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燕丹 《今传媒》2016,(4):145-146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研究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播当中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拟从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本质出发,探讨和研究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方面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对传统文化保护、对艺术本质性的保持等功能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驰 《出版广角》2015,(16):68-69
新媒体时代下,现代数字化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并被人们所接受、喜爱,数字化艺术的发展逐渐成熟,民间美术顺应时代发展,华丽嬗变,出现了新的特征。民间美术从手工制作逐渐走向现代化专业制作,其地域化限制被打破。借助新媒体技术,民间美术创作在继承优良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工艺,使得民间美术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以安徽省巢湖石文化为例,论述新媒体时代下民间美术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档案     
吕胜中男1952年生于山东,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以剪纸“小红人”为基本表现符号,传达了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蜕变历程中的强大力度,并将这种力度推向世界。著有《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民间木刻版画》、《意匠文字》、《再见传统》、《觅魂记》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档案  相似文献   

4.
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首部14卷巨型民间美术画册《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出版是我国出版界和美术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它不仅填补了一项空白,而且体现了当代民间美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它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发生发展脉络和面貌,论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文化美学精神和特征,因而具备其他民间美术出版物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作了许多可贵的开荒辟昧的原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化民间美术的发展、内涵、分类及研究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保护我国区域化民间美术资源的意义,并提出了我国区域化民间美术资源档案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我国区域化民间美术资源档案信息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汇鑫 《新闻界》2012,(12):35-38
民间美术造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贯穿在现代人的思想潜意识之中。剖析民间美术造型可以为动漫形象提供民族性的设计思路和创作手法,也使受众悄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特征为动漫形象设计起到了思维引导作用,民间美术的平面造型、立体造型,为动漫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7.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俗艺术,在历史上它相对于雅文化——宫廷与文人的艺术而言;在现在,则相对于专业工作者而言。作为与民生、民态、民情最密切的艺术种类之一,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相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类似。 可以这样说,民间美术的最基本特征——原发性、承传性和地域性,与民间信仰习俗的艺术特征是相为一致的,甚至是相互覆盖和渗透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民间美术又可归之为民俗  相似文献   

8.
丁汛 《新闻世界》2008,(9):146-147
中国绘画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观点以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显而易见,形成以院体派为主流的趋势。民间画工虽有建树,也曾留下不朽之作令世人瞩目,然而民间美术不能形成系统理论,理论家则认为民间美术是画匠所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纵观中国绘画传承与发展,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一个问题是,民间美术应属于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民间画工因为没有社会地位,甚至更无文化基础,所以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谈不上被理论家们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五月初,一本抖落着中国北方清新、淳厚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图书《樊晓梅:一个安塞姑娘的剪纸故事》又鲜鲜活活地陈列于全国各大图书超市,激起中国民间剪纸界、民间美术界的惊喜和大众关注。这本书是湖南美术出版社资深民间美术编辑左汉中精心策划编纂的,从构思到出书仅三个月,也是他的丰盛的民间美术图书、丛书编辑大餐中的一碟新鲜小菜。在中国民间美术编辑与研究领域里卓有成就,个中翘楚的左汉中,是从80年代初介入这一领域的,一进入这个艺术源头的领域,这个从湖南双峰走出的具有典型执著、锲而不舍的“湖南骡子”性格的潇湘汉子,像从生命之源汲取了强大的地气营养和灵念似的,一头扎进民间美术的发掘、研究与图书编辑中,便对全国民间美术如数家珍,和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从民间美术造型的隐喻象征、色彩的诱目装饰、民族文化的传承入手探讨我国民问美术的现代审美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作为城市形态和城市意蕴的有机结合,被不同的观察者赋予迥然的内涵。历史环境、社会形态、人文表达增加了城市意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文章从厘清电视剧城市意象的四类聚合方式入手,分而从城市民俗精神的表达、怀旧视野中的城市书写、都市消费空间里的符号象征、新移民剧中主题意象的流变等方面对电视剧中城市意象的常见组合进行分析,意在揭示电视剧对于城市特色意象的聚合及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视觉文化传播日益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视觉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中,并贯穿于营销说服的诸多环节。由于视觉与意象、思维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营销说服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等直接可视的宣传方式,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立足于这一观点,本文从视觉思维及文化研究等角度分析这一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与视觉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民间美术是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是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在介绍满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院图书馆构建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的优势、构建过程、应用及其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4.
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民间美术是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是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在介绍满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院图书馆构建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的优势、构建过程、应用及其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近期,由《浙江档案》杂志社编著的《传人——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集萃》一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从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8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27位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代表的学艺经历、艺术创作和表演历程以及从艺心得等。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6.
牛优雅 《大观周刊》2011,(37):126-126
在世界一体化,潮流化的驱使下,民俗民风,民族风格和人文精神在现代设计作品中屡见不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极具特征的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应用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民间美术的探索,浅析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从而拓展现代广告设计的新领域,新特点。课题采用文献资料和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的手法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首先先搜集整理中国民间美术的资料,侧重色彩方面,其次查找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广告,招贴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其实质和特点,力求做到主题突出立场鲜明。  相似文献   

17.
6月5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出的100多幅作品均从全省11个地市1000多幅摄影作品中筛选而来,主要包括民族民间节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反映了浙江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全省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罗晓飞 《兰台世界》2012,(22):74-75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以民间风俗为目的且在生活中广泛流传的实用美术。其创作方式自由、随性,表现手法质朴、率真,在形式特征上呈现出早期朦胧的、原始的艺术痕迹,流露出"既在尽性又在尽意"的感性思维方式。在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上往往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现实需求作为标准,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民间美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电视创作发展的几十年里,通过不断的探索,电视艺术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因而诞生了诸多具有时代烙印和特征的现代艺术意象,以"镜像"的方式选择性地展示着现实生活。电视创作中现代艺术意象的呈现方式数字媒体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手段的日趋成熟,现代艺术意象在电视创作中的呈现方式不再单一。传统艺术意象只是单纯地依托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情感认知的景物与实物,而现代艺术意象可以是具有实体意义的某一事物,也可以是仅仅有着象征意味的一个动作或者符号,亦或者  相似文献   

20.
内容型网红是消费社会中名人符号的典型形式。Ayawawa作为现象级内容型网红,从成名到被禁言的全过程,折射出该群体的符号价值建构逻辑及其存在问题。内容型网红符号价值建构遵循符号名声生成、符号价值迁移和符号价值深化的逻辑进路,显示了传播生态的多元活力和互联网经济的创新性。然而,该价值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表现为负面价值观对受众的侵蚀、网红隐含作者与真实自我的反差以及文化框架与社会互动模式相悖三方面,基于此,应从受众、网红、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相应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