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婚恋交友类节目一直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受众接受度、欢迎度较高的一类。东方卫视于2016年推出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国式相亲》,以其人物、规则设置的颠覆性创新,获得了观众认可,成为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中的一颗新星。本文通过对该节目进行模式剖析,探讨本土市场内优秀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策划要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相亲交友类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广播在此类节目中—直没有深入发展。本文以中央电台《为爱向前冲》节目为例,探讨播对于相亲交友类节目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6.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体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强 《新闻窗》2011,(2):128-128
相亲类节目的热潮势不可挡,以至于广电总局在2010年6月出台了一项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专门为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抵制相亲类节目低俗化。如今某些相亲类节目在一定程度和环节上有些出格,过分的强调物质、金钱、家庭、工作等,以至于出现各种“拜金女”、  相似文献   

7.
何毅 《青年记者》2016,(29):16-17
“剩女”“剩男”的概念,兴起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席卷过欧美国家之后,也逐渐在神州大地上蔓延,逐渐变成一种“世界病毒”,“攻击对象”是适龄但未婚的单身男女.如此背景下,相亲婚恋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国外的《Take me out》,到中国的《非诚勿扰》(2016年1月改名为《缘来非诚勿扰》),相亲婚恋类节目受到大量粉丝的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婚恋问题受到关注,也是因为节目本身的魅力,如精巧独特的环节设计、各具特色的男女嘉宾、华美绚丽的舞美灯光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婚恋服务类节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观众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式相亲》的新型架构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是一档接地气的节目力作.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非诚勿扰》度过了三周岁生日,搔出超过300期节目,凭借创新创优的设置,取得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独占鳌头.收视上继续稳居省级卫视常态节目第一位置,可谓中国电视史上少有的高收视率常态播出类节目.社会影响上,因为节目内容折射婚恋话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目前,《非诚勿扰》已冲出国门,影响力扩大到海外,自2011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等六个国家的相亲专场节目,受到多个国家华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0.
梁少玲 《视听》2011,(7):39-41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近两年突然达到高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节目纷至沓来,创造着高收视率,也营造着各种话题。本文拟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奥秘,分析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12.
谷岩  胡哲 《新闻爱好者》2011,(4):122-123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3.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4.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人物化"桥梁。准确的角色定位是一个节目或者一位主持人成功的关键,在以情感沟通交流为主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制作中对其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以东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品牌栏目《约会万人迷》为例,探讨相亲交友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的角色要求、角色定位,试图对于同类节目乃至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定位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宁 《今传媒》2010,18(10):78-79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自从上映以来,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所引起的社会争议也源源不断,"宝马女"、"富二代"、"毒舌"等话题引起极大反响。本文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叙事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叙事学奥秘,希望能对我们理解此类节目带来更多的启示,从而更好地规制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郝香 《新闻世界》2010,(9):102-103
2010年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再次走红银屏,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又掀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热潮。婚恋交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缘何如此火爆,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并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8.
林玲 《东南传播》2013,(8):62-63
2010年以来,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为代表,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潮。与以往的"电视相亲"节目不同,这些节目以一种全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类型出现,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同时也吸引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很显然,这种节目类型在中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显著的个案。本文从"80后"、"90后"的情感婚恋、价值观念的呈现与交锋、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选择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试图探究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热播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田佳鹤 《今传媒》2011,(5):84-85
传播自从人类作为成熟社会的主导开始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传播对生活的影响逐渐被放大,传播的技术由单纯的口头传播、烽火传信到书写文字的出现和文字传播的推广扩大,导致传播的死亡时间(效力和显著性)的延续性开始拉长,传播的效力进一步增强。传播空间的增强是在古藤堡发明印刷术之后,纸质材料的快捷、方便、灵活的特性使得传播的空间性得到广泛的伸展,从此时传播的效力开始影响人类行为的轨迹。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文字和语言的障碍,突破了国界和民族,造就人类"地球村"(麦克卢汉)。传播的符号化进程也体现了其变化的轨道。相亲本来是人际传播的主要内容,由于社会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和符号制造的推动力导致相亲本来作为隐私性的谈话变成公共对话。本文关注的是相亲类节目符号化过程的变化,角色扮演的前后台关系,他人引导型社会对相亲类节目的影响以及相亲类节目带来的影响和对该类节目未来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吴客海 《视听界》2012,(5):108-109
2010年8月16日,无锡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不见不散》,每周六、周日晚20:05播出,节目时长55分钟。节目开播180期来,平均收视率4.2%;今年以来,平均收视已经上升至5%,在无锡网内电视栏目收视排名稳居前二位。《不见不散》走出了一条城市台办相亲类节目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