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运会游泳比赛后,在两场新闻发布会的间隙,有人拿着话筒告诫记者:"待会儿提问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问."刚结束的一场发布会,提问的记者全都坐着,这情景大概让他有点儿看不下去. 其实,不仅上一场发布会如此,从深圳大运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开始,几乎所有发布会上,只要台上的人是坐着的,外国记者都是坐着提问的.站起来提问的,无一例外都是国内记者.  相似文献   

2.
跨越     
一位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到赛程中最困难的瞬间时,他回答:“掉进鞋里一粒沙子的时刻。“或许在那一刻他曾为解决让自己疼痛的沙子而烦恼,可能很想脱下鞋把沙子抖掉再跑.可马拉松是一旦停下就很难再继续的艰苦比赛。想做却不能,这样的心情就是他痛苦的原因。许多人将人生比喻成马拉松,因为它同百米冲刺不同,是一场漫长的竞赛。在这场竞赛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吴倩 《报林求索》2012,(2):75-75
<正>攀岩教练小树,经营了一家攀岩馆,但是只能盈亏平衡。在他眼里,这是个非商业化的岩友们的聚会场所,让大家一起切磋的交流平台。第一次见到邱洪树,是在北京日坛攀岩场。他在垂直岩壁上向上攀登,比普通人在平地上奔跑还快。那一天他获得了攀岩速度赛男子组第一名。  相似文献   

4.
"谁进球都行,只要别误了我的火车."瑞士和乌克兰的比赛僵持到85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的这句牢骚马上引起看台上中国记者的共鸣.如果比赛不能在23点正常结束,我们就只能坐凌晨2点的火车,4点才能回到法兰克福驻地.一场淘汰赛里最垃圾的比赛几乎耗掉了我们整夜时间,想到昨天熬夜写稿,明天还要去多特蒙德,我决定提前退场.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的竞赛也是很有新闻性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劳动报》、《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设杂志社等单位的记者都来到比赛现场采访。有家报社派了6位记者,  相似文献   

6.
最近,"全程电子商务"成了不少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这倒不是因为它的理念有多么先进前沿,高深莫测,而是因为,它牵动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口水仗,进而引发了一场很有可能"没有输赢"的官司。翻版却成"第一"今年8月15日,金蝶宣称的"全程电子商务"战略是:全程电子商务旨在提供全程、全方位、一站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其中,"全程"指  相似文献   

7.
视线     
《报林求索》2012,(2):58-65
<正>蜘蛛侠归来2012年1月23日,瑞士。5位无所畏惧的徒手攀岩爱好者共同完成了一项惊人的攀岩创举,他们避开了传统的岩石和峡谷攀岩,而是选择了缆车索道,吊车吊臂等特别的场所去攀爬,这些真正的钢索男孩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登山运动员,而经过此次活动,这些钢索男孩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蜘蛛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对奥运会的一场比赛和欧洲杯的一场比赛转播中镜头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中国足球赛事转播的镜头运用与欧洲的区别,并试图找寻其背后"软件"方面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媒体公信力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如何坚守职业精神,是一场考验。一、走进新闻现场,经受住"客观真实"的考验走进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业行为。自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微信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记者的采访大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致于有些记者忘掉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甚至有的记者过度依赖电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我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全国乒乓球赛的报道工作。我们报社只派了我一人去采访,任务是不轻的。由于我在工作中争取了新华社、兄弟单位记者和运动队的帮助,所以基本上完成了报道任务。在前后十四天的比赛期间,平均每天发稿约三千五百字,而且条数较多,使编辑部有选择余地。工作结束后,北京晚报记者何礼荪同志曾给我写信说,在这次报道中我们协作得很好,感到很愉快。的确,我对此也有同感。由于我们双方的要求基本相同,在看球赛时总是坐在一起,逢到要采访同时进行的两场球赛,就协商分工,各看一场。每晚回去发稿的时候,我们都是先商量好,他写什么,我写什么,写成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评论、解说员这个岗位说它是"特殊岗位",并不为过。因为在广播节目当中没有哪个类型节目像它一样,90%以上需要无稿播音,也没有哪种直播像它一样,在喧嚣的比赛现场还要求播音员必须有一份平和的心境,必须时刻牢记党的新闻工作的宗旨。体育评论员不是裁判、不是球迷、不是法官、更不是资料员。他是一名光荣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手中的话筒是沉甸甸的。体育评论员的工作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工作。想完美的串联一场比赛,你首先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和迅捷的反应,想塑造球迷的文明品格,首先你自己得有文明的言行;想给观众更多的知识,你首先要有超密集的信息。新闻老前辈吴冷西说:"体育转播是对解说员思想状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综合检阅。一次转播等于一次考试"。  相似文献   

12.
我看奥运     
8月,奥运圣火熊熊燃烧,整个中国为之欢腾。一场视觉的盛宴呈现在我们面前,伴随我们度过一个难忘的8月。感谢奥运带给我们激情!一场场艰辛的比赛打下来都很精彩,我们为之喝彩,或扼腕叹息,或捶胸顿足,乐趣都来自赛场。有时候较量的是对手,有时候赢的是自己。  相似文献   

13.
王丽君 《中国广播》2008,(12):69-72
从7月25号我以青岛广播电视局唯一一位北京奥组委官方注册记者的身份进驻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到奥运会闭幕,整整30天,我独自一人转战31个竞赛场馆,亲历并报道了近42场比赛,完成新闻连线86次,制作播出53条录音报道。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在与国内国际21600名注册记者、上千家国际著名媒体同台“竞技”中,我由一名时政节目主持人、记者迅速转型为一个体育记者,  相似文献   

14.
王全立 《中国记者》2022,(7):107-109
<正>避免体育报道的同质化,灵活运用数据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对常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可以从一个全新角度观察新闻事件,实现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双重突破,带给受众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整合数据阅读名将变得更直观运动员在一场比赛有完美发挥,或是完成一个赛季的比赛任务,或是结束个人运动生涯等时刻,都是体育记者各显才能的关键节点。这时候,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界,从未有过像在90年代的第一个秋天里呈现出如此色彩纷呈,令人眩目的局面。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头一次面临新闻大战带来的新闻竞争,从而品尝种种酸甜苦辣。当然,最后的结果很难评判哪方胜负,但每一个亲身参与其事的记者编辑在事后都如同一个刚刚走下拳击台的拳手一样,等待裁判去数点数,而自己却累得精疲力尽。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圣火熄灭了,但它给予中国体育界乃至我们全社会,都有很多很宝贵很有益的启示,它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消化总结,对于中国新闻界来讲,从中获得的感受恐怕更丰富一些。凡大型国际比赛,新闻历来是第二赛场。汉城奥运会,参加报道的影视、文字、通讯社记者大大超过  相似文献   

16.
怎样获取真实信息快速写成独家报道 记者应该具有超常的记忆力,尤其是足球记者,在看完比赛回去写稿的路上,整个比赛就在头脑里成像回放,衔接待写的文章脉落,同时启动大脑记忆中的库存原始材料,辅助和丰满新闻、纪实的"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17.
一条消息能不能吸引人,首先是标题,接着便是导语。标题要能抓住人的眼睛,导语要能抓住人的心灵,这样它的可读性,它的宣传效果,就会相当可观了。 1986年11月,我曾写过一条关于作文比赛的消息。这消息的导语,下了很大功夫,也算冒了一点风险。因为它跳出了惯常导语的路数,很可能不被认可而毙命。给这个导语起个什么“名字”?一时还想不出合适的,故且叫它“梗概导语”吧,因为它讲了一个故事的梗概。 1986年,全国作文研究中心、文心出版社《作文》杂志搞了一场中小学学生作文邀请赛。《作文》主编、我在郑大上学时的老师王素英找到我,想让新华社就这场比赛发一条消息,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新闻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拥有一般新闻快速准确的普遍规律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一)叙事性强。体育新闻通常要描述一场球赛、一次田径运动会和一个单项比赛等体育比赛的过程、结果和意义,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要熟悉各项体育赛事,并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用体现自己风格的语言客观公正地将赛场上发生的新闻告诉观众。(二)时效性与资料性并重。体育新闻除了要有记者个人生动传神的叙述外,还需要背景资料的润饰,让观众不仅从中了解到比赛结果,也了解到赛场内外的趣闻、运动员的情况等等。这就要求记者平时要持之以恒地搜集…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德国世界杯上,由于少数中国记者倒卖球票,国际足联在比赛进入淘汰赛阶段时,大幅度拒绝中国媒体的采访票申请,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在这一事件中,中国记者的素质受到质疑。称这些倒卖球票的记者为"黄牛记者",是说他们的动机与那些高价倒卖球票的投机分子一样。黄牛在北京行话里叫"拼缝儿的","恃气力或势力,采购物资及票务凭证后高价出售以图利",这算是对黄牛的准确定义。"黄牛记者"凭借的当然不是力气也不是势力,而是有别  相似文献   

20.
电影《1942》复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一场浩劫,它见证着民族苦难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对苦难同胞饱含深情的同时,影片中一名美国记者白修德也同样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旨在用品德结构的理论,解析白修德的职业行为,并结合实际阐明记者职业道德养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