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阳庙会的对外传播理念已经基本确立,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其对外传播的主题日益丰富,传播活动更加常规化,传播效果更加直接和明显,但还存在着传播范围不够广泛、传播层次不够高、传播媒体形式没有与时俱进等不足之处,必须利用多种媒体,发挥人员优势,打造精品并持之以恒地推陈出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长期处于弱势,迫切需要提升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外传播媒体的平台化转型势在必行.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应依托海量用户资源和新兴媒介技术后发优势,通过传播渠道、媒介形态和文本样态等方面的场景转换,重构对外传播的内容生产机制和互动关系结构,重塑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进而增强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在活力和外向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马瑞贤  侯贺英  汤倩 《传媒》2019,(11):87-89
对外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必要组构,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对外传播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塑造、文化安全保障、国际合作交流等。未来,要提升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外语语言素养、跨文化素养,以及新闻传播素养的复合型对外传播外语人才。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队伍的建设。有鉴于此,可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筑、教学模式革新、师资队伍建设五个角度入手,形成对外传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黄鸿业 《传媒》2018,(2):85-87
在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和交际的重要平台.对此,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要通过培养基于价值观主体间性的媒介话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跨文化公共价值空间的能力,培养感知、判断媒介价值观和伦理的能力等途径,提升跨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为我国对外传播的软实力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5.
林芮琪 《新闻世界》2012,(8):292-293
跨文化传播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我国,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主要描述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现状与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现状、阐述现代受众在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心理变化,并对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形象建构提出三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日益全球化、社会化。对外传播作为一种地域极为广阔的境外传播,作为跨国、跨文化、跨语言的全球性大众传播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出色的对外传播活动将为国家创造良好舆论环境,树立其对外形象,扩大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我国对外传播(对外宣传)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传播工作获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网站英语新闻是宣传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地方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政府英语网站如何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贴近英语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英语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政府网站的英语新闻为例,报告笔者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在英语本族语读者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的研究.针对地方政府网站英语新闻,他们提出了改进网站设计,增设新闻传播内容和样态,改进语言质量,提升新闻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中国日报》进行了创刊后的第五次改版。作为国家英文日报,该报的发展与改革对于我国其他对外传播媒体具有示范作用。本文试图从这次改版的原因、背景谈起,着重从外观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头版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话语权上,我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任由西方媒体牵着鼻子。党的十九大以来,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布局,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成立或者重组对外传播机构、建设对外传播平台、改进对外传播技术、创新对外传播形式,在事实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上不断推动我国对外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郑达威 《青年记者》2012,(30):45-46
"对外传播这一概念主要是由我国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它主要是指通过自主创办或与境外人士合作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通讯社和网站等传播媒体,以境外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①根据拉斯韦尔模式,对外传播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五类:  相似文献   

11.
王海峰 《青年记者》2016,(26):53-54
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英语新闻媒体需要以提升对外传播效果为出发点,体现出对受众群体文化需求的尊重,并体现出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即实现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的平衡. 英语新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漠视文化”现象 我国英语新闻对外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的范畴,因此,重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是提高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效果的关键.与此同时,英语新闻也应当强调国内外受众的接受,从而确保英语新闻对外传播能够获得国际舆论支持并实现对外传播效果的提升.然而,我国英语新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漠视文化”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缺乏对受众文化差异的考虑以及欠缺针对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制约英语新闻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间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传播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研究中出现了产生机制、研究对象与方法、文化身份认同等基础理论探讨,也有对翻译、广告传播、应对全球化等实践策略的研究。这些热点问题,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框架的不断丰富和能力提升具有启示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国家软实力,在建构国家认同、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文化外交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下,红色文化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在广阔的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张楠楠所著的《跨文化视野下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我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实际,从特定的文化资源出发,对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为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言献策,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并重.  相似文献   

14.
全燕 《东南传播》2011,(10):52-53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汉语热预示着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放眼世界,分布在各地的海外华语媒体已逐渐走出华人社区,承担起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将海外华语媒体纳入我国对外传播战略,也意味着华语传媒体系在全球的构建。本文主要分析海外华语媒体给我国对外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并从双赢的立场出发,探讨海内外华语媒体之间可行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进一步发展完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迪 《军事记者》2012,(6):55-56
我军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语言环境、社会制度等,在对外塑造我军形象时,为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讲究传播艺术。应当为提升形象自塑能力、构建跨文化传播战略、实施全媒体传播策略而主动发言、把握对外传播要求、利用新兴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也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电视剧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承载着跨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美版《甄嬛传》作为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形式播出的国产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对我国电视剧"走出去"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理论出发,试图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文化维度理论,从语境、剧情、主题等方面分析美版《甄嬛传》的对外传播策略,并总结出我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传播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对外传播从来都是为一个国家战略利益服务的,国际传播也是国家力量的一种展示和较量,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但在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新需求、新技术不断催生新的传播主体.在国际传播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对外传播环境?我国现有哪些对外传播广电媒体?它们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本期《中国记者》杂志"视点"专栏对我国广电对外传播媒体进行梳理,求解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观点     
赵启正:媒体应有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把媒体的对外传播纳入公共外交,不但没有降低其重要性,反而使其具备更高立意、提出更高标准、赋予更重责任,也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活泼、效果更明显。他认为媒体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应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能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不但会说,而且会听;加强政府发言人和媒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