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就是句式杂糅。"句式杂糅"属于《考试大纲》规定的6种常见病句  相似文献   

2.
句式杂糅是指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两句混杂,二是前牵后连。一、两句混杂同一内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糅到一起,就形成两句混杂。示例一:  相似文献   

3.
句式杂糅是指一句话两种结构形式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修改这类病句,可以依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一种结构形式而淘汰另一种形式。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举棋不定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说话、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可图示为:“×”,“?”代表一句话或一种结构形式,“\”代表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或另一种结构形式,它们交叉出现在一句话中。例如: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这是两句话的交叉…  相似文献   

4.
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中,结构混乱是其中之一。结构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在2012年高考中,全国十五套试卷有九套涉及了对句式杂糅的考查。由此可见,掌握这一知识点对同学们而言相当重要。通过对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句式纠缠不清,叫做句式杂糅。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病句类型已成为考查的热点。考生在判断句子是否杂糅时,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有一双识别句式杂糅的火眼金睛?我想应了解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一、结构杂糅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如果把不同的句式搀杂在一起,就犯了结构混乱的语法错误。如:例1、(2004湖北卷第5题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四、结构混乱“结构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句式杂糅,我们在说话、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方法说,又想用那种方法说,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还有一种是前后牵连,即把前一句的后半句作为另一句的开头,把前后两句连在一句里。2004年十几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5个句子涉及结构混乱。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的高考病句题中,"结构混乱"往往是重点选项,而"句式杂糅"又是其中的重点。所谓句式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或者说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在一句话中因结构混用而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8.
杂糅句三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有三例杂糅句子。 第一例见《北京立交桥》:“目前全市已有大型公路立交桥、公路铁路立交桥达61座。” 分析:本句中“已有”表示存在;“达”即“到”,达到的意思。两词同时在本句中出现,造成句式杂糅。本句可改说“目前全市已有大型公路立交桥、公路铁路立交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考语文试题结构的日益稳定,语病考查已成为一个固定的知识考查点,而杂糅句则已成为语病考查题的热点。就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五次高考(含春季),五次出现,这在语文其他知识点的考查上是少有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所谓杂糅句是指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说法可能不止一种,下笔时,不是选择一种说法而是把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混乱、不伦不类。例如: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出……之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超”字条下有“超过”一词,其释义之二为“高出……之上”。照此,其所举用例“各车间产量都超过原定计划”,即为“各车间产量都高出原定计划之上”。“高出原定计划之上”明显有句式杂糅的语病。“高出……”,也就是“在……之上”。“高出原定计划”,也就是“在原定计划之上”。所以,“高出……之上”,是把意思相同的两种表述方式杂糅到一起了。  相似文献   

11.
朱光栋 《广东教育》2014,(10):17-18
【考纲解读】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句式杂糅"是病句题六大错误类型之一,也是近年广东卷甚至全国18套高考考卷较为青睐的病句错误类型,以下,笔者尝试通过图表1、图表2将"句式杂糅"考点的考查趋势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十七课是一篇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该篇报道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诠释时传祥的精神,呼唤时传祥精神,且注重“用事实说话”,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有着平实朴素的风格,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好文章。但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却值得商榷:1971年,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的山东农村老家。乍一看,“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成了“山东农村老家”的修饰语。“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如何能修饰或限制“山东农村老家”呢?显然是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定语不能修饰名词中心词。再仔细一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作者把“1971年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和“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句式杂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病,简单说就是把两个句子挤在一句话里,前后交叉重叠,造成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如: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个句子把“雷锋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和“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杂糅在一起。《寻找时传祥》的作...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句式纠缠不清,叫做句式杂糅。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病句类型已成为考查的热点。考生在判断句子是否杂糅时,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有一双识别句式杂糅的火眼金睛?我想应先了解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4.
病句的判断与修改是高考重点考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句式杂糅是一种最常见而又很难判别的病句类型,它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类,我们只要有意识地记住这些标志,就能很快判别出它是病句,省时准确。  相似文献   

15.
256期《山西日报》摘引了《中国文化报》上一篇题为“名家当自重”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非艺术的因素使得名家没有显示出原本可能有的好表现丧失殆尽。这句话将“非艺术的因素使得名家没有显示出原本可能有的好表现”和“非艺术的因素使得名家原本可能有的好表现丧失殆尽”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造成了病句。  相似文献   

16.
句式结构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我们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表被动【杂糅结构】被(受)……所。如: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二、表原因【杂糅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如: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在作…  相似文献   

17.
句式杂糅是指一句话两种结构形式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修改这类病句,可以依据上下的需要选取一种结构形式而淘汰另一种形式。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从《论语》的命名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关于《论语》的命名,迄今为止有不同的几种说法,本文把这几种不同的说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四册《听潮》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其中“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犯了杂糅的毛病。所谓杂糅,就是把表达不同意思的两个结构糅合在一起,使得句子的前后两部分纠缠不清。“猛烈地冲向岸边”意思已经完整,作者却又  相似文献   

20.
语句商榷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如何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党的领导》中有些语句存在明显的问题,在此提出来商榷。 1、离开党的领导去谈什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能的。这句的问题是将反诘句和陈述句两种不同的句式杂糅在一起,因而显得别扭。“什么”这个指代词,可以表示否定。“引述别人的话,加‘什么’表示不同意。”如“什么‘不知道”,昨天我还提醒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