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中唐的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中,白居易都是很重要的一位。他的讽喻诗的创作和主张,尤为人们重视。白居易提倡的写作讽喻诗的言论是其诗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本拟就白居易创作讽喻诗的时代背景、目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方东树《昭昧詹言》在中唐诸家中为白居易留了一方天地。他开篇即以“白傅”呼之,从其生平遭际来看,他与曾身居高位的白居易有着天然的隔阂。在选评白居易六首写景诗、三首寄赠诗时,他以“文法高妙”“兴象高妙”“用意高妙”作评点,与稍早一点或当时的诗坛大家相比,他有所纠偏,亦有所缺漏,这也是他力图调和唐宋诗之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一生在长安度过了二十多年时间,从勇敢谏诤的左拾遗到意气消沉的太子少傅,前后判若两人,白居易对中唐社会的分析是正确的,他提出的广开言路、举贤任能、轻徭薄赋等主张是切叩时弊的;白居易的讽谕诗抨击黑暗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有节日诗七十余首,涉及节日有大有小,种类多达十三四个。白居易有时为一年中一个节日写多首诗,也连续两三年为不同年份的同一个节日写诗,不同的人生阶段,白居易都有节日诗创作。节日重视伦理亲情,节日娱乐审美活动,节日里守岁、扫墓等习俗都刺激白居易创作节日诗。擅长写日常生活的时代风气、中唐尚俗的文学思想、以内敛为美的审美追求、不以政务为重的政治气候都对白居易节日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考订的基础上,勾勒和分析了元稹不同时期唱和诗创作的轮廓和特点,认为元稹仕途的升降对其唱和诗创作影响很大。仕途顺利时创作较为低落,而仕途偃蹇时则出现高潮。但总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无稹较白居易存在更为强烈的因难见巧、争奇斗胜的倾向,对唱和诗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大。因此,中唐唱和诗体制改革的主角是元稹而不是白居易。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应举诗唐贞元三年(787),白居易自江南到京城长安应举。主考官顾况,才高识广,能诗能文,在当时非常有名。白居易将他的应试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送给顾况看。顾况在卷上看到白居易  相似文献   

7.
(上接本刊第三期) 四、中唐的新发展 看得出,传统的闺怨诗到杜甫,因现实精神和个人具体生活的注入而发生了变形,这两个要素又被中唐文学照样继承下去.比如,占据白居易(772~846)诗核心位置的是讽谕诗与闲适诗.所谓讽谕诗,意图是批判政治、社会;所谓闲适诗,是咏歌我的生活中自足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唐代传奇创作对《长恨歌》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认为白居易之《长恨歌》与陈鸿之《长恨歌传》“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是诗、传结合构成传奇的一种体式。这种“以小说为诗”的叙事艺术特色深受唐传奇小说的影响,从而使白居易的《长恨歌》故事情节的创造更富艺术想象力,细节描写更加细腻逼真,使抒情进一步向艺术渗透。  相似文献   

9.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通俗性、写实性及类型多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讽喻诗作为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激越耿直的措辞,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因而颇受后世重视,研究成果屡见;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不同,意在“独善”,诗人在饱经人生沧桑的体悟以后,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数量大,题材广。晚年所写的咏老诗,反映了诗人健康的人生观和老有所乐的生活情趣,对研究白居易的生平和中唐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居易是中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70多首讽喻诗,这些诗篇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些讽喻诗的特点可以从如下五方面作出探讨。(一)坎坷经历: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形成的现实原因;(二)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理论基础;(三)诗歌创作: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四)诗歌形式: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外在统一;(五)诗歌影响: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13.
宋明时期老年人会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时期老年人会社述论李修松,王华娣所谓老年人会社,是指一些老年文人士大夫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所自愿结成的社团。中国古代老年人会社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文献记载中最早的老年人会社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创,《全唐诗》卷463白居易《九老图诗序》记载说:“...  相似文献   

14.
刘一 《高中生之友》2014,(Z2):53-55
正一北宋人惠洪所撰《冷斋夜话》中记载着一则白居易的轶事——"老妪解诗",说白居易每作得一首新诗就把它念给一位老婆婆听,如果她能轻松理解,即把诗录进诗集;如果诗中还有老人不明白的地方,他就继续修改,直到她能够理解为止。像白居易这样力求普通民众能读懂自己诗歌的诗人在当时是相当少见的,因为在中唐之前,诗歌所代表的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讽谕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于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有力工具,在中唐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唐崛起的元白诗派领袖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晚年放弃早年“诗歌讽喻说”理论,诗风转向闲适,其讽喻诗和闲适诗分别体现了他早期和晚期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文试图从时代的大环境、白居易本身的士大夫情结以及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找到其晚期诗风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安史之乱前,文人写作的悯农诗歌尚属寥寥。安史之乱后的整个中唐时代,悯农诗数量突然大增,这些诗歌不仅仔细描摹了中唐农民生活的状态,而且对中唐农民的心理状态也作了清晰的刻画。基于对中唐悯农诗文本的分析,揭示出中唐农民从坚忍到期盼直至反抗的整个心理流程,以弥补正史之不足,并展现出中唐下层人民沉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有唐一代,宫怨诗的创作较为繁荣,不仅诗作颇多,而且诗家,特别是名家甚众,如沈俭期、杜审言、王昌龄、李白、王维、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等,均创作出了诸多宫怨之作。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封建帝王后宫嫔妃弊制的存在;开放的社会和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为写作宫怨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诗人以创作宫怨诗来对六朝以迄唐初浮靡的宫体诗进行反拨;受当时诗歌入乐风气的影响以及宫怨诗恰正满足了人们了解“宫闱秘事”的好奇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抒情诗。此诗除思想内容深刻外,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中音乐描写精妙绝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语言通俗晓畅。  相似文献   

20.
在考订的基础上,勾勒和分析了元稹不同时期唱和诗创作的轮廓和特点,认为元稹仕途的升降对其唱和诗创作影响很大.仕途顺利时创作较为低落,而仕途偃蹇时则出现高潮.但总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元稹较白居易存在更为强烈的因难见巧、争奇斗胜的倾向,对唱和诗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大.因此,中唐唱和诗体制改革的主角是元稹而不是白居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