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 梅花桩在先前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按照套路,每一步一桩,约栽桩百根,最低桩为三尺三寸,随着习武人功夫的不断增长,桩子也慢慢加高。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2):24-24
首届全国梅花桩拳研讨会于2006年11月7日至9日在北京市怀柔区召开。为期j二天。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梅花桩拳法研究会主持召开,得到全国各地梅花桩拳法研究会群众组织和个人的响直与支持。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有:北京市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广东省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河北省六个市县地区的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河南省三个市县地区的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山东省四个市县地区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安徽省梅花桩拳研究会、辽宁省营口市梅花桩拳代表、江苏省梅花桩拳代表等共计四十余人。中央电视台影视记者和领导,《中华武术》杂志主编均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梅花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流行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梅花桩拳派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化、制度化、技术化和内涵化资源,都可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8,(3):26-27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这是人们对梅花的称赞。在众多的武术流派中,有一著名的拳种是以美丽的梅花命名的,它就是梅花桩拳。  相似文献   

5.
梅花桩大约起源于明代,早先时按拳路在拳场上每步一桩,约栽百根桩子,在桩上练功。拳按天干地支分作五式宛如梅花开放,行步三法又宛如梅花枝干,所以全名又叫做干枝五式梅花桩。后来因栽桩花费太大,练功时便不再栽桩,故又称为落地五式梅花桩,但仍保持它  相似文献   

6.
梅花拳与其他拳派的最大区别,是拥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场组织,且以文场领导武场。它起初与道家全真教龙门派有相当渊源。拳理、歌诀明显吸收融汇了儒、道、释各家思想和清代无为教、清水教、八卦教等教义,但它从不皈依任何教门。文场注重自身的整理、调节和变易,对传统文化、社会时尚具有吸收消化功能。负责训练拳众、组织拳派日常运行的是武场。武场收徒严格,拳规和礼节平易,易于拳民接受,增强了拳派内在凝聚力。武场的“亮拳”活动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1988年9月1日,梅花桩拳的一代宗师,第一个将梅花桩拳带进北京,曾被誉为“铁臂沱南侠”、“京师风尘三侠”之一的武术大师韩其昌老师因病不幸去世,享年94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武术界的一个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武术梅花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发现至今关于武术梅花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梅花桩拳名由来、技法特点、组织特色、拳理功法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等五个方面,并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武术梅花桩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对武术梅花桩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咦,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法师来了!”1998年3月17日傍晚,北京北郊东小口乡梅花桩拳培训基地的孩子们惰不自禁地站成队列,欢迎这位来自河南嵩山的武林高手,九届全国人大宗教界代表。陪同释永信大师走进基地的是北京市梅花桩研究会会长中外驰名的武术家韩建中先生及昌平东小口乡梅花枝训练基地的馆长陈德逊。释永信方丈对梅花极拳派有着特殊的感惰。一是韩建中先生与释永信大师有着近二十年切磋交流武功的交惰;一是因为释永信比较看中梅花拳技击中的“拳打眨眼之功,胜败哼哈之间”的猛勇疾快、势不可遏的惊人威力;此外地更看中的是…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7,(12):10
2007年11月17日,本刊记者参加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梅花桩拳传人韩建中在北京的收徒仪式。中国政协报、中国体育报、中国企业报、人物周刊、北京电视台等十几家柴华北新闻媒体出席,中央电视台名主持主持了仪式。韩建中先生的弟子、首届功夫之星冠军谷尚蔚等到场祝贺。  相似文献   

11.
一、梅花桩简介。梅花桩是中华武术古老的优秀拳种,也叫梅花拳,属昆仑派。传说,从它产生至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最初以家传方式在民间沿袭,故又有父子拳之称。直到明末清初,才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流传开来,成为我国北方的一大拳派。广东佛山的梅花桩拳法,是李铭清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北京带返佛山,才在佛山开花结果的,至今已是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了。  相似文献   

12.
席卷全国的"功夫之星"大赛裁判、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总评判长,话筒后一招一式侃侃而谈,镜头前一攻一防讲解用法,韩建中,成了曝光率最高的武林中人。"武林大会"正在位于大兴的摄影棚紧锣密鼓地录制,在这里一定能够找到作为总评判长的韩建中。初春的北京下暑小雨,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听韩建中侃侃而谈:听他谈武术,谈梅花桩拳;谈传统武术,谈技击实战;谈"功夫之星",谈"武林大会";谈父亲,谈多年来始终追随父亲足迹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梅花拳     
梅花桩拳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梅花拳老师讲:梅花拳创拳于西域昆仑山,系昆仑山派拳系中的代表拳种,留有百字圣语为传代之陛。梅花拳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击手法。过去,梅花桩是以家传方法在民间沿袭。到了明、清时代才在我国冀、鲁、豫一带逐渐广泛流传开来。由于它有丰富多彩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并且步法奇巧、瞬息万变,同时以技击为主,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4.
刘治良 《精武》2010,(4):37-37
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有三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三种方法,只有经过这三种方法的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视觉文化观照象形拳,认为:以"内视"为主的象形拳具有"立象以尽意"、"物我合一"的美学特征;它会给观众带来"内模仿"的快感,"游戏"形式的亲昵感,以及"物趣"盎然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国齐 《精武》2005,(6):36-37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爪拳,岳氏散手或岳氏连拳,它是翻子门鹰爪派的拳法精华。  相似文献   

17.
永春白鹤拳属南少林内家拳种。它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演练中动静清晰,虚实分明;快慢相向,上下起伏;手足呼应,脉络贯通;吞吐浮沉,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以寸劲节力,形神兼备而见长。它不仅反映了白  相似文献   

18.
秘宗拳     
秘宗拳虽名为少林派拳术,而实为内功拳。其特点与太极、形意、八卦无不相合。秘宗拳之真谛有诗云: 头顶颈挺舌舐腭,沉肩坠肘胸宜含。敛臀提肛膝微屈,气息相随丹田趋。本期开始连载的这套秘宗拳,俗称秘宗架或秘宗母拳。它即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实为不可多得之拳术教材。  相似文献   

19.
梅花桩功     
梅花桩功专练身体轻灵、步法敏捷,有梅花桩七星桩等名目。初练时不必上桩,可在地面上画若干朵梅花或七星分布,每朵之间距离2尺,待练至一定程度后再上桩。 一、梅花桩设置:一种在一正方形内分立5根木桩,即四角各一根,中心点一根,每根桩之间距离2尺(图1)。另一种为在五角星形的顶点处立5根木桩,每个桩间距为2尺(图2)。每根术桩总长7尺,直径2寸;其一半埋于地下,一半  相似文献   

20.
刘鹏 《中华武术》2000,(1):32-32
鹰爪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