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对于背诵性教学,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会背、背得是否流利,而不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与背诵能力的提升。这则案例就是想通过诗词层次划分与时间掌控引导语文教师要在背诵方法与背诵效率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邵晓阳 《学语文》2005,(2):2-5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较多,如何背诵才能增强学生背诵兴趣,提高背诵效果,从而避免死记硬背、食而不化以及抵触情绪呢?记忆的环节有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要做到准确及时地回忆和再认.我们就得在识记和保持上下功夫。教学《阿房宫赋》时,我借助CAI指导学生背诵,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背诵是反复朗读的自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背诵的功能不仅要关注背诵内容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也不能忽视“怎么背”的问题。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不少教师和学生对于“怎么背”存在误解:他们将背诵简单地操作为默记、强记,即为了早一点背出而用心地去勉强记住。这种错误的背诵方法无疑会使背诵的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孙秀侠 《辅导员》2009,(13):17-18
“老师,别人背课文又快又准,我怎么就不能呢?难道我的脑瓜不如人家吗?” “老师,现在不是提倡‘减负’吗?怎么还要背诵呢?”  相似文献   

5.
杨苏英 《海南教育》2014,(18):63-63
在很多教学随笔或论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指导学生背诵的文章,也经常看到老师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几乎未见过教师“范背”之说。苏教版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有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通过30年的教学实践,我体验到了范背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研究》2011,(9):58-58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这个爸爸向我求助,希望我支持他。而我自己一直不知道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木兰诗>前,我对学生说:"这一单元共有六首唐宋诗词,每一首都是古代文化中一颗闪光的宝石,希望同学们及时背诵.""啊?这么多,天哪!"同学们哗啦啦立刻翻书去看,那种如临大敌的畏难情绪赫然写在一张张稚气的脸上.这与我的本意相反,我怎么忍心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去远涉呢?于是我搬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和许多背书方法来教育他们,同学们情绪稍稍平稳了,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开读了.突然,有一个男生叫起来:"老师,我可以提前背诵吗?""当然可以,能提前背诵,说明你用功,老师表扬你都还来不及呢.""哈哈!那我要得第一."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来精神了.我想,既然学生对提前背诵很感兴趣,而且只要老师的几句表扬就那么乐意了,那么,我再加点其他激励办法,积极性定会更高.  相似文献   

8.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和充实学生语文素养。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效地背诵课文时,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背诵课文的方法,从小养成背诵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覃壹明 《广西教育》2014,(25):92-93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常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领悟文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的文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只有通过多读多背才能体会其深刻内涵。因此,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背诵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一、阐明意义,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背诵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诵读能够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相似文献   

10.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潘菽《教育心理学》第241页)因此,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背诵,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加大了课文背诵的份量。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背诵才能做到科学、高效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有了具体的量化目标。这一具体的量化目标告诉我们 :学习语文要重视背诵 ,重视积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除了指导背诵外 ,本身也要练“背功”。哲学家黑格尔说 :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示范影响。常言道 :“身教重于言教。”经常在学生面前进行示范背诵 ,才堪称“人之模范”。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催人奋进的文章 ,凡要求学生背诵的 ,教师如也能背诵 ,对学生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示范和感染的作用。我有幸听过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瀑布》…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要背诵的古诗题目是……” ——“老师,我已经把这首诗背出来了!” ——“老师.我也背出来了!” ……  相似文献   

13.
背诵积累对于学好语文很重要.为了使学生喜欢背诵,背得快,记得牢,本文作者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信心、掌握背诵课文的基本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背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出师表》是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是课内自读课文,部分文字比较生僻,但文章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从教材背后的习题揣摩编者用意后,我决定“淡化”字词处理,重背诵,重“入情”感悟。由此我确定了“以背促读”法,以“背诵”切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入情景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教师要亲自“下水”,尝试写作的甘苦,背诵也一样,教师如不亲自背诵一下,尝试背诵的甘苦,就难以取得主动权,且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一直坚持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背诵。在课堂上,我根据预定的指导方案,在黑板上展示背诵章节的纲目。有时是提纲式,有时是填空式,有时仅写出关键性的词句,跳度时大时小,根据不同的内容决定。目的在于能让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然后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琢磨推敲课文的妙处,自己也一同品味。并告诉学生,老师马上将和大家一起背诵,看看谁先背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最难学,而文言文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经典文章都是需要背诵的。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无疑是摆在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文言背诵要遵从的三个环节,即课前反复诵读、课堂短时记忆、课后及时复习,还指出了一些科学的背诵方法,诸如理解记忆法、化整为零法、形象背诵法、结构记忆法等,以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由此可见,阅读背诵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激发孩子背诵的兴趣,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效率,成为优化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心里学原理,我总结出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快速背诵"法,即"读读"、"说说"、"演演"、"背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加强背诵”。并提出各个学段背诵的内容与数量。由此可见,新课程愈发地重视和倡导学生的语言积累。司马光说:“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现代作家梁衡也言:“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可见要学好语文。背诵积累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喜欢背、背得快、记得牢,笔者就这个问题做了尝试。积累了一些背诵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中的内容与旧《大纲》有一处明显的不同,这就是新《大纲》中规定背诵的篇目是旧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的3.5倍。背诵篇目的成倍增加,为语文教师增加了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任务——背诵教学。怎样较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呢?只靠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指导得法,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Z1):84-85
很多文章旨在强调背诵课文对于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性,但至于该如何背诵更有效,很少文章提及。关于背诵各有各的方法,这里我比较推荐图忆法。图形和课文相结合来背诵,减轻背诵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当第一次记住文章的内容时,要继续把文章再背100遍,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出潜在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