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琦  郭少峰 《教师》2013,(16):89-89
针对近期一些媒体对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现象的报道,教育部昨天重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四不准",并将开展专项核查。"四不准"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现行就业率 统计办法、统计时间、公布方式 要保证各高校间的就业率存在可比性,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则,首先就要对就业率统计公式、统计办法、统计截止时间、公布方式进行统一。 以 2004 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为例: 1. 毕业生就业率 =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 / 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中: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是指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有明确接收单位证明及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不包括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及其他原因不参加就业等的毕业生。 毕业生总人数是指全部毕业生人数(含结业生)…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我国高等院校要求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关毕业生工作的协议,其可以作为统计就业率、确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依据。但在实践中,由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协议的性质、内容认识不清等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在签订过程中存在虚假签约、高校诱导签约、单方毁约现象严重等不良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就业协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进行改革完善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规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将增加至338万。2003年、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03年9月初统计,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2004年9月1日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3%。3个百分点的增长,给我们的感觉似乎2004年就业率比2003年也只不过好一点点,但是究其基数之大,我们便不难发现,增长了3个百分点就说明50多万人已经成功就业。那么2005年呢?高校毕业生基数为338万,就业率要想与2004年的73%持平,就要再为40多万人解决就业问题。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年紧过一年的严峻局势,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信,在总结前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药大学新办专业制药工程的首届毕业生——2003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情况良好。首届毕业生共有52人,一次性就业率82.7%,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5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38人,一次性就业率高于全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23.0%。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就业协议(也称三方协议)自诞生以来,对于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权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国家制订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统计就业率的重要依据。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因高校直接参与就业协议的签订所带来的尴尬甚至法律纠纷频频出现,希  相似文献   

7.
今日安工贸     
《教育文汇》2006,(4):F0003-F0003
2006年新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截至2006年3月24日,安工贸上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08%。2004年度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84%。目前,安工贸1200名应届毕业生已有1/2以上落实了就业单位。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之友》2006,(1):62-62
从在京召开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到今年年底,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望达到80%。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争取实现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力争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将坚持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发挥毕业生就业率的导向作用,坚决杜绝就业率造假。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青海教育》2005,(9):34-34
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专报 2005年我省共有普通大中专毕业生21650入,其中:省属高校毕业生8515入。截止7月1日,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1.2%,同比增长16%。今年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提高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不高,不仅远低于普通本科的就业率,而且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212万名,就业率为70%,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5%;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就业率达到7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4%,  相似文献   

11.
杜连镇 《西北职教》2007,(3):11-11,13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3年前还名不见经传。如今,学院在各方面尤其是就业率已开始在省内同类院校崭露头角。200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就高达96%,200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8.55%,高出全省平均就业率18个百分点,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在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2006年就业率依然高达96.77%,位居陕西省高校前列。笔者作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职工,见证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如此高就业率的取得,绝非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研究》2006,(4):129-129
中国人事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截至2005年12月31日,统计地区共有214123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7.7%,比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明,各类基层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中小企业吸纳了超过六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据了解,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江苏高校毕业生年终总就业率达92.72%,其中协议就业率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经过多方的努力,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去年相比略有提高,今年绝大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填报灵活就业表和用工证明的毕业生人数有所下降。二是随着陕西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05年12月底,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中部8省位列第八,在全国位列第十。由于安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教育教学改革挂钩做得好,我省再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大会经验交流。200  相似文献   

16.
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数字——截至今年10月20日,2006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1.38%,与2005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2.3万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21%,有915位毕业生去西部报到就业。这是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的。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设立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旅游名城张家界市中心,现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旅游与经济管理等5个系24个专业,在校学生6000余人。建院以来,以“立足航空、面向市场、突出职教、保障就业”为办学理念,一手抓学生成才、一手抓毕业生就业.在不断开拓办学新局面的同时,也开拓出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天地: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05年有毕业生1003人,目前已有95%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相似文献   

18.
郭明普 《河南教育》2010,(10):38-39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总体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截至今年4月,学院2010届毕业生已全部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凭借较高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为“抢”到优秀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据6月8日新华网消息,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06,(12A):5-5
截至今年10月20日。2006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1.38%,与2005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2.3万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21%,有915位毕业生去西部报到就业。这是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