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对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杨(ThomasYoung,1773-1829)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才华出众的著名科学家,他在多个领域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以在物理学方面做出的贡献闻名于世.本文就杨在物理学领域的科学成就作一探讨.一、托马斯·杨的生平杨1773年6月13日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Somerset)郡米尔顿(Milverton)城的一个富裕的教友派家庭,是一位长子.杨的天资聪慧,少年时就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两岁时开始识字读书,六岁时便将《圣经》通读两遍并开始学习拉丁文.1780年至1786年间,…  相似文献   

3.
牛顿(1642—1727)是光的微粒学说的代表。到了1799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33—1829)对牛顿的微粒学说提出了异议。托马斯·杨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托马斯·杨用波动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牛顿本人解释不了的牛顿环现象,并提出了波的干涉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物理学世界》杂志评选出“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罗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实验、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托马斯·杨的生平,回顾了杨在光的干涉方面所做的实验研究,特别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光的波动说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罗伯特·克瑞丝、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布鲁克,曾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2005年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世界》刊登了选出的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托马斯·杨的双缝电子干涉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罗伯...  相似文献   

7.
波粒二象性的认识过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17世纪初开始,至20世纪初以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惠更斯、胡克、牛顿、托马斯·杨、菲涅耳、爱因斯坦等多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并最终导致波粒二象性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理化》2011,(2):45-45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理念《光的干涉》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本节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光的本性的探究,特别是对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的展示与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从实验  相似文献   

10.
论文给出了等价电子的正则杨盘的投影函数为Slater函数,给出了杨盘的的置换算符对Slater函数的运算规则.由杨盘基的归一化将杨盘的杨算符区分为消去算符和有效置换算符,进而给出了正交归一化杨盘基的置换算符构造规则.这些极大地简化了杨盘置换算符的个数,给出了确定等价电子杨盘基的新杨盘方法,为构建等价电子杨盘基表象作出了必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不屈不挠     
1.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r6n①,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 2.丞相王商要办杨肜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 3.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怀恨在心,勾结同伙,诬陷王商。王商被罢免了丞相职务。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后现代主义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研究话题,而托马斯·品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品钦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主要表现为小说作品构思奇秘诡谲,世界观庞大复杂,能够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其发表的八部小说及一部短篇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托马斯·品钦在作品中尝试将科学与文学进行融合,深刻探讨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这一课题,并对“科学至上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对称群Sn的不可约表示Г(f1,f2,...,fn)与杨图T(f1.f2,...,fn)之间存在着1-1对应.由对称群的分支规则给出杨图的分割线段,从而用分割杨图的几何方法确定Sn的任意一个不可约表示在Sn-k(1≤k<n)中的约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杨骚在鲁迅的支持和影响下,投身现实的革命斗争.思想更加成熟。杨骚一生述颇丰,正式出版的书有22本。他的翻译作以学作品为主。1930年6月.杨骚翻译的苏联小说《铁流》在上海出版,这部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骚给后人留下的遗产不仅仅是他的译作,还有他崇高的译德。  相似文献   

15.
"牛顿环"是牛顿在1675年发现的一种等厚干涉现象.托马斯·杨用自己创建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为光的波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牛顿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可以利用它精确检验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测量透镜表面曲率半径以及液体的折射率等.[1、2]牛顿环实验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光学实验,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局限性[3]:通过显微镜观察干涉条纹,读数显微镜的视场范围很小,极易引起视觉疲  相似文献   

16.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17世纪初开始,至20世纪初以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惠更斯、胡克、牛顿、托马斯·杨、菲涅耳、爱因斯坦等多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所有的微观粒子是波还是粒子,你和我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个物质世界到底是波还是粒子?本质是什么?有没有本质?波粒二象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7.
1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托马斯·杨最先在1801年得到两列相干的光波,并且最早以明确的形式确立了光波叠加原理,用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干涉现象,这一实验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她对近代物理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高中光学教学中我们常用图1所示来讨论杨氏双缝干涉的有关内容,其中判断P点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的条件是:P点出现明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  相似文献   

18.
王孝忠 《江苏教育》2005,(5B):38-38
最近,我听了本校杨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练习巩固阶段.杨老师设计了一组题: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裴因(1737-1809年) 美国早期思想家,《常识》一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20,(2):66-69
研究一部作品的叙事艺术,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托马斯·品钦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其创作的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拍卖第49批》是托马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中体现的叙事结构艺术、人物塑造艺术和叙事话语艺术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托马斯·品钦的小说叙事艺术,值得广大读者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