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书与育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价值,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讨论教书与育人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这是当代教育的新的价值取向.文章从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来探讨教书与育人,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认为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重视人本教育.  相似文献   

2.
据我国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价值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公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要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常识和讲礼貌,对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处于世界各国中最低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首次明确提出“物化”概念,认为物化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的工具化和物质化的反思,提倡教育应从重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教育属人的内在价值,回归到尊重教育属人的内在价值,使人的生命在教育中获得尊重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术在学校发展现状与我们对未来武术的期待具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审实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重视武术文化的教学地位,是武术在学校发展走出困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对于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选择问题,应重视其内在经济价值,强调资产计量的产出价值基础,因此选择收益现值法更能与无形资产功能物征相适应.在无形资产报告问题上,应把相关性作为必不可少的有用属性,本文认为将无形资产项目细分为多个层面描述,建立五个层面的彩色报告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6.
顾客价值被认为是提高企业顾客忠诚度,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者所重视.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总的来说,顾客价值是顾客的主观感知,受产品和服务、使用情景、个人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是顾客的权衡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导师在培养研究生与从事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关系作了辨析.认为指导研究生必须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重视学位论文选题的价值;从事科学研究应该注重实质性贡献,要在掌握方法、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取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五重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目前的研究生培养存在五重障碍:价值取向上,对"才"的重视超过对"人"的重视;知识论上,对规则性知识的重视超过对实践性知识与批评性知识的重视;方法论上,对维持性学习的重视超过对创新性学习的重视;师资力量方面,导师的创新能力不足;而上述所有问题的出现,都与评价机制的滞后联系在一起.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以上五个方面合理安排,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9.
强调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价值追求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课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王聿泼 《江苏高教》2007,(6):128-130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凸显心理健康发展性目标与价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封闭.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强烈生命意识的小说。生命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死亡意识、时空意识、诗意人生。魏晋士人面对死亡有一种超然态度,忽略肉体生命的消亡,更看重精神生命的养成。时空意识使他们在有限中追求无限。他们崇尚玄远旷达的情怀,追求人与自然水乳效融的诗意人生。其生命意识生成的根源是魏晋玄学。  相似文献   

12.
规范与自由:关怀生命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是一种充满紧张关系的双重生命体,时刻处于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伦理纠缠之中,他们需要道德规范来守护生命的自由发展.但在规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获得了绝对化的权威地位,道德教育充满了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蔑视与压制、群体生命对个体生命的支配与控制.在规范与自由之间,生命化德育强调的是群己相依、身心相宜的生命状态,以期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人和道德人不可分割地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关系不仅关系着教育存在,而且关系着教育者如何存在.知识人和道德人关系是复杂的:敌人还是盟友?不仅是敌人,而且还是盟友?抑或远不止于此.知识人和道德人联系在一起就使得各种教育哲学探索始终进行下去,并且总是不尽完满.任何简单轻率的抉择--知识祛魅或者道德祛魅都会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以及教育自身造成巨大伤害.在"知识人"出现危机和"回归生活世界"的时代境况下,历史的现代意蕴是否唤醒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慎思之?  相似文献   

14.
歌德在悼念挚友的诗作《席勒的遗骨》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凝望头骨的沉思与《庄子·至乐》中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歌德与庄子都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生活的鄙弃,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分别秉承泛神论与"天人合一"思想,反对教条主义,崇尚自然,二人都主张到自然那里寻求拯救和解脱,从而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相似文献   

15.
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构成学校道德教育的三大支柱,决定德育的成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延续使用不符合道德形成规律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影响德育效果。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德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与时俱进的德育目标、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和灵活的德育方法是保证德育收到显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的视角看,拥有同一身体的农民与农民工因社会身份的不同,在农村与城市这两种不同日常生活世界中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与道德准则。政治、生活、社会、道德是一个人身份的构型纬度,一旦离开对农民身份有着系统性约定的乡村场域,传统型农民不再拥有农民身份;大众传媒惯用的农民工话语也是一个消解农民的过程。农民工身份是都市社会底层的一种新型社交类型,在此社交类型中农民工的道德主体有着原生型、再生型、次生型三种构型。激活作为"农民"的"农民工"内心深处认同的、与社会公德相契合的生存伦理的引领力,比抽象的"人的城镇化"对社会公德的建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还是农民工,不同的认识以及由此建构的不同社会治理方式对未来都市与乡村的道德构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subject matter, I feel students need to learn from someone they can perhaps look up to. They must learn that certain things are valued and important in society. These things are simple manners; compassion for others; how to make moral and responsible choices; an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t this level they need guidance. Maybe someone at home is not demanding civility; maybe they are and are just as frustrated as we. But it must be clear that certain standards must be adhered to. Certain types of behavior are requisite!.  相似文献   

18.
作为自然法则,死亡是每一个人人生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和漠视死亡,而是要直面死亡。只有直面死亡,人生意义才能够有所显露;只有直面死亡,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只有直面死亡,人生才会具有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审视死亡必将有着更为重要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种想象的生活》的主体脉络,是主人公奥维德与自然相处模式的探索历程。经历了蜜月期、瓦解期以及重构期,奥维德最终依然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究其根源,奥维德囿于自我认知,缺乏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的深度考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最高旨归,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才能达到褪却原始的重构和复归。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各组成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都是缺一不可,不能相互相取代,同时它又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常常共存于一项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