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分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2.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主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但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完全对立。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例,对社会现实激烈的反叛、对自身命运清醒的认识以及特定的文学观念等方面都能够证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之间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一、新时期文学主潮的启蒙主义性质新时期文学主潮是启蒙主义的,这一点,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多数学者虽然肯定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主义的思想倾向,但他们只是把启蒙主义当作一种社会文化思潮,而不是当作一种文学思潮,这种情况与对五四文学的定性是一致的。那么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时期文学该如何界定呢?有的学者对新时期文学主潮的性质不作界定,只是进行具体的描述,实际上是回避了这个问题。更多的学者沿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界定新时期文学主潮,这与对  相似文献   

4.
依据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新世纪文学走向取决于时代生活进程、民族文学传统与世界文学格局的合题效应.20世纪形成的现代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主潮有着强大的历史惯性,西方文学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凭借全球化之风产生极大渗透力,时代生活进程的初始现代化,呼唤直面现实、激励精神的现实主义.三大推动力的合力所致,新世纪文学既以现实主义为主潮,又存在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新潮.二者建立互动关系之日,便是新世纪文学辉煌之时.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景观。现代主义小说体现出寓言化特征。这种创作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显著,中国新世纪小说也强化了寓言化并产生不少典型文本。寓言本质是寓教于乐,寓言化小说的“教”与“乐”的内涵和表现更为丰富复杂,有独特的“叙述结构”。寓言化小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6.
欧美作家审美内向化有其社会、思想和审美的深刻根源;作为20世纪的文学主潮,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家的审美视角都表现了这一特点;作家审美视角的内向化,打破了传统文学封闭结构,为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7.
小说家余华在1985年以后,一直处在中国小说创作文体和观念实验的最前沿,他以自己一系列独到的小说作品而受到阅读和批评界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但自从他的中篇《活着》发表后,其创作风格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觉地颠覆了他此前创作的“先锋性”,而重新回到浩荡史诗般的现实主义洪流之中。本文将从余华《活着》创作前与后的对比中,来具体考察余华创作道路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文学有众多合题效应。从局部看,有主流文学、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合题,有个我人生和群我人生、社会人生和宇宙人生的合题,有理性本体论和生命本体论的合题等;从整体看,时代生活进程、世界文学格局和民族文学传统形成“历史合力”效应。局部合题使我们避免片面性,审时度势地思考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丰富性;整体合题帮我们把握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它将是现实主义主潮与现代主义新潮的互动与结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 ,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突破边缘: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但始终末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主潮,一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呈现为多元化。回顾和反思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不同艺术形式背后的现实主义本体及现实主义精神,对于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现实主义的发展展望,是必要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纲,“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描述之一,全面阐述了作为同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第一个浪头——“源脆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朦胧诗”的精神意象、艺术特征和流派特点进行了描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文学现实主义 文学现实主义,是由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影响巨大的美学思潮以及在这种思潮中产生的一系列经典性作品结晶出来的一个关于创作方法的范畴。与此相关,它又以其一般性成为一种风格和流派的范畴。 11年前秋天,山崎丰子访问宁夏时问了我一个问题:“在您看来,世界文学的主潮是什么?”我作了这样的回答:“我以为,严肃的、深刻的现实主义,永远是世界文学的主潮。”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看法。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学现实性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普遍关切。是这种渴望和关切,选择和造就了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近代关于世界文学现实主义的理论中,还有一些危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军旅文学继承和发扬了“文革”前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的优良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多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多层次描抹军营生活、多视角刻划人物性格,使新时期的军旅文学由高亢单纯的“清唱”走向了雄浑繁富的“和声”。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当代诗歌被有效地整合进了政治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使之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颂歌和战歌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两种主要形态。进入新时期后,一方面是承担了启蒙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主义诗潮再度复兴,另一方面是“文革”时期处于地下状态的朦胧诗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朦胧诗在思想方面与现实主义诗潮同调,在艺术技巧层面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成为现代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自觉的文学流派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否存在 ,这是近年来评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梳理了否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存在的新派理论观点 ,并以此为基础 ,从 19世纪社会变革而导致的一种哲学精神和人的观念变化的角度 ,粗略地推演了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肯定了它作为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的西方文学主流的存在 ;并针对自然主义文学取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观点 ,简单勾画了自然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的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到寻根、到新潮、到新写实等一系列演进过程,体现在力图将西方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思想引进我国,而且又表现出对回归传统的依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的可贵尝试,使人们把目光投入到现实主义,但这是现代化基础上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小说现代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期十年文学与苏联“解冻”文学代表着中苏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在二者的对比分析中揭示社会政治、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作用,着重指出它们在文学主潮、文学观念与文学风格上所表现的同一性,以及两个民族对文学审美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