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马》中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一句.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燕山山头的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天空,照耀着北方的广漠的原野,地上无边的沙石,反射出清冷的光辉,像平铺了一层白雪。”显然,这里把“钩”解释为“金钩”。  相似文献   

2.
读了几年古诗,教了几年古诗,有些许心得,偶发现古诗词中多用、巧用、妙用表情达意的丰富的小小数字,真是意境永长。有出于对仗的需要,如“三山”对“二水”,属于工整的名物对;“五更”对“三峡”,属于宽对。勾勒之中,都无不描画出自然形胜之美,又蕴含着作者的各自深情。有出于体察入微之作,像“七八个星”、“两三点雨”,静中暗含动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有言简意丰,透露出清新白描的文风;也有夸饰的极致,“万死”,字面上即“死万次”,极言荒蛮恶劣的困苦窘状,政治的险恶。像“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其中甘苦,读者尽可细细深究…  相似文献   

3.
“题好一半文”,顾名思义,给新闻和文章拟一个好题目就等于全文成功了一半.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矮则诗矮,题高则诗高.”他特别强调“慎题目”.我们常常爱打这样的比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内容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据郭沫若同志解释,《说文》中“题”的本义是“额”,“额”即“额”.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人体上的重要部位之一是头,而“额”与“目”又是头上的重要组成部份.可见“题”与“目”连在一起,极言题目重要之至了.  相似文献   

4.
说“生像”     
“生像”一词在佛经中习见,有人把它解释为“用金银制成的亮堂堂的形像”,不妥。文章参考前人训释,列举了一系列和“生像”相关的说法,阐明“生像”应为“金银”之义。  相似文献   

5.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句俗话的正确解释是,女孩大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就多了。“十八”不指年龄,而指变化之多且大。 至于它的语源,为什么“十八”极言多和大,意见就颇不一致了:《辞源》认为源于《景德传灯录》“龙女十八变”,199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胡明扬《“女大十八变”说》则认为源于文王变八卦的故事,因为《易经·系辞》说他“十有八变而成卦”。结论不同,打法却一:遍查古书,看哪本古书上最先用“女大十八”或“十八”极言  相似文献   

6.
房萌 《现代语文》2014,(10):141-143
元代文人乔梦符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道难》起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猪肚、豹尾六字是也。”陶宗仪对此解释为“大概起要美天!”开篇极言蜀道之难,感情强烈,雄放豪迈。并以此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古人用美丽俊俏的凤头来咏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起句就犹如一首乐曲的前比喻诗文写作的开头部分,因为文章的开头若是优美精奏,先把听众带入一个绝妙的境界,使听众心向往之,继彩,则会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与欲望。如李太白之《蜀而深入之,而后沉醉之。同样,学生在作考场作文时,若能以凤头展彩,必能夺人眼球,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1、2、3……数字在数学的天地里无穷无尽,像神奇的魔术师,变化无穷。当它们被一些别具匠心的文学家、艺术家融入艺术天地时,更别有一番情趣。李白在形容庐山的瀑布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三千”和“九”极言其高,通过数字的夸张,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奇观。他在《秋浦歌》中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个“三千”显然是夸张他怀才不遇的愁思。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巧用数词,映照中寄寓了对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课选的是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编者对文中“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是这样注解的: “盘旋,屈曲,象蜂房,象水涡。……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象蜂房象水涡。……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  相似文献   

9.
●一些原本就这样做、甚至几十年就这样做的校的正常工作,可冠上什么建构、模式、机制、理、整合、互动、彰显等词语就成了立项课题、重点题。一些理论工作者的一些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种新颖的词汇,特别是对一些名词术语的解释,然是解释一种现象、一个道理,那就应该让人一就懂,可本来这个词、这种现象还没懂,一个所谓“界定”下来,原先的没弄懂,又增加许多更弄不的词汇。●一个概念有几十种“界定”,而且还争执不休,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像陶行知先生的“人有两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是大好佬”的浅易懂却又发人深省的文章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 自从初中物理课本上写了“一般说来,冬天比夏天气压高,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后,各种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已先后登载了好几篇解释这一现象的文章,但是仔细查看后,不禁大失所望,对“晴天比阴天气压高”的解释几乎都是错的。具体说来,都犯了倒置因果之错。 也许是受解释“冬天比夏天气压高”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各文均试图解释“为什么天晴会导致气压高,天阴导致气压低?”即认为二者的因果关系是天气晴阴为因,气压高低为果,并在此“大胆的假设”下“小心地求证”起来。其推理如下:阴天空气中水气较多(湿度高),而水气的摩尔质量(18克/摩)比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振芳 《江西教育》2023,(18):66-70
<正>写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数学教学中运用修辞手法或带有修辞效果的各种方法,也能为课堂增添不少情趣,让严谨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学活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一、用“比喻”形象说理低年级的课堂上少不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书写“2”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2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只小鸭子,像一个倒挂的钩。”教学“7”时教师问学生:“7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把镰刀,像一把手枪,像爷爷的拐杖。”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写数字,轻松有趣。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说的“黄豆”可不是普通的黄豆,而是我们学校的外籍教师。记得第一次和黄豆老师见面,他就吓了我们一大跳。可不是嘛,你看,他头戴毛毛的绒线帽,身穿厚厚的棉袄、肥肥的棉裤,可脚上居然踩着凉鞋,够“逗”的吧!他长得又高又瘦又白,高得像棵橡胶树,瘦得像根细面条,白得像层馒头皮儿。他走上讲台,什么话也没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大的中国字:“黄豆”。这两个字就像俩相声演员凑在一块:“黄”字又矮又胖,“豆”字又瘦又高,甭提有多滑稽。而且,两个字全都散了架,尤其是那个“豆”字,上面一横,下面一横都带着个弯钩,像雨伞柄儿,中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就像将学生引向一汪水边,水过清,则水底之物一览无余;水过浑,观者又会一无所睹。自然对于游山玩水来讲,水还是越清越妙,而如果将命题考试比作水边抛钩钓鱼,若想逗引鱼儿(考生思维)吃钩的兴趣,或者说想从水里钓出大鱼(思维出色),就“水”(命题)而言,还是能够创造出一种半透明的境界来为最好。1999年湖北荆门语文中考卷上,第一阅读题(《最后一课》选段)共有5——13九个小题,其核心部分由7、8、入10、11五诺主观考查题组成。这几道题是:7.文段开头标A、B、C的三个句子从句子用途看,属于_句,表现了小弗郎士_的…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教材对“始扶床”是这样解释的:刚能扶着床走。“床”的含义在“注释”里没有具体的解释,在这里显然被认为是卧具了,即现代意义上的“床”。查阅有关资料,对此处“床”字的意义或语焉不详,或这样解释:“始扶床,是刚刚能扶床走路。由始扶床到如我长,时间只有二三年,未免太快,于理不合;但诗人写诗,似在夸张,极言光阴之快、小姑成长迅速,以表示兰芝对小姑的感情,并不是实指小姑已长大成  相似文献   

15.
“五·一”长假,妈妈和爸爸带我去郊外旅游。一上午愉快地度过了,我们在青山冈附近的小树林里的绿野草地上野餐。离我们不远处,有座小石拱桥,桥旁坐着一位老爷爷,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呢。有几个小学生围在他的身边,不时地喊叫着:“咬钩了,咬钩了!”“钓上一条小白鱼来!”妈妈听见他们的喊声问我:“你,听见了吗?咬钩的‘钩’,钓鱼的‘钓’怎么写?”我拣起一片小树枝,很快就写出了“咬钩”、“钓鱼”。妈妈看着我写完,微笑着说:“这回对了。看来上次教你区别这几个字,还是很起作用的。”那是上学期的事了。一天晚上,妈妈让我听写几个成语,其中…  相似文献   

16.
"东西"语源:一个模糊而有趣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用“东西”指代事物?这至今还是一个模糊而有趣的问题,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解释:有的仅通过字面想象猜测其构词理据,失于虚悬;有的仅企望于考据其源头,但忽略了词语的演变过程;而有的则着眼于对演变过程的分析,但却因源头不确而不能令人信服。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东西”用语的语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巧用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增进智慧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枯燥,不再一潭死水,而是妙趣横生,绿意浓浓。在这里我们以《阿房宫赋》一文为例,谈一下趣味教学。一、巧联成语学习《阿房宫赋》可以联系到很多成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极言六国灭亡之速——土崩瓦解,秦兴之骤——势如破竹。而从“兀”到“出”的过程,可见统治者的“乐”和老百姓的“苦”,兴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秦的罪行——罄竹难书,“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广、高,其建筑——美轮美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相似文献   

18.
古今汉语的语法功能大致是相同或相近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数词,它并不象一般的数词那样表示事物或行为的数目或次序,而是很有些“言过其实”。这类数词所表达的数目与实际相去甚远,它仅仅泛指极言其多或极言其少,常常带有夸张的色彩。我们把这种修辞性极强的数词叫虚数。例如:  相似文献   

19.
当当当!大猫写字学校上课啦!猫老师:小朋友们好!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读成语,学写字”。我们先学习其中的几个部首。先来读一读:怒·发冲冠、池鱼之祸·、坐收·渔利、图穷·匕见。再来看这几个加点字和部首,我们来“开火车”读一下。毛毛:“怒”的下面是“心字底”!苗苗:“祸”的左边是“示字旁”!妙妙:“收”的右边是“反文旁”!咪咪:“穷”的上面是“穴宝盖”!猫老师:我们来学“心字底”。看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半只碗。()苗苗:听说心像个拳头,和碗有什么关系呢?猫老师:瞧老师再沿着这碗写个卧钩,你们看卧钩像不像半只碗?咪咪:像!真像!猫老…  相似文献   

20.
对刘向《新序·叶公好龙》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纹以写龙”的三个“以”字的注释,历来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前二个“以”作“用”解释,“钩”、“凿”都是木工工具,故“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就是“以钩写龙,以凿写龙”,释为“用钩雕龙,用凿刻龙”。而第三个“以”字相当“于”,释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