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王维钧与期刊编辑学研究李频如果真有热心期刊研究的朋友问我:中国有期刊研究所没有?我会告诉他:有,附设在《女友》杂志社内,所长就是《女友》杂志社社长、总编王维钧。王维钧并没有自封他是所长。但他确实在十余年来的期刊编辑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地研究期刊,探讨...  相似文献   

2.
期刊编辑策划意识的四个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博览》是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一本文摘类期刊 ,创办 8年即拥有十多万读者 ,受到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的一致好评 ,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被评为“双效期刊” ,应该说这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期刊。本文就以《教师博览》为例来谈期刊编辑策划意识的“四个创新”。   一、选题创新选题创新是编辑策划中最富创造性的工作。选题对编辑工作至关重要。日本报刊界有一种共识 :“刊物的生命在于选题计划。对于选题计划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 ,有独创性。”一个好的选题 ,常常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中最富挑战性的 …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4.
从《女友》装帧策划看市场竞争陈德保在现代期刊的激烈竞争中,要想使期刊长期地占有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在总体策划、主题策划、装帧策划、发6策划、互动策划上下功夫,这对用刊的营销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女友》在鲜明的办刊宗旨租营销策划指导下,美术设...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书籍出版社为河北理工学院学报主编任火出版了一本新书——《编辑独语》。"这部新作可分为三个阅读单元。上篇为作者从1995年—2002年陆续发表在《中国出版》等国内编辑出版类期刊上的23篇论文,其内容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在编辑学研究中大家经常关注的业务命题,如“编辑策划”、“编辑质疑”、“编辑发现”、“编辑选择”、“编辑创造”、“编辑风格”等。二是编辑自身的修养命题,如“编辑人格”、“名编辑”、“编辑忧患”、“编辑功利”、“编辑公德”、“编辑神圣”等。中篇的18篇论文为作者十几年编辑工作中审稿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7.
被访问者 方鸣,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原策划室主任、现第二编辑室主任,副编审。曾成功策划、编辑、出版了“三个面向丛书”、百卷本《中国全史》、百卷本《经济全书》、《名士雅品小集书系》、《中国古典文学精品名家选本书系》、《东方大师书系》、“东方书林之旅”等数十套大型图书,在读书界、出版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还  相似文献   

8.
王欢 《青年记者》2016,(3):50-51
期刊要打造过硬的“内容”,适宜而高质量的选题策划必不可少.期刊选题策划不是孤立的、就策划而策划,它与期刊定位、栏目设置、品牌推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以2014年12月《当代工人》的选题策划“仲裁劳动仲裁”为例,探究编辑如何对劳动仲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报道,从而实现编辑思想和编辑意图,并在读者中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密集、新媒体不断崛起、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类媒体更加重视对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策划大战”中,处在特殊位置的军事期刊,如何抢占一席之地,为“打得赢”、 “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军事期刊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我们《黄河民兵》作为自办发行的军事期刊,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发挥特点和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尝试和探索。从1998年组织策划的“记者沿黄纪行”到后来的“登山望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崛起的期刊群落中,有这么一本刊物.它在每期扉页的左上方,总用粗重的黑体提示读者:成功之日你最难忘怀的定是——涉世之初后来听说,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偶识这家刊物的副主编,便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们的刊物起点很高,要把它办好.”这家刊物就是江西团省委主办的《涉世之初》.经过两年多的艰难跋涉,《涉世之初》成功了.广大读者认同了这一革命老区的文化新生代,且把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别致新刊物与《女友》、《辽宁青年》等名牌期刊相提并论.与众多报刊订数萎缩的大趋势相反,它的发行量在1993年竟以300%的速度猛增,1994年更追求卓越大冲刺.“成功之日/你最难忘怀的定是——涉世之初”,明快而隽永,深沉而自信地树立了期刊的公关形象,它是杂志占领市场的自我宣传口号,也标示了编辑们开掘期刊文化资源,设计期刊个性的选题思路,在取得成功,走向更大成功之际,何尝又不可以理解为编辑们聊以欣慰的喃喃自语.  相似文献   

11.
赵德铭 《今传媒》2005,(5):61-61
看罢《今传媒》杂志2005年第3期“主题策划”栏一组关于招聘记者的年龄要求一路走低,30岁就成入行的门槛文章之后,不免感慨良多,又使我回想起自己这个“写作匠”的一些往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女友》杂志社招聘记者,当时的进门门槛是35岁。尽管我当时已过了不惑之年,但因从  相似文献   

12.
来源: 这是曹扬先生在《营销编辑——最缺乏的工种》一文中提出的名词概念(全文载于《出版广角》2003年第一期)。 内涵: 营销编辑是在“策划编辑”的基础上分化出来,但又有别于“策划编辑”的概念。从业人员要具有很强的市场综合判  相似文献   

13.
梁凯程,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夜班工作编委,出版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34年,从事夜班编辑工作22年。从普通记者到出版部要闻版编辑,从普通编辑到出版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出版中心主任。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记者带队伍”的办报思路后,梁凯程参与、策划、推动了一系列新闻改革。他所领导的出版部是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集体。梁凯程被评为先进个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论》是四川大学新近策划并推出的“新闻传播学书系”中的第一本,该书主编邱沛篁教授做过多年的编辑、记者工作,是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开创者之一,先后担任过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和新闻学院院长,写过不少优秀的新闻和通讯,有着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自1981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他一直讲授“新闻采访学”这门课程,并出版了多本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专著。其中,1989年出版的《新闻采访艺术》就是其以前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1989年以后,邱沛篁开始给硕士研究生上“新闻采访研究”课程,他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失落的文明:埃及》是华东师大出版社于1999年7月份推出的一本书。一年来,这本书畅销不衰,在上海书城的排行榜上连续上榜12次,销售业绩引人瞩目。 这本书的成功,让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对编辑策划有了新的感悟:编辑策划要善于趁势和造势。 一、趁势与造势的编辑策划尝试 1.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 趁势,按《现代汉语词典》意为“利用有利的形势”、“就势”。对编辑策划而言,趁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有利于市场的因素的及  相似文献   

16.
从1986年11月起,普利策奖获得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成为有影响的《纽约时报》总编辑。弗兰克尔在《纽约时报》度过了大半生。他最初与这份报纸发生联系是在五十年代初,当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纽约时报》的特约记者。后来他成为“时报”的全日制记者、驻外记者、首席华盛顿记者、星期日版编辑及社论版编辑。他的最新任命被宣布以后,受到“时报”750名记者编辑中绝大多数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广播节目策划论》于今年5月出版了,该书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广播节目策划理论的专著,又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广播节目策划指南。它对于各台、各类型节目实施精品战略,促进精品节目的生产,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主持或参与节目策划的主持人、编辑、记者提高策划水平,是有价值的参与书。  此书作者李东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副总编辑,有30年广播实践经验。李东专著:《广播节目策划论》出版@乐之  相似文献   

18.
记者部落     
在汽车领域里做记者的女人较少,做主编的就更凤毛麟角了。《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孙刚,在短短几年时间使《汽车族》成为中国汽车期刊之翘楚,被业界誉为“缔造中国专业期刊运营神话”。本期“传媒骄子”介绍孙刚:缔造专业媒体“神话”的女人。  相似文献   

19.
书架     
《新闻世界》2009,(6):180-180
《开掘真相》 【内容介绍】山西“封口费”事件、阜阳“白宫”案、“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这一系列独家新闻报道记者是如何突破的,编辑是如何策划操作的?《开掘真相》带您进入新闻幕后。  相似文献   

20.
我拿到李频先生主编的《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以下简称《报告》)时,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首先是惊喜。中国期刊业这些年蓬勃发展,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行业发展报告,而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其次,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李频先生是中国期刊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多年来既致力于学术研究,义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发展变化。这本书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