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8年4月3日,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北京召开“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研讨会”,会议宣布经专家组权威鉴定,首届华赛获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被认定为假照片,华赛组委会决定取消其获奖资格。类似的还有,某地晚报摄影记者,因“藏羚羊照片造假事件”而遭到广泛批评。功利与浮躁,不断裂解着新闻的生命价值。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抗拒功利与浮躁,就要务必注意“三忌”。  相似文献   

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陕西“虎照”事件之后,黑龙江最近爆出“羊照”的新闻。不过,《大庆晚报》编委会知错即改,他们已经公开道歉,证实《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稿为PS合成图片。作者承认,画面中羚羊照片、火车照片的确不是同一时刻拍摄,而仅是在同一地点拍摄,为了追求“更有感染力”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假新闻照片一直是传媒界和新闻纪实摄影圈的毒瘤,从去年由《挟尸要价》的获奖所引发的一场风波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实:近些年来频频曝出的假新闻照片事件,已使受众对新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束后仅10余天的时间,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就被质疑为合成照,最终被取消了参赛和金奖获奖资格。其原因是,该获奖结果公布后引起网友的强烈质疑,认为获奖者用电脑软件对照片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性剪贴,并在网上登出了当时《深圳特区报》、《晶报》、《南方日报》和作者在《深圳商报》上发表的照片,以及与获奖照片所作的比较。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同行热议。“华赛”组委会在核实情况之后,根据本届“华赛”比赛规程第二项“参赛作品要求”中第11条的规定:“比赛不接…  相似文献   

5.
荷赛获奖照片造假”是新闻界今年春天的一个焦点性事件。2004年2月13日,新浪网发布快讯: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荣获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第二天,《武汉晚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报道,并刊出获奖照片。据说邱焰得知获奖消息后非常激动,称自己第五次参赛首次获奖。高兴之余,烦恼却接踵而至。照片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4月5日上午,陈英诉荷赛获奖照片造假侵权一案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开审,但长达3小时的庭审并未作出…  相似文献   

6.
田炜 《军事记者》2007,(7):35-36
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过是一堆材料。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只有实现了新闻事实与新闻价值的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硬新闻。2007年1月4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战斗”在新年第一天打响》的消息,由于此稿在处理过程中找准了真正的新闻点,强化了事件性新闻特征,从而在官兵中引起了反响。此稿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7.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2004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焦点》获得首届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新闻节目奖,在此之前,《新闻焦点》已经连续三届获得山东新闻名专栏奖。此后说了很多“获奖感言”,但总觉言不及义,失之于肤浅。获奖只是美人脖颈上的一个花环.铅华洗尽之后,究竟还有多少“本色”可以示人、能够动人、可以悦人?筛来筛去,只剩下一份《新闻焦点操作手册》可以拿得出手,因为这是焦点6年几茬人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不只是规范行为,总结经验,更在于提出不断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此为2003年4月1日《洛杉矶时报》刊登的记者布莱恩拍摄的战地照片,事后查明它是由电脑将两张照片合成的。2006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结果揭晓,单幅新闻照片《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获经济与科技类金奖。消息传出,便引来一片质疑,许多人认为这幅照片是电脑合成的。几天后,该照片作者承认那确是拼接照片,“华赛”组委会随后决定撤销“第一爆”作者的获奖资格。这件丑闻,其实也是新闻照片制假之风日盛的一个直接恶果。人们不禁要问:假照片一旦泛滥,媒体的公信力如何维系?洞开的“后门”:数字技术带来的制假便利2003…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上的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据介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天,全国有150多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记在现场采访。之后,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发的“火车登陆海南”的消息中,唯独这一篇一枝独秀成为获奖的新闻精品。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发生在新闻界的假图片事件不断,先是陕西的“华南虎”事件,随后是在中央电视台获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曝造假,之后是大量的涉假图片被质疑、曝光。假新闻让媒体很是狼狈。实际上,假照片一直是传媒界和新闻纪实摄影圈挥之不去的话题,以前我们讨论最多的是摆拍,现在较为担心的则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8,(9):10-10
9月18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对外同时发布了《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决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公告》。记者从《获奖决定》中获悉,共有16名获奖人获得了该奖项,其中6人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10人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将会有对获奖人的有关情况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郝滢 《新闻三昧》2004,(9):26-27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了一支比过去更庞大的新闻摄影专业队伍与通讯员队伍.从拍摄的照片看,无论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都比过去深刻、多样、生动.随着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增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但在报纸上发表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仍有相当数量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这些照片,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如果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看了以后,总感到它与现实生  相似文献   

16.
赵金  蔡骐 《青年记者》2004,(8):78-80
赵:蔡教授,您好!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蔡:这种变化确实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说新闻”的方式也很快为许多其他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李德勇“组团”进行新闻敲诈的事件八手,在论述舆论监督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闻敲诈的种种危害和违法犯罪实质,并提出了整治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职业道德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厦门《东南晚报》记柳涛发表的骑车人在暴雨中摔倒的连续动作照片,关于记行为边界的讨论随之在网络上热烈展开。2006年7月12日,国内数家门户网站转载了一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曹爱流泪伤心的模样》的帖子,报道了河南电视台女记曹爱为抢救危在旦夕的溺水女孩,毅然放下采访任务为女孩做人工呼吸的事件,并配发了曹因抢救没能成功而伤心落泪的照片,23岁的曹爱被网友赞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这两件事情也在全社会掀起了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大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砥 《新闻爱好者》2010,(3):183-183
近年来.新闻摄影造假愈演愈烈,“广场鸽”、“藏羚羊”、“华南虎”等被炒得沸沸扬扬.而这些事件争论的焦点就是照片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摄影的真实性非常宝贵,因为它能够最接近真实.记录外在世界的景象。它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