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孙子兵法》流传国外,以在日本传播最早、影响最深。从日本大正时期至今百年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除了重视传统的解经释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紧密的学术传承之外,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最明显的特点还在于,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更加注重将《孙子兵法》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在战略和军事上的应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应用最为突出。这种研究和应用在21世纪将继续保持经久不衰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在域外传播已逾千年,其影响越来越大,并形成世界性孙子研究热潮。迄今《孙子兵法》已有40余种文字译本问世,发行遍及全球各地。《孙子兵法》走向世界,大致经历了东传萌芽时期(2世纪?—1771年)、西渐兴盛时期(1772—1980年)和全球繁荣时期(1981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研究《孙子兵法》域外传播历史,对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并受到了重视。《孙子兵法》在中国唐朝时期传入日本,此后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相对于日本来说,《孙子兵法》传入欧美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有英文译本问世。如今,《孙子兵法》在欧美已备受军、政、财、商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信赖。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约在四五世纪,最迟不晚于6世纪。吉备真备并非《孙子兵法》引进日本的第一人。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奈良时代至室町时代(710—1603):秘藏家传时期;江户时代(1603—1868):刊印注释时期;明治时代至今(1868—)融合拓展时期。各时期研究呈现不同特点,从而使日本成为应用《孙子兵法》最为普及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 ,齐人孙武以兵书十三篇流传至今 ,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大多数情况下 ,《孙子兵法》是以其本来的面貌即兵学精典为世人所认识所应用。可是 ,近年来 ,《孙子兵法》又饮誉于管理学界、外交学界、军事心理学界等 ,其中 ,尤以将《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原理、原则、策略应用于经济管理的研究较为深入广泛。然而 ,将《孙子兵法》应用于高校管理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从这方面做初步探索。一、孙子兵法与高校管理的主要不同点《孙子兵法》作为军事著作与高校管理不是同一领域的学问 ,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其一 ,《孙子兵法》与高校…  相似文献   

6.
从民国初期的缓慢发展到抗战期间的渐入高潮,再经历"文革"前后的相对沉寂,再到"文革"结束后的快步发展,最近一百年,《孙子兵法》文献学研究正是在这种起伏和波折中取得了长足进步。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30余年,《孙子兵法》文献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诸如作者及成书时代、版本流传、注译和校勘等多个领域,都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诞生。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就被不断地阐释和研究,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和文字,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其蕴含的哲理奥义更是在许多领域启迪着人们思考,指导着人们实践。《孙子兵法》在商界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个别指导原则的应用初级阶段;理念与原则全方位应用的阶段;系统运用的现代阶段。在现阶段,《孙子兵法》的研究已经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其应用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具备了丰实而深厚的基础准备,兵法经营的构建应该纳入孙子兵法研究的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1,(3):12-17
法国是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西方的国家。《孙子兵法》的法译本和传播也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兴衰,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翻译版本,具有多样的研究方向。然而,在法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孙子兵法》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之相关的课程甚少,也缺乏相关师资。因此,在加大中法高等教育交流的同时,应加强孙子文化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末期,它是中国古代战争实践的高度凝练与升华,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世人高度关注。从上古至清末,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四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传承,弘扬;两汉时期:应用、整理;魏晋隋唐:注疏、拓展;宋元明清时期:形成两条主流传承系统——《武经》与《十家注》。《孙子兵法》贯通中国兵学史,并成为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的支柱与轴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孙子兵法》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九国的出版、研究、传播和应用情况的采访,考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巨大影响。此报告作为"孙子兵法全球行"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对亚洲九国的《孙子兵法》传播应用情况的总结,既肯定了《孙子兵法》的全球性价值,又是在全球传播孙子文化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新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5):133-137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文化的重要智慧之源,是构成中国战略文化的重要基因。探索其战略文化思想,加强其战略文化理念的传播,对于弘扬《孙子兵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孙子兵法》战略文化思想体系构建的范式、范式的现实意义及其传播理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法国是西方世界最早接触《孙子兵法》的国家。18世纪下半叶,由于传教士的推动,《孙子兵法》在法国开始流传,并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影响了中法文化交流,19世纪《孙子兵法》在法国很少被提及。20世纪至今,法国出现《孙子兵法》多种译本并热销,经济、政治、教育以及学术领域中的一些高层次人才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影响日深。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中法之间孙子文化交流更有了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流传久远的兵学经典。一部经典的产生绝非偶然,自有其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春秋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民本思想、辨证法的兴起,为《孙子兵法》的诞生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孙子的事迹得到丰富,军事才能受到推崇;《孙子兵法》的文本几经整理,为后世《孙子兵法》的传本提供依据;《孙子兵法》的言论被广泛征引,成为秦汉学者阐释军事思想、评价军事人物和提出军事策略的依据;《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战争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些方面体现出秦汉时期孙子学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孙子学的发轫时期。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在最早的兵书,自流传至今约2500年存在多种版本。从最早的魏武帝注本,到宋朝的《武经七书》本、吉天宝撰《孙子十家注》本,再到清朝孙星衍校定的《孙子十一家注》,再加上七十年代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的出土,为《孙子兵法》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文献材料。本文简单考察《孙子兵法》版本的流变情况,以此来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6.
谈《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子兵法》从古代流传至当代,从中国走向世界,之所以享有巨大的声誉,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蕴含的系统思想。本文从多侧面详细地分析、阐述了《孙子兵法》丰富的系统运筹思想。  相似文献   

17.
《草堂诗余》是成书于南宋时期的一本宋词选集,自刊行以来引起后人的广泛关注,后世文人学者纷纷对其选注,但是从其整个传播过程来看,它经历了诸多风雨沉浮。在南宋后期乃至整个元朝,该集子基本湮灭尘世,而到了明朝却重焕生机,其传播达到巅峰,不仅流传时间最长,而且传播范围极广,到了清代经历了短期的认可之后便被摒弃。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堂诗余》的传播过程进行简要探究,尤其关注它在明清两朝的传播历程。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传入俄罗斯经历了缩简转译本、全文转译本和全文俄译本三个阶段,1950年苏联科学院院士尼.约.康拉德的专著《孙子兵法:翻译与研究》出版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在《孙子兵法:翻译与研究》中康拉德详细论述了孙子学说的世界观基础及其战争论的根本原则问题、《孙子兵法》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孙子兵法》出现的历史背景问题以及与孙子本人相关的诸多问题。康拉德在《孙子兵法》的翻译与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对俄罗斯学术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近代《孙子兵法》研究是在构建学术和救亡战争的双重压力与动力下进行的,其间融合中西兵学,体现了强烈的学术自觉和民族自觉。《孙子兵法》研究在近代经历了地位重建的曲折过程,在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无论是研究模式还是研究内涵都体现了浓重的融合中西的时代特点和反侵略战争的实践特点,这个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因此也更凸显了学术的百家之色和实践的应战之力,留给后人以巨大的智慧财富和宽广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经典兵书《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在图书馆文献传播活动中也可应用。通过对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文献传播的过程和结构分析,确立了文献传播的主体、客体、受体与《孙子兵法》中的“己”、“兵”、“敌”的内在对应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对文献传播活动的障碍分析提出了图书馆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克服传播障碍的必要性;又从操作层次提出了文献传播活动运用孙子的战略思想作指南而确定的传播主体、客体、受体策略,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传播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