注重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调研,认为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预算内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免费为贫困生提供教科书工作有待完善、合理性收费部分标准偏低、教师工资偏低、补助部分难于落实、学校缺少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和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难以落实等问题。建议应有效解决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经费、提高免学杂费补助标准和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扩大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人数及其经费、规范合理收费;提高学校运行效率、切实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清算解决学校债务和公共财政,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内蒙古凉城县六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情况,发现在学生住宿、卫生、课余生活以及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今后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日常管理;加强生活老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主要存在体育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达标率低、教师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下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阻碍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关键因素;同时,对贫困民族聚居区今后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民办寄宿学校和公办走读学校9~11岁儿童身体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民办寄宿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明显好于公办走读学校学生,并超过浙江省同龄儿童的平均值;同时发现,城镇肥胖儿童不断增加,已成为家庭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整体身心素质处于一般水平,但其教育环境恶劣.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省级政府应积极应对、主动担当,参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灵活运用“社区共育”、“结对帮扶”、“还原家教”、“家校一体”、“托管中心”等工作模式,系统改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防止留守儿童“污名化”,落实法律保护、法制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寄宿制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学校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现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模式,其产生的主要源由是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呼唤导致农村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教育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基"普及困难重重等问题,迫使农村学校急需扭转办学走入困境、水平亟待提高的堪忧局面,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更是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实行寄宿制学校教育形式的确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因为它能有效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新农村建建设进程;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这些孩子也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便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还能极大地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规模不大成本高、教育教学质量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更能有力地保障农村远距离走读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让家长放心地从事生产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学校建设可以缓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是当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寄宿制学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我国留守儿童面临的现状分析,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主要办学模式,从数量和分布情况看,村级寄宿制小学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主力军,分析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的特点,从政策奖励机制、学校管理机制、教师补偿机制等方面对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问题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