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05-I0006
<正>[导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单层二硫化钼半导体在光激发下导电能力下降。利用这一新的光电导机制有望研制下一代激子设备。科技日报华盛顿11月15日电(记者何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单层二硫化钼半导体在光激发下导电能力下降。利用这一新的光电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15-716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徐红星研究组发现在均匀的介质环境中.不同模式的金属纳米线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干叠加可以产生手性(左旋或右旋)的表面等离激元,使光场能量绕着纳米线螺旋地向前传播。与圆偏振光的产生原理类似,手性表面等离激元也是由两个具有固定TT/2相位差且相互正交的分量(一阶模)叠加而成。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碳纳米管是由多个碳原子六方点阵的同轴圆柱面套构而成的空心小管,相邻的同轴圆柱面之间的间距与石墨的层间距相当,约为0.34nm。碳纳米管的直径约为几至几十纳米,长度为几至几十微米,且碳纳米管的直径和长度以及结构随不同的制备方法及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从而影响到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对单层碳纳米管各种性质的理论研究表明,这种纳米管的能带结构具有窄能隙的半导体性或近似为金属性。作为典型的一维量子输运材料,用金属性…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3月18日出版的英国Nature(2010,464,392—395)发表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田中群教授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方法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组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研究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介质的宏观极化出发,研究了强光在弱空间色散手性光纤中的非线性传输。得到了手性介质中的非线性波方程,以及波方程的本征态,并计算出了左、右圆偏振光的波矢及其对应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6.
曹奔 《大众科技》2016,(5):17-19
基于有限差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递归算法的时间和空间来设置完全匹配层(PML)的吸收效应的推导和分析。试验结果证实,PML在多层介质中具备优异的吸声性能。最后,在FDTD算法的PML吸收层是用来模拟在两层和三层介质模拟区。PML的有效性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4-555
大连化学物理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和界面催化研究组傅强、马丁和包信和,与理论催化研究组李微雪等合作,借助贵金属表面与单层氧化亚铁薄膜中铁原子的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界面限域效应,结合表面科学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夏坤 《大众科技》2012,(1):52-53
根据贵州地区镍钼矿性质,在自然界镍钼矿主要以辉钼矿的形式存在,硫主要是以MoS2的形式存在,所以必须先进行脱硫,使不溶于碱的二硫化钼转化为易溶于碱的三氧化钼。焙烧的主要目的是脱硫,影响焙烧产品的质量主要因素有焙烧温度、料层厚度、炉内压力、物料翻转速度、焙烧时间和炉内空气压力及流速等。文章主要论述了影响镍钼矿焙烧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道路设计和施工中,由于受村落、山地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要改变线路方向来避开障碍物,但另一方面为保障顺利行车,需要用圆曲线作为过渡,所谓圆曲线(圆曲线段长度)【circular curve】指的是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置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由一个圆曲线组成的曲线称为单曲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向圆曲线组成的曲线称为复曲线。平面曲线按性质分为圆曲线、缓和曲线。在线路中选用哪种曲线取决于线路的等级、曲线半径、地形因素等。圆曲线是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线是路线转弯最常用的曲线形式。  相似文献   

10.
热拌改性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容易产生反射裂缝的诱发因素,探讨了应力吸收层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级配设计及其性能检验,设计了可以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5-346
上海应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的方海平研究组与樊春海研究组合作,通过理论计算发现,把单层石墨烯放在金(111)表面形成的复合结构,可以稳定吸附DNA分子,进而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在实验上很好地验证了该理论研究结果。这一复合纳米结构因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有望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纳米器件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晶体结构,厚度仅为单层碳原子直径,是世界上最薄、比表面积最大、强度最高、热导率最高、室温下平均自由程最长、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隧道效应、光学性质、渗透性质等特性。目前,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各大公司均高度重视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了国内外申请人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并对国内申请人现阶段应采取的专利策略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干涉吸收膜系结构设计在不锈钢基片(SS)和铜基底表面制备了MoSi2-/MoSi0-Al2O3(高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MoSi2-Al2O3(低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Al2O3选择性吸收多层膜,通过摸索不同的基底、各层厚度匹配,不同体积分数对选择吸收的影响及制备工艺优化获得最佳的太阳能吸收率为0.94,红外发射率为0.08。该膜层经500℃真空退火后吸收率和发射率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陔涂层在该温度下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预防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技术措施有很多,采用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做法,能够有效遏制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这对提升路面荷载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先介绍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然后就预防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施工技术,从橡胶沥青吸收层和高弹性沥青吸收层两个方面,对预防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技术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2-564
非晶塑性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汪卫华研究组前几年开发出一系列大塑性非晶合金材料,为研究非晶塑性机理这一重要材料和物理问题提供了模型体系。此后该研究组一直致力于非晶塑性机理研究,最近,该研究组孙保安等从流动的角度,用非平衡态统计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锯齿流变现象和非晶塑性机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08-308
局域化和金属一绝缘体转变是当今凝聚态物理中的重要问题。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刘伍明研究组与美国普渡大学胡江平教授等合作,研究了单层石墨中存在杂质情况下的输运问题。他们运用紧束缚模型和叠代格林函数的方法数值求解Landauer-Bü ttiker公式,计算了电导、电导的对数和相应的标度函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7-548
昆明动物所张亚平研究组与施鹏研究员合作,提出了与能量供应相关的线粒体基因在不同飞行能力的鸟类中受到了不同的选择压力的科学假说。张亚平院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沈永义和孙艳波通过对76个鸟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和分析,证实了飞翔退化组的鸟类线粒体基因所受到的选择压力显著地小于飞翔组。飞翔能力退化的鸟类,  相似文献   

18.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显示,把单原子层精确地堆叠起来,有望造出大量新型材料和设备,石墨烯及有关单原子厚度晶体为此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他们按照期望的顺序,将石墨烯和氮化硼的单原子层晶体一层压一层地堆叠起来,构建出一种“多层糕”,可作为纳米级的变压器。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1):103-10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宫建茹研究组采用离子注入技术,通过高能离子轰击使石墨烯产生碳原子空位缺陷。然后,在氨气气氛中高温退火,利用氨气分解产生的氮原子来填补碳原子空位缺陷,实现了在石墨烯中氮原子的掺杂。由氮原子掺杂后的石墨烯制备的场效应器件具有n型导电性质,进一步证实了氮原子的掺杂效果。另外,通过调节离子注入剂量、退火温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入选原矿浓度的选择、原矿浓度的变化与泡沫层、在生产操作中对煤泥性质和矿浆浓度的判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