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1]对一道教材习题的解法进行了探究,并在文末给出了有关椭圆的几个结论,但没有给出结论的证明.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在本文中对这些结论加以了证明,并类比椭圆的结论得到了双曲线的相应结论.为书写方便,本文将得到的结论以定理的形式给出,见下文: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Z3)
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给出了问题的条件,但未给出问题的结论,或问题的结论不确定,需要探索问题的结论;或给出了问题的结论,需要探索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这样的问题就叫做开放性问题.开  相似文献   

3.
利用比较原理,考虑了两类生态系统的持久性,得到了系统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该结论改进了文[1]和文[2]的相关结论,并通过数值模拟显示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圆的两类性质,得到了3个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平移变换,将结论1、3分别推广为结论4、5,此后又利用伸缩变换,将结论4、5分别推广为结论6、7.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渐近性证明常用的结论并对结论进行了证明,通过举例说明了应用这些结论证明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渐进性非常简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线性方程组的解来推导出矩阵一些结论,并得到且推广了文献[2]的结论,同时还得出了线性方程组的一些更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由点的位置引发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1]的启发下,对2006年江西卷(理科)的第19题第2问给出了有别于标准答案的解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文[1]的结论进行了平面内的推广,得到了更为一般的结论.最后将该结论拓展到了空间,给出了三棱锥中的一个更为广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课本习题出发,拓宽学生视野;方法:用类比的方法,从平面中的结论自然而然的推出空间中的结论;结果:结论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类数列极限的定理,改进了文(1)中的结论,使结论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给出G-E-preinvex函数的定义,并讨论了此函数的若干性质,其结论推广了相关文献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 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生物学知识是直接以一个个结论的形式进行叙述的。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习惯于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习惯于记下教师所讲的结论,似乎记下了结论,也就得到了知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科学知识的获得都经过了无数科学家不懈地努力与追求,甚至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与失败,才获得某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改变  相似文献   

12.
关于理想变压器的两个结论,换个角度分析,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究竟在原理和逻辑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结论不能自洽,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数学通报》2008年第5期的文[1]由一道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引发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关于抛物线x^2=2py的结论1、2,关于曲线Ax^2+By^2=1(AB≠0)的结论3、4、5等五个结论,其中结论1是结论2的特例,结论3、4是结论5的特例.本文对结论2及结论5作进一步探究,先把文[1]的这两个结论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弹簧的弹性力作功与路径无关的结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放,已经知道了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称"结论",以下同),并能运用这个"结论"判别已知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到了初中,有些教师简单重复小学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放来获得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接着便是运用"结论"进行解题训练,忽视了对"结论"的引申过程.也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结论"的引申,但没有注意到运用数学符号推理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像"放电影一样"的快速推进,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短时记忆存贮库的容量参数,直接涉及有关研究所作结论的科学价值,可靠性问题。目前(至少国内如此)各种文献资料和心理学教科书中,一直沿用着乔治·米勒(Muller1956)的5~9个组块的结论;而赫伯特·A·西蒙(HerbrlA.Simon1969)却提出了4个组块的结论。本文对后一结论,采用多学科的事实和具体例证,进行了再论证,肯定并证实了短时记忆存贮库真实容量4个组块的结论,是具有独创性的、唯一科学的结论。因此,笔者吁请学术界、科技界应予确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苏教版必修四平面向量章节中一个常用的结论在解题中的应用,并将该结论了适当推广,用以解题.通过与普通解法的比较,发现巧妙利用这些结论解题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2]介绍了椭圆”类准线”上点的几个有趣结论,笔者对双曲线作了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许多教师和学生喜欢用二级结论解题,但却忘记这些二级结论的前提条件.笔者发现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高考模拟试卷,均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这些二级结论的试题,当我们应用这些二级结论解答问题时反而会得出错误的结果.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整理并归纳了这类问题,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圆的垂径定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笔者尝试着把定理情境作了些许拓广,发现了一个关于有心圆锥曲线内斜率乘积为定值的结论.本文将给出此结论的证明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