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南地北     
时装模特儿的新衣20岁的伦敦时装模特儿朱丽娅·史蒂文斯身着女时装工杰恩·多克西缝制的连衣裙,在武装保卫人员的陪同下走上大街。其所以由保卫人员陪同,是因为她身上的连衣裙是由1000张每张面值为50英镑的钞票制成的。  相似文献   

2.
刘淑 《世界文化》2002,(1):34-36
克劳蒂娅·希弗是德国著名的超级模特儿,她的身高为1.83米,她的三围分别为90—62—91,她以迷人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男人的心。克劳蒂娅·希弗模特儿生涯从伦敦开始,一路经过巴黎,最后到达纽约,得到了人们只有做梦时才能得到的薪俸。克劳蒂娅·希弗其实正是遵循着一个常规:形象就是财富。她逗留在T型舞台的地毯上,从未有过丑闻,是值得公众赞颂的。中学生成了超级模特儿克劳蒂娅·希弗生于1970年8月25日,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倩影,才使她走上了模特儿生涯。1987年,克劳蒂娅·希弗17岁时,一个名叫“大都会…  相似文献   

3.
天使般的脸蛋,魔鬼般的身材,名利场上风风光光,超级封面模特儿玛加丽要什么有什么,惟独没有幸福。在饱受长达数年的炼狱煎熬之后,她向公众说出了自己的隐私。作为《魅力》、《时尚》等欧美著名流行杂志和时装杂志的封面模特儿,玛加丽·阿梅迪的生活真是风光无限。可人们并不知道在镜头前靓丽无比、顾盼生辉的玛加丽,竟一直在崩溃的边缘挣扎。直到有一天,她勇敢地说出了她苦守多年、差点儿吞噬她生命的那个秘密……发胖让我暴食暴吐我沮丧得想去死。那是1993年7月,我年近20。那天,我从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飞往纽约,去拍广告…  相似文献   

4.
艺术     
艺术雅克-玛丽多年来一直是亨利·马蒂斯的密友、护士和模特儿。她回忆她在第一次给马蒂斯当绘画模特儿后,眼睛瞟了画布一下,不禁大吃一惊,她见画布上画的根本不是自己。她问马蒂斯:“您为什么不画那种与我的照片非常相像的肖像呢?”马蒂斯回答说,“因为画那种画没...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9—)是我知道的第一位明星。现在她已75岁高龄,仍是我心中最优秀的明星。至于她是不是美国最佳女演员可能尚有不同意见。仅从她在舞台和银幕上所塑造的各类角色——从莎士比亚戏剧到音乐喜剧——以及她是唯一四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演员这一项来看就具有说服力。无可争辩的似乎是,赫本小姐为她个人一生谱写了全美国最最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6.
思奇 《滇中文化》2006,(3):51-51
今天,对我们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五岁半的女儿要参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正规考试。 一大早,我便忙开了,八点钟,准时将她送进考场,监考老师还没来,女儿静静地坐着,看不出她有丝毫的紧张,相反却是我自己瞎紧张,女儿只要求我等她。她有动作慢的毛病,我千叮万嘱的让她一定要快,否则时间不够就不及格了。她竟小大人似的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画得又快又好!”我幸福地笑了.回想起她学画的过程.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看梁子的时装发布会,总给人以惊喜。在去年岁末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梁子那场以“水”为主题的时装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伴着潺潺流水声,模特们身着丝、麻、棉材料制作的时装,款款走来,这些不离现实生活又给人以艺术美感的作品,魅力十足而受到观众格外的青睐。设计师“平和、健康、美丽”的理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发布会甫一结束,数十家媒体记便把她层层围住。  相似文献   

8.
正黛芙拉·墨菲在我大半生的旅行生涯中,我一直仰慕一位旅行家、作家——黛芙拉·墨菲(1931—)。她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莫尔,至今仍住在那儿。我从1960年代开始阅读她的作品,从她的第一本书《飞驰》(1965)读起。1969年,我在新加坡遇到一个自称见过她的英国人。他问她,身为女性,她是怎么做到为了写《骑骡游埃塞俄比亚》(1968)而周游那个国家的。她回答:"很简单,我扮成男的去那儿。"  相似文献   

9.
漂亮的女人都有一个伤心的故事。彩云很漂亮。她的漂亮有获奖证书可以说明:市里“女性风采”比赛(实为选美)第一名;昆明市时装模特儿比赛冠军;还有文艺调演和演讲比赛之类的奖项无须列举。彩云在省艺术学院上学时是著名的校花,毕业分回市群艺馆,自然是鹤立鸡群,众星捧月,好不惬意。可是,一年两年后便觉十分累。这是一个名利场,外松内紧,明争暗斗,文人相轻。有艺术的是戏饭,无本事的是气饭;突出的是众矢之的,窝囊的是大众的笑柄。  相似文献   

10.
《尤利西斯》中莫莉·布卢姆的原型佴心编译诺拉①是莫莉·布卢姆吗?乔伊斯从来没这样说过。《尤利西斯》出版后,乔伊斯暗示有另外的模特儿。他经常请在餐馆就餐的朋友们猜房间里哪个女人是莫莉。人们也经常问诺拉是否是莫莉。“不”,她总是回答道,“她比我胖多了。”...  相似文献   

11.
马健 《世界文化》2002,(5):28-29
20世纪,法国有三位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戴高乐、毕加索和夏奈尔。其中只有夏奈尔是一名女性,她的成就就是开拓了世纪时装领域。  相似文献   

12.
陈萱 《世界文化》2008,(2):32-33
去年暑假,应保加利亚教育局和索菲亚大学之邀,我和室友一起参加了索菲亚大学“第45届保加利亚语言文化暑期培训”,第一次踏上了对象国的土地。在多瑙河畔漫步,在黑海游泳、看帅哥跳水,乘船观光海岛,班卡小镇疯狂DISCO,在大特最著名的餐馆吃сач(保加利亚铁板烧)……友好的保加利亚人民,悠久的历史,茂密的森林,迷人的海岸,应接不暇的欧洲帅哥,给我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刘晓华 《世界文化》2014,(3):28-28,29,30
<正>独角兽是传说中的生物,纯洁、美丽、神秘。20世纪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独角兽"命名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与背叛、罪恶与拯救的故事。作为默多克最令人费解的小说之一,《独角兽》究竟要向读者倾诉什么秘密呢·在英国,兼具哲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人并不多见。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恰恰就是这样的作家,而且在这两个领域她都成就卓然。作为小说家,她被称为"乔治·爱略特之后最具智慧的"英  相似文献   

14.
马约尔那是1936年最短的一天,早晨天黑沉沉的。浓雾笼罩着马利勒鲁瓦,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些菩提树细细的树干,就象修拉画的那样。我正在住所和工作室间徘徊。从工作室半开着的门里,我看到马约尔已经开始工作了。在模特儿给他摆姿势的时候,工作室的门是锁上的,花园的门也要用铁链和挂锁锁上。是怕别人打搅他的工作呢,还是担心模特儿逃掉? “您真准时,”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伸过手来。“可吕西安还没起床。我看这么早是找不到他  相似文献   

15.
克丽斯蒂娜·吉勒,20世纪80年代英国时尚圈顶级模特儿,17岁的时候因参加伦敦当地的一场“平民时装秀”演出而一举成名,曾被英国HELLO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并入选队物》杂志评选的“世界最美丽的100个女人”,身上一度拥有无数绚丽光环。然而,1990年以来,克丽斯蒂娜一直孤独地住在伦敦。想到过去,往事如烟,总会让她感叹不已,因为那些记忆永远都无法用“单纯”两字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6.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1916年春季的一天,奥基夫正在哥伦比亚大学自助餐厅平静地吃着午饭,一个同学突然问她:“你是不是那个作品正在曼哈顿画廊展出来自弗吉尼亚的奥基夫?”听说自己的作品未经允许就被展览,奥基夫惊呆了,她怒气冲冲地去找该画廊的主人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当时52岁的施蒂格利茨不但已是驰名全美的摄影家,而且是著名的“291”画廊的创建人。“我是乔治亚·奥基夫”,她对施蒂格利茨坚决地说:“我要你把我的画从墙上摘掉!”施蒂格利茨认为这位28岁的女画家并不了解自己在绘画方面所具有的天赋,他争辩着说:“你还不知道你…  相似文献   

18.
阿蔷 《世界文化》2003,(6):26-28
在人们的印象中,滨崎步(Ayu)总是与性感、狂野、前卫联系在一起,但在她浓得化不开的装束下,还是可以捕捉到一丝小姑娘的纯真、甜美,有时甚至傻傻的。这位堪称日本“超级偶像”的当红艺人,叱咤流行歌坛,引领时尚风骚,还曾荣登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她既是一个明星暴发户的经典,又是当今消费社会的终极产品。●引领日本时尚滨崎步无意隐瞒自己的年龄———这个1978年出生的天秤座女孩看上去永远是个高中生的模样,作为“流行教主”带领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少女摩登风潮,她只是唤起别人的激情,自己却很少有表情。滨崎步也无意隐瞒她的“人工制造…  相似文献   

19.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杨靖译91岁的妈妈沉溺于一个无人能赢的游戏之中。她妙手施展的每一招数,都令人惊奇不已。妈妈已经91岁了,她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她想要多年轻就有多年轻。有时候妹妹和我都希望她上点儿年纪,让我们来管管事,可是她倔得出奇,似乎以为她仍有能力一如既往地...  相似文献   

20.
晓明 《世界文化》2001,(4):26-27
世界上有一位只写过一本小说却名扬天下的作家,那就是写《飘》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书中所写的斯佳丽从漫天大火中逃离亚特兰大的路,就是作者上小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路。上小学一年级时,玩疯了的小玛格丽特根本不愿意上学,她不断地问母亲,为什么她要上学?她母亲梅贝勒说不明白,只好强行送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可那里的房子已经在民主战争中被烧掉了。母亲梅贝勒总是给小玛格丽特讲从前在这里住的人有多么富,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她们自己也是一样。“每到最后,她总要告诉我有一天我要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