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关于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的轨迹。美国高中课程之所以“失衡发展”,主要有五方面原因:课程及其功能的泛化;教育哲学流派影响的强弱变化;“民主平等”“社会功效”和“社会流动”三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习者中心三种课程观的影响;学校系统对课程改革固有的阻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中课程改革呈现出“振兴基础”的发展轨迹,以实现教育优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从以课堂、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习惯的经验值得借鉴。从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回国后和我的一番交流中,我得知中美教育的差别。美国的教育是做课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记录,然后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活动,全程关注学生的状态,课程开发是美国教师的主要任务。一切都从孩子生长的角度看,孩子需要什么,为什么?我认为,在这一点上,美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是在一次关于课改的调查中,一位家长对我所说的话。这句话时时激荡在我心头,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难以忘怀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在长期而艰苦的语文探索实践中,我有了以下一些认识: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  相似文献   

6.
一位美国家庭妇女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自己能养三个孩子,这样的话每个孩子都能做裁判。”这句不经意的话反应出公平与民主意识的培养在美国教育中是何等的重要,公平原则更是被列为美国数学教学六项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和朋友谈及国内孩子的教育及学习时,我深深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独生子女的教育、成长和前途,牵动着每位父母的心,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孩子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就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放下后,吃点东西、喝口水,就到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我没有作业。”孩子的回答显然带着快乐。开家长会时,我向老师提出布置家庭作业的要…  相似文献   

8.
李镇西 《师道》2023,(12):8-9
<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三句话分别是对教育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范围界定——这个范围就是“一切”。这样理解就够了吗?我还想说得更细更具体一些。今天我先说说“一切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什么。“一切为了孩子”,是镌刻在许多学校教学楼上的口号。但这里的“一切”是什么呢?或曰:“校园建设、思想领先、观念更新、文化营造、队伍提升、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品牌打造……这一切都围绕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21):36-36
谁的孩子 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今天上课时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二十多斤。” 爸爸大声吼道:“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 儿子认真地回答:“就是河马的孩子啊。” 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10年就足够了!” 经过爱丽舍宫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自豪地说:“这是爱丽舍宫,我们用了20年才建好。”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5年就足够了!” 经过埃菲尔铁塔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说:“这个我不知道,10分钟前我从这经过时,这儿还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使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正是成长的鲜活生命,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我们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本着新课程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总结出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可能出现的“七大忌语”。居高临下——如“你不该这么做”、“我在你这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关于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初中数学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经过几年来的探索,我总结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一次调查中,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虽然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和朋友谈及国内孩子的教育及学习时,我深深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独生子女的教育、成长和前途,牵动着每位父母的心,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孩子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Q余姚读者新宇来电问“:我的孩子做事只想着自己,不管别人。我们知道这不好,可是,怎样帮助孩子改正这个缺点呢?”A主持:一些独生子女不习惯关心他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看,杭州市文三街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帮助别人的吧。观点1让孩子体验到助人的快乐。我的女儿佳佳在我教的班级里学习。刚入学时,我让她做什么,她动不动就说“:我不会。”而另一个女学生云云热爱劳动,做事认真。为了帮助女儿,在值日时,我故意把云云和她编在同一组,任务是擦瓷砖,为云云提供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吴雪莲 《学周刊C版》2011,(4):121-121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孩子需要的。我在思索中践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国际化,是我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日前举行的教育国际化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我们邀请了一位名叫迈克的美国老师上课。这堂课没有具体到某一学科,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葫芦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不知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畏惧,还是看到外教紧张,这班六年级的孩子太乖了,乖到个个倒背双手,人人表情“冰封”。课始,迈克老师便热力“破冰”——“在非常非常有限的时间里,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的太太是中国人。所以,我听得懂你们的话。”迈克和颜悦色来到学生身边,躬下腰来,极力套近乎,联络感情,解冻孩子,“我的三个孩子就像你们一样可爱!我们的家庭存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有美国的文化,也有中国的文化。你们应该对中国文化了解更多,是吧?”  相似文献   

18.
左崇年 《成才之路》2009,(11):92-92
“我现在压力很大,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难以置信,这句话竟出自一个三年级小学生之口。日前,沈阳儿童中心“校外教育大篷车”来到东陵区翠塔社区,社区广场搭起了心理咨询台,许多大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一些孩子也开始有类似的症状了,专家和孩子手拉手进行心理辅导。(3月30日《辽沈晚报》)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特制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特殊需要人群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帮助特殊人士重获自尊、自信。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寻找机会搭设展示平台,努力“圆孩子一个梦想”。随着终身教育、融合教育等理念不断被认同和接受,长宁特教已形成了“每个孩子都是金子”“圆孩子们一个梦想”“支持孩子们一辈子”和“让所有孩子在一起”的四大国际化课程理念。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特殊人群开设了区域课程、社团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