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的教育     
德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孩子自六岁入学,小学四年,然后分流:一部分升入五年制普通中学,一部分升入六年制实用中学,一部分升入九年制高级中学。学生在五年制普通中学毕业后完成义务教育,再进技校接受技工培训。进技校不需要考试,有普通中学毕业证书即可。技校虽然不...  相似文献   

2.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教育形式,是普通教育的补充,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民办教育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合理解决,本文在充分论述民办高校新生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以此为推动民办教育发展、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7,(1)
正一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国封建王朝权力边界时,普遍认为国家权力止于县,县以下的权力在于宗族之手。那么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如何实现对宗族的控制呢?科大卫、刘志伟认为,"华南地区的宗族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改变国家礼仪,在地方上推行教化,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最终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了地方对国家的认同。可见国家对宗族的控制其实就是通过宗族组织对内的控制来实现的。而宗族政治上有族规、家范,经济上有族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我国从古到今一共用过四千多个姓,可以说是不少。但比起日本来,就不足为奇了。日本仅现在使用的姓就有11万之多,其中常用的有400多个。在全世界,日本是姓最多的国家之一。有趣的是,日本又是使用姓最晚的国家,算起来,日本人真正有姓不过一百多年。古代日本,只有贵族有姓,叫做氏、姓、苗字,严格地说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姓,只是贵族的家号,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血缘远近。到了7世纪中叶,大化改革废除了世袭的贵族称号,武士、商人和村里有权势的人都可以向政府申请取姓。这算是有了真正意义的姓。但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相似文献   

5.
世所周知,“华夏”、“中华”、“中国”是我们国家的称号。然而,为什么将我们的国家称为“华夏”、“中华”和“中国”?其源头又在何处?对这一问题,笔者偶见学者论及。但其中有对有错。即为对者,有的也只是常识的论述,真正的源头却未见论及。今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探讨。班门弄斧,意在抛砖引玉。关于“华夏”之名的由来,近代国学大师章炳麟(太炎)在其《文录》中写道:“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夏之名实因夏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口述历史受到了中国大陆学界的普遍重视,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口述历史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口述历史的兴起不仅拓展了史料收集的范围,将活生生的口述史料整理并保存下来,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线索及必备的资料,而且扩大了历史文本的写作队伍,对口述史有兴趣的非历史专业的新闻记者、社会调查者及作家,纷纷加入口述历史访谈及研究的行列,出版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口述历史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三类:社会学家用田野调查方法整理的成果、文学工作者用新闻采访的方法采制创作的口述作品、历史工作者用口述访谈方法整理的口述史著作.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大陆兴起的口述历史研究热潮?口述历史研究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目前中国大陆的口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向怎样?出现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何在?中国口述历史能否建设成一门新兴学科?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口述历史学科?这些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上海3岁至未满6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9.9%,6—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8~22周岁同龄人口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比例)达55%。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3年。  相似文献   

8.
伦理道德教育的需要几乎在我们国家的学校是每一个人公认的。然而对于如何执行却有有一个很大的混乱和分歧,尤其是在公立学校。  相似文献   

9.
教育管理     
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3月3日,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2012年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经教育部和上海市协商,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12年主要工作包括深化省级政府统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五环的革命     
2012年7月27日,全世界将瞩目于英国首都伦敦,共同领略第30届奥运会的开幕盛况。届时,将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约10,5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奋勇拼搏。26个奥运项目共设有302枚金牌,激发着所有健儿的澎湃之志。仅短跑巨星博尔特一人,就已让奥运男子100米决赛的门票预订超过百万。而整场奥运会的魅力更不必说,这场为期两周的体育盛筵将引爆全球约50亿的收视率。的确,奥运可以称得上是全人类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旷世盛会。但依我看来,倘若可以取消某些项目,再把另外某些项目加以改革,奥运会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完美。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对于五环大刀阔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张勇 《华夏文化》2004,(3):23-25
庄子哲学在先秦是批判世俗伦常的生命哲学。他在叩问;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应该如何?因此,他转向对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他站在形而上学之道的角度上,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等量齐观、互不相害的理想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的幸福人生。庄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解决当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环境的矛盾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2.
李岩云 《寻根》2006,(6):36-42
提到纸,人们首先想到纸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其记载见于《后汉书·宦官传·蔡伦》:“(蔡伦)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自此以后,纸方为天下人共同用之,得以推广。那么,纸到底是不是蔡伦发明的?在蔡伦之前,究竟有没有纸?自上个世纪以来,人们先后在敦煌及周边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纸张。这些新出土的纸的实物为我们研究古纸…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中的民生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共同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有效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中国社会发展只有真正落实到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上,才能全面而具体的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海波 《华夏文化》2007,(4):59-60
柏拉图的"正义"观以其理念论为基础,在其伦理学和国家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是正义?正义从哪里产生?正义有无层次划分?人们如何认识正义?正义在伦理学中定位怎样?正义在理想国中有何作用?在读过有关著作后,觉得从上述问题入手,能够对柏拉图的正义观有一全面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生活小札     
粉盒 三燕来约二丫进城去打工,说城里可是个好地方,城里的人可有钱了,九红上次回来就给了我她的电话号码,你看看九红都已经有自己的电话了,九红还说,我们一进城去就找她,在她那儿吃,在她那儿住,你知道吗?九红可有钱了,她还送我一盒外国粉呢!要用香皂洗完脸后才能搽,你看看,你闻闻,多香啊!二丫在往火塘里凑柴,透过火塘里升起的缕缕青烟,她看见了三燕手里的粉盒很漂亮,不过她知道现在她最需要的不是粉盒,而是钱,爹有病,妈又死得早,两个弟弟要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建校以来,潍坊艺术学校已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学校推向社会,把人才推向市场,使潍坊的艺术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全国中等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5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积极拓宽办学思路,确定了群文型、讲台型、舞台型三种培养目标,并依靠社会力量兴办艺术教育,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办学道路,在全国艺术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短短Ic年间,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新征土地百余亩,扩建校舍1.28万平方米,使建校之初仅…  相似文献   

17.
余冰 《寻根》2000,(5):86-87
九月九日,中央有关部委和湖南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美国、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舜裔宗亲会的代表等三千多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上万名群众,在湖南宁远县九疑山隆重集会,公祭舜帝陵。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五帝之一。九疑山舜帝陵自夏朝始建,四千多年来,一直为祭祖朝圣之所。到明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年),帝陵建筑面积已达两万一千平方米。但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九三五年的一场大火更将本已墙倾瓦漏的陵庙毁于一旦,只剩下“石老碑文古,庭荒蚁穴深”的废墟供后人凭吊了。新中国建立后,一九五六年湖南省政府即将舜帝陵列为…  相似文献   

18.
市教委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对3年来上海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情况进行自查。在确保教育经费“3个增长”方面,各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基本保障了教育经费“3个增长”的落实。在义务教育免费范围方面,对上海公办小学、初中学生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仅有住宿费和少量借读费,且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公振 《寻根》2004,(4):28-35
墨子思想有没有一个体系?有。这个体系,见于《墨子》的《鲁问篇》: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君子,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  相似文献   

20.
學人寄語     
正啟蒙運動百年以來,尚未解決的真正問題有兩個:其一:如何將"好的"文明內化爲中國人能夠認同的"我們的"文化?其二,如何將"我們的"文化提升爲全人類普世的文明?再好的外來文明,也需要轉換爲"我們的"文化。一種外來的文明一旦其融入了民族的歷史傳統、成爲中國人的內在生命所在,那麼它就從外在的客體轉變爲內在的主體,成爲"我們的"身心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那麼,外來的普世文明便轉化爲民族的自身文化,具有了家園感、根源感和歸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