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戏剧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国戏剧在莎士比亚、肖伯纳和贝克特的时代分别达到了三个巅峰。整体来说,莎士比亚之后的英国戏剧成就大不如前。戏剧的本质是反映人生、人性,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复杂变动的生活和人性要求有新的戏剧思想和戏剧形式。追寻英国戏剧衰落的根源,可以发现,作品本身美的流失、接受者的变化以及世俗生活的多样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这是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里关于演员艺术的精彩论述。虽然,它是主人公哈姆雷特导演《捕鼠机》时对伶人们说的,却很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特别是分析反映资本主义产  相似文献   

3.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汉姆莱特》三幕三场文艺复兴时代(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遍及欧洲各国的一场文化和思想运动)的英国戏剧是文学的巅峰,戏剧家兼诗人莎士比亚是这个巅峰上最璀灿的明星,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剧本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马克思把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一起推崇为“任何时代的最伟大的两位戏剧天才”。  相似文献   

4.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重要的戏剧家,他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时代巨人形象及无韵体诗剧形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马洛对英国戏剧的贡献巨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0):202-203
莎士比亚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其作品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超越了他本身所处的时代和国家范畴。朱生豪是我国翻译莎剧最多,也是最成功的翻译家之一。该文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朱生豪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下回归经典文本,莎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既是矛盾的,又统一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剧作中表现出既进步又背离的趋势。从喜剧、悲剧两个层面结合诸多作品详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观的二重性,即作为时代公民的局限性与作为大艺术家的超越性,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不同时期都塑造有母亲形象。这些形象既有共性特征又有时代的形象流变。总体而言,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母亲形象经历了由最初的共性突出到第二时期的个性突出,再到第三时期共性与个性双重模糊的变化过程,这种形象的流变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8.
1、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去世已经三百七十年了。正象与他同时代的同行本·琼生所预言的那样:“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三百多年来,这位戏剧大师以其深邃的思索和精湛的技艺,倾倒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成为人们说不尽的题目。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喜爱莎士比亚,热情称赞他是任何时代“最伟大的戏剧  相似文献   

9.
通过再读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作品《驯悍记》,本文以历史语境为切入点,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对人物角色进行分析,揭示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透视其在《驯悍记》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戏剧活动在一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中获得了发展。分析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经济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其宏观戏剧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则、经济投入主体,和微观戏剧世界里的观众群体、剧团经营,以及剧作家的自我经营,是研究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参考要素。戏剧作为一种经济消耗较大的社会上层建筑,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要对莎士比亚戏剧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必须把握其时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莎士比亚戏剧是否符合悲剧为上、喜剧为下的新古典主义规则,学界曾有过激烈论战,究其本质仍是悬而未决并持续发酵的文体混用问题,其间隐含着关于如何突破传统审美困境的追问。文章用超越时代局限的视角反观这一文学现象,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为案,探索莎氏悲剧杂糅喜剧、散文、预言、玄学诗等多种文体因素的情况,以期揭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丰富要素和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当时并存基督教的3种教派:罗马天主教、英国国教和清教,关于莎士比亚具体信仰哪一个教派学界迄今为止并无定论。文结合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背景,区分3种教派在教义方面的异同,佐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认为他是英国国教(即安立甘宗)的信仰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北高校莎士比亚戏剧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应用的不正确,影响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课程的学习效率。通过对参与性教学法的阐述,说明了参与性教学法在莎士比亚戏剧课程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思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对其展开论述,旨在提升莎士比亚戏剧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河北高校莎士比亚戏剧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复调现象是莎士比亚转型期喜剧文本《皆大欢喜》中的潜在结构,该剧中三种彼此对立又相互平等的多声部,构成了戏剧中心亚登森林的复调叠影。清理复调这一艺术结构在该剧中折射的戏剧观念与时代因素,有助于解读中国当代剧坛先锋戏剧中复调现象衰微的弊端所在。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创作中为剧人物写下了大量演讲辞。演讲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演讲是莎氏戏剧思想的喷火口、情节的推动力,语言的锤炼场。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戏剧家,也是人类戏剧史上的天才。他在戏剧舞台上辛勤耕耘了20余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风俗画,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辉映千秋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丰富多姿,戏剧语言繁茂、丰富、有力。莎士比亚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已经成为人类戏剧艺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生活在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被誉为人类戏剧艺术上不可逾越的顶峰之一。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悲剧的成就最高,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莎士比亚剧作的独特风格。从这些震撼人心的悲剧来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立足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从若干方面研究了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主要特征,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莎士比亚悲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期重要的一部传奇剧。莎士比亚一生的戏剧创作深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圣经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了他的戏剧。而爱、恨、罪及宽恕构成了莎士比亚这部传奇剧的主要的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20.
论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戏剧的传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在传承古希腊戏剧创作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本质。特别是在戏剧艺术方面 ,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不仅是他超越古人的一种表现 ,而且还是他对世界戏剧史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