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4
运用一系列喻体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叫“博喻”。巧妙地运用博喻,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给人以鲜  相似文献   

2.
博喻是一束奇妙的比喻艺术之花。博喻的运用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多处可见。博喻(又称连喻)是一种比较广博的连续性地运用比喻来对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多方面进行比喻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博喻既然是设喻广博而又有连续地不间隔地运用比喻的特点,这就必然有一个整体结构和展开方式问题,只有从整体结构上了解它表达和运用上的特点,才能对博喻有更明确的带规律性的认识。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体会,我将博喻的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诗经》比喻的运用多数是通过使用喻词"如"来实现的。本文通过研究《诗经》中"如"字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如"字的古今义变化,以便把握《诗经》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作时巧妙运用比喻,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别具意味。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与比喻密切相关的修辞格还有强喻、博喻、讽喻。强喻、博喻、讽喻虽然都与比喻有关,但它们的用法是有区别的。下面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运用比喻可使语言变得形象化,使被描摹的事物更生动、具体,使被说明的道理更易理解。人们在长期的语言运用、积淀中,使比喻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多样活泼、千变万化。下面介绍几种不常见的比喻形式,与读者共飨。比喻常被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表现形式,也是人们最常用的三种形式。明喻一般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有“像、如、似、仿佛、如同、犹如、有如、好像、恰似”等喻词连系。“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有时与前面的“像、如”连用在一起。明喻的基本格式是“甲像乙”…  相似文献   

6.
作家秦牧曾把比喻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比喻在写景、传情、摹状、说理等方面 ,曲尽其妙的反映事物 ,具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它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 ,可以使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洁明了起来 ,而且形象生动 ,耐人寻味。散文、说明文、议论文都经常运用比喻 ,但它们使用比喻的特点和表达的目的各有不同。一、散文用喻 ,增强感染力散文运用比喻 ,重在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渲染 ,把事物的美尽情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使读者陶醉其间 ,受到感染。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  相似文献   

7.
比喻,在描写景物的课文中常常出现,它让那些美妙的景象变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课文《五彩池》(见人教版教材)对池底石笋形状的描写便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原来池里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境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的形状可谓多姿多彩,有起伏的,有矗立的,也有成簇的。这些形象原本是朦胧的,但在这里,由于作者把它们比喻成“起伏的丘陵”“矗立的宝塔”“成簇的珊瑚”,从而将它们朦胧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同学们在描写景物时,如果也能恰当地运用比喻,也会让景物更醒目、更形象。下面请看学生写…  相似文献   

8.
博喻例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有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写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不仅写出了荷花银白透亮的色彩美,而且传神地状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姿态美,生动地刻画了荷花娇媚可人的形象。这种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比喻一个共同的本体的连续设喻的现象称为博喻。钱钟书先生说博喻是“用一连串五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各种文体都要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如何学习、掌握和运用它,在中学语文学习和作文练习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比喻的概念和类型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比喻。这里主要谈运用比喻的目的、条件和方法。并举例加以阐明。 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有无及变化,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犹、如”等喻词来联系的比喻。例:“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2)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当作”等喻词联系的比喻。例“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来抢着吃。”(余心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0.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  相似文献   

11.
舒婷的《致橡树》一诗,通篇都是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写的。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抒情,表达了诗人新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并且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因为橡树有“铜枝铁干”,木材坚硬而沉重,“像刀、像剑、也像戟”,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阳刚之气和令人敬佩的“威仪”,所以诗人将它比喻成男性中的英雄豪杰。同时,女诗人又将自己比喻成木棉树。木棉树也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到了春天,它那挺拔的枝上千百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因而也有“英雄树”之称,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也是当之无愧的。橡树的高大固然令人钦佩、敬仰,但木棉树的壮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明代苏伯衡《空同子瞽说》(第十五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后,指出该文共有21个比喻,结构类型包括连喻、提喻、博喻、明喻四种。比喻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脉络分明、气势贯通。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鲜明、生动,让人引起联想,受到感染,加深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因此很多人写文章常用比喻.比喻跟整个语言的运用一样,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它本身也愈来愈丰富多采,逐渐趋向多样化.建国以来,有些同志对比喻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有的同志提出在比喻的基本格式之外,还有讽喻、博喻、曲喻、反面设喻、反复设喻、迂回设喻与喻中有比等等,但  相似文献   

14.
修辞手法     
比喻考点分析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二者的词语)组成,它包含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五种。构成比喻的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物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5.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它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博喻 互文     
博喻、互文这两种修辞方法 ,在语文教材中常有出现 ,而教科书和常用修辞书上对这两种修辞格的介绍却“语焉不详”。下面我对这两种修辞法的定义、作用等略作介绍 ,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博喻又叫复喻 ,是比喻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格式。博者 ,多也。当有时用一个比喻还不足以淋漓尽致地状写某一些事物的特征 ,或者需从众多方面 ,借助通俗鲜明的形象来加深对这个事物特征的认识时 ,就要运用一系列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 ,使之更精密、更形象 ,这就叫博喻。如《荷塘月色》中把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白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描述事物不可缺少的修辞手法之一。用得恰当不仅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而且还显得文采斐然,产生一种迷人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时用一个比喻不足以淋漓尽致地状写人或物,有经验的写作大家往往连连设喻,加以描述。这种连用几个比喻来巧妙地形容同一个描述对象的方法,叫做博喻。当然,对此种修辞现象,论述者并不少见,但,这里试从由明喻、暗喻、借喻等分别组成的博喻,举例谈谈它们恰当运用的妙处。  相似文献   

18.
博喻浅说     
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是常用的辞格之一。所谓博喻,是铺陈性的比喻,即用多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一种事物。这种比喻,更能生动地充分地状物写景抒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范例。博喻有两种类型,一是多比一,二是多比多。多比一就是用多种不同的喻体去说明或描写某一事物的一个方面,使这个事物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例如:  相似文献   

19.
博喻,也称“联贯比”,就是多种比喻的综合运用,以此来表现被描写对象,增加其形象性,也增加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与丰富性的一种比喻。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体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法 ,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中常用到它。提及它的作用一般概括为使文章语言生动 ,形象具体。但如果细细品味 ,比喻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略有差异。下面分别谈谈比喻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中的作用。一、比喻描写 ,生动优美在记叙性文章中 ,作者常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如《海滨仲夏夜》一文。文中写霞光、灯光、月亮都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用“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比喻映照在浪峰上又红又亮的霞光 ,“火焰”显示了霞光的色彩和亮光 ,“燃烧着的火焰”则突出了它的动感 ,显示出这是一幅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