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颖 《教师》2010,(24):112-112
音乐教学中将动画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可使音乐欣赏课的内容逐步丰富,使音乐作品不再是单一的听觉艺术.而是变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中的动画形象应力图贴合小学低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联想习惯.动画形象的运用应服务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内容,音乐欣赏课中教学动画手段的运用也应给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
董颖 《教师》2010,(21)
音乐教学中将动画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可使音乐欣赏课的内容逐步丰富,使音乐作品不再是单一的听觉艺术,而是变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中的动画形象应力图贴合小学低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联想习惯,动画形象的运用应服务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内容,音乐欣赏课中教学动画手段的运用也应给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3.
传统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赋予人们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作为发展了一个多世纪的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flash动画逐渐走上了艺术的舞台,成为一种新型艺术呈现形式.本文首先对Flash动画和传统动画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其次指出其各自的优点以及局限性,接着从实用范围以及受众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实用范围,最后对flash动画以及传统动画今后的发展趋势给出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艺术动画由于创作者以及所表现主题的不同,通常具备了十分多样的元素,也因此有了截然不同而又十分精彩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单纯地将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进行近乎完美的融合,不仅能够让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还能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好地感受动画的魅力以及内涵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以艺术动画作为讨论对象,着重分析艺术动画的特点以及在创作上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人有听觉和视觉两个通道,相应有言语和图片两个模型,当发生整合加工时,就会出现认知超载。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可能出现5种类型的认知超载:一个通道被必要加工的认知需求超载;两个通道被必要加工的认知需求超载;无关材料被不必要加工需求超载;必要材料被不必要加工需求超载;一个或两个通道被必要加工和表征保持联合超载。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设计应遵循:(1)文本和图片结合比仅文本学习效果更好;(2)排除多余的文字、图片及资源;(3)相关的文本和图片应放在一起,教师讲解的听觉文本或屏幕呈现的视觉文本应与相关图片同时呈现;(4)动画和视觉文本结合比动画和听觉文本结合学习效果更好;(5)动画和听觉文本两者结合比动画、听觉文本和视觉文本3者结合学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课件以文、图、声、像、动画等多种形式传递教学信息,全方位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参与到记忆、理解等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就本质而言.多媒体课件是一个视听教育产品,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应当遵循一些视觉规律和听觉心理。  相似文献   

7.
感性教育应首先从欣赏音乐入手。声乐歌唱是感官的艺术,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空间艺术,通过听觉与视觉的感官,使学生了解其艺术;经过听觉与视觉的感悟,使学生领略艺术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接受训练;透过听觉与视觉的欣赏、接触,使其扩大借鉴、学习方法,促进欣赏水平的提高。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还不能完全辨别古曲音乐、美声唱法,让他们欣赏一些古典音乐的片断,欣赏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美声唱法的歌曲或咏叹调,使学生在感性上对古典音乐、美声唱法有一个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不论哪一种艺术,它都不可能运用感受客观世界的所有手段来创造和感受形象,甚至在各种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中,它的形象也只限于视觉和听觉。在非综合性的艺术(如绘画、音乐等)里,被利用来感受这种艺术的仅仅是视觉,或者仅仅是听觉。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来塑造音乐形象的。而多媒体的出现.给音乐课创造出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它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0.
纯视觉的艺术表达形式是美术的显著性标志。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仅仅靠乏味的语言描述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尤其是对于审美经验欠缺的初中生来说,缺乏刺激性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无法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而多媒体技术融声、音、像于一体,动静结合,可以使美术教学以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方式精彩地呈现在学生眼前[3,4]。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美术课程内涵,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一、艺术与幼儿 艺术领域包括音乐、美术两个部分。艺术与幼儿有着奇妙的“缘分”,这种“缘分”来自艺术与幼儿有着某些共同特征。 (一)艺术活动促进幼儿视听感官发展。 音乐是听觉感知的艺术,美术是视觉感知的艺术,舞蹈是视觉、听觉、动觉共同感知的艺术。而感知觉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水墨动画中优美的画面效果向世界传递着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丰富了动画艺术的视觉语言.巧妙地在动画片中运用民族视觉元素,推进本土动画的创作,以达到全民审美的艺术表现效果,成为研究水墨动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影视艺术用特殊的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 ,其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 :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元素。视觉元素包含画面、镜头 ;听觉元素包含对话、音乐、音响 ;运动元素包含节奏、蒙太奇。视觉、听觉和运动元素协同运作 ,体现出编导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视听艺术,每一门艺术都必须依赖其独特的语言系统来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否则,它将失去存在的价值。电视节目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视觉和听觉构成了电视语言的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的相互调配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视觉语言我们把...  相似文献   

16.
影视动画之感悟——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状况下的动画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方向是一个被业内外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外来动画文化的影响下。国产动画正面临着方向选择、文化传承、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以动画艺术的特性和发展现状等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动画艺术作为视觉传达与影像艺术相结合这一特性。为在本土文化中探索出路的中国动画艺术提供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卫晓琼 《天津教育》2008,(12):50-50
歌曲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二者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二者相结合所创造的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更满足了我们的视觉需求,满足了我们视听的双重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使美的感受增值,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把歌和舞的艺术体现在我们当今的音乐教育中,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歌舞艺术带给他们的美感,培养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彭颖 《中小学电教》2003,(10):57-58
多媒体课件(以下简称课件)是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的教育资源。这些信息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上综合作用于学习者。一般,开发者在设计课件时非常注意对学习者产生视觉影响的内容的设计(如:画面布局、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等等),却很少重视对声音的处理。可是,  相似文献   

19.
肖弋 《教师》2008,(7):48-49
动画是人类运用图画技术成功地表现连续运动过程的结果,让人类从静止画面审美欣赏进入了具有视觉动感画面的审美。动画是儿童活动的梦想,成人的童话。动画多渠道传播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视觉信息。可爱的造型、生动的情节、完美的技术制作这些综合因素,在生活中循环再现,使动画成为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动画给儿童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快乐,动画成为了儿童学习的新兴趣,动画对儿童美术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影视的表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用特殊的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其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视觉元素包含画面、镜头。听觉元素包含对话、音乐、音响;运动元素包含节奏、蒙太奇。视觉、听觉和运动元素协同运作,体出出编导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