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铿 《档案与史学》2011,(11):17-19
我们方家在福州是个很大的家族。曾祖父有3个儿子,我祖父排行老二,他有4个儿子,7个女儿。这11个孩子及其配偶中有6人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黄兴等人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2.
自打怀了女儿——我希望是——之后,所有人见面便问安“格格”。儿子叫“贝勒”,女儿不叫“格格”还能叫什么?错了!像我们这样会给儿子取名叫“贝勒”的变态父母,怎么可能给女儿取一个毫无悬念没有创意的“格格”作为名字?  相似文献   

3.
我抱儿子     
在生孩子这事上,我一直都以自己是个具备常识的女人而庆幸。这让我免受丈夫的歧视:你给我Y染色体我就生儿子,给X就生女儿;这同时也让我正视孩子的性别,不会因为喜欢女儿而给男孩子穿裙子,也不会生儿未遂望着女儿胯下空空摇头叹息。  相似文献   

4.
我们俩原来都是医院外科的主治医生,生我儿子1岁多一点的时候,院里有一个到日本学习的名额,本来按资历是我去的,可是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主动向院方请求让丈夫去,后来,他便去了日本。 在日本一呆就是4年,日期到了他却没有回来,他让我带着儿子也到日本去,我们去了。 到了那儿我才发现,我的丈夫已经是一家商社老板女儿的准未婚夫了。丈夫躲着不见我,每天让个会说话的日本女人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觉得一日夫妻百日恩呢,我丈夫这么做也有点太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的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在毛主席办公室工作时的一段回忆.毛主席曾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他女儿李讷的婚礼.这是我一生参加的最平凡却最有意义、最值得自豪、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6.
吴碧莲 《湖北档案》2002,(11):34-37
许世友一共有七个子女: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大儿子许光,二儿子许建军,三儿子许援朝. 大女儿许丽,二女儿许桑园,三女儿许华山,四女儿田小兵.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夸儿子两位家长互夸自己的儿子。甲:我的儿子真是个天才,昨天他在墙上画了只蜻蜓,他妈妈捉了好几次。乙:那算什么?我儿子在地板画了条蛇,我吓得破门而出,谁知那扇门原来也是他画在墙上的!  相似文献   

8.
作家严文井同志十月七日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说,首先向会议表示祝贺,同时,也向在座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多少年来,就是靠在座的同志们,从各种角度为孩子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这个工作,也做到了我的家里,做到了我的儿子的家里,女儿的家里,到了孙子辈那里。所以,做为一个普通人的家长,对这个  相似文献   

9.
办报纸,编辑部设有第一读者。每张报出版前,第一读者先品尝。听名记者田流讲,他也有第一读者。有一次,他到福建采访,写成5篇稿子,其中有2篇就是被家庭第一读者否定了的,没有拿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夫人把关!”我写稿,家里也有第一读者。每次写出草稿,先交妻子、女儿、儿子看看,请他们提意见,发议论,看稿子能不能拿出去。有一次,我到牡丹江市采写了篇通讯《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交大儿子看后,就纠正了不少错别字。这以前我写稿用字常不规范,而且并不在意,这以后,每写完一篇稿子,让家里人帮我挑错别字,及时改正过来。不然,当了几十年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留在红都延安 1940年5月26日,这是一个令茅盾和他女儿沈霞、儿子沈霜兴奋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茅盾一家跟随朱德总司令的车队,终于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11.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花园里,希望花开早。──胡适《希望》胡适(1891─—1962)一生皇皇,但身后颇冷寂,只遗一子一孙,都在美国。胡适没有女儿(曾生一女儿.早夭),但他很想有个女儿和一群外孙。安徽的宗亲观念极重,俗称“侄即子”。胡适有位侄女婿叫程洪安,是他长兄胡嗣稼(同父异母)的女婿,年岁相同,胡适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女婿。程早年受托,在上海川沙县经营胡氏祖产胡万和茶庄。胡适青年时代在上海求学时,学、杂费用,都是由这家店开销的,因此胡适与程洪安关系特别密切。程洪安的三个儿子程法善、程法德、程法嘉自…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一生结过三次婚,有两个女儿和五个儿子.他的第一次婚姻是旧式婚姻,由兄长做的主.他和王昭结婚之后,两人口角不断.王昭爱干净,花钱节约;而蔡元培生性豪爽,不拘小节,还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直到七年之后,王昭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两个人才找到夫妻生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绘画中华文明史》出版了,作为作者之一不敢说它有多大的成功,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得留待时间来检验。不过,但凡好书面世,它潜在的读者效应总会显露端倪。一位史学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他要把《绘画中华文明史》送给在日本读书的儿子。另一位研究员也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即将赴加拿大求学的女儿,他在扉页上加题了“祖国  相似文献   

14.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章丘市城区西北有座一百多米高的女郎山,山上建有一个广播电视转播站。转播站站长叫闫发孟,孟站长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就是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和老伴。说起闫发孟,人们常称他是女郎山上一棵栉风沐雨的劲草。  相似文献   

16.
我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叫王宇新,儿子叫王宇宾。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从1980年起我开始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  相似文献   

17.
一丁钢是中国青年报社原国内部的老主任。我在中国青年报工作20多年,诸多的人和事定格我的记忆。丁钢就是其中的一位。就职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是做报社机动记者那段时间,我与丁钢主任交集甚多。老丁一家除小儿子外都是新闻人,他和夫人郭梅尼、女儿郭蓝燕三人都担任过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的主任,被中国新闻界传为佳话。老丁调入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之前,在东北、江浙、上海等地做过地方记者,穿行滇藏边界,翻越唐古拉山,报道中印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已逾花甲之年,在新闻园地里已辛勤耕耘了40多个春秋。从1986年《新闻爱好者》创刊至今,我协助搞好征订发行工作。经常冒着风雪严寒,奔赴有关单位和乡镇。 我的二儿子张克清在社旗县兴龙镇教办室搞农民教育工作,他热心学习,业余笔耕不辍。去年在《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共发稿10余篇。他写的农民教育论文荣获了市级奖。 我女儿张晓红,在济源市树脂厂上班。近二年来在厂里参加了通讯报道组,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开始在报刊陆续发稿。 我的长孙儿张明涛,在青海省建工建材学校上学。他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  相似文献   

19.
上山的路     
从前,有个老翁,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憨厚,次子机灵,三子刚猛。老翁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不知我这些儿子能否活得更好呢?于是,他决定测试一下三个儿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 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