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必然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力保证。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全体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第一部分先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现状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现状也未能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继续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挥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的功能,应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合乎实际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现象.转移劳动力中,素质相对较高的一部分人已不满足于接受最基础的职业训练,而产生了接受高层次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和愿望.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将会产生极大的高等教育需求.文章通过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6.
困境与出路——加速张家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张家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即: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认识;加快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改革;调整现有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并鼓励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李淑娴 《考试周刊》2007,(36):159-16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并且在转移过程中暴露出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等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必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培训,以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论述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改革的跨世纪难题。农村劳动力有能人型、适应型和剩余转移型。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实质上是低素质的种植业上的劳动力的剩余,其转移途径主要有五:挖潜发展农林牧副渔等业,推动剩余劳动力的现实转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深度转移;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增长点;开展劳务输出,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转移的根本出路有赖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制定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法规;科教兴农,优化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计划生育,调控农村劳动力的供求总量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成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要求。同时,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的维护等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基础。在对准安市部分县区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以及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有一个共性,就是充分发挥国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适时立法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的特点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4年4月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全国兴起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热潮。这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其重大意义,正确把握转移培训教育的特点,促进其健康发展。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战略意义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职业素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转移,而且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教育体系。(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随着农业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事关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极大而素质偏低,在转移过程中遇到诸多的制约因素.探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着眼于新的思路和对策,从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展知识农业,减少人口供给,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职业素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转移,而且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就业。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发展而制订的一个宏观目标。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要想使农民富裕,根本出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大障碍。因此,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培训成为必须;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开展有效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说,其本质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实现个人收入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以及现代化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被打破。产业结构的变动引发了农民职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并且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它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对于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对构建有效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