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背一百零八击技法是祁门通背第四代传人、中国近代武术家、著名通背拳术大师修剑痴老先生以一百零八字诀为根,以实战击法为本创编的通背实用、快捷、凶狠的制敌取胜手法,每一法都能变化、巧用,都是随心所欲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本文是恩师通背拳第五代传人(修老先生的弟子)王嘉仪先生晚年双目失明时口传手授给笔者的。一百零八法分明三十六法、暗三十六法、奇绝  相似文献   

2.
秘宗连手制敌精选是由秘宗散手中精选出来的连环技击法,是长拳短打中的精华。与敌对峙中,攻则抓住敌身步失调之势或攻防失误之机,突进贴身,连招猛击,迫使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而处于下势;守则设空诱敌,于有备闪避中控制住敌攻势手,顺势施招,借力打力,迫使敌被动受击而护痛退守。与敌近战中,要以秘宗封手技法始终控制住敌一只或两只攻防手,迫使  相似文献   

3.
武术的手法,泛指含打、踢等在内的徒手搏击技法。这里所讲的迷踪拳手技法,是指以手(拳、掌、爪、勾等)为主要击打部位而使用的技法。迷踪拳的手技法,是相对于全身别的部位的技法而言的。在迷踪拳中,人体周身主要部位称"十三头",分别是头、双肩、双肘、双手、双胯、双膝、双脚,双手占其中的"两个头"。"十三头"均可发力击人,故有"十三头占天罡三十六技法"之说。在"元罡三十六技法"中,有八大手技法,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贺春林  张丈佳 《武当》2013,(4):38-40
借中盘左横力叠压制敌术,是武当玄真拳借力制敌术之技法,属道家武技中上乘制敌功法。我与敌接手中,以中盘空位诱敌手攻入,于有备闪避之中控制敌攻势手,通过手之皮肤和心法意念感知出敌拳前冲劲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变化,再顺势借敌左挣横力施以叠压肘制敌。一、技法训练1、并步站立式,左脚撤步,身势后移,两腿略屈后坐呈右高姿玄虚式,左手臂略屈,立掌前伸置于面  相似文献   

5.
路迪民 《武当》2024,(1):17-21
<正>(接上期)二十九、玉女穿梭式许师云:“敌以拗手从后方侧面击来,即回身以拗手傍缠敌腕,随进顺步,以顺臂上掤敌臂。伸拗手击敌胸腋。”谨案:凡遇对面敌手高来即掤之,以他手击其胸部。如由侧方来手,则应先傍缠耳。设左手搂扣敌顺手,而右步在前,以右手击敌右鬓。敌若以左手横推吾臂,即进左步扣敌右腿,以左臂向左斜上方掤敌臂,以右手击敌胸胁或推掷之。  相似文献   

6.
一、外截肘制敌的时机及连手秘宗外截肘是秘守截肘中的技法,根据进攻和退守的运用,主要分为上步外截肘、撤步外截肘、顺步外截肘、拗步外截肘等技法。外截肘的主要作用是在抓拧住敌攻防手腕的同时向外磕截敌攻防手之肘关节外侧,在敌肘腕折伤之时以连手招法攻击敌要害空位,直至将敌制服。(一)外截肘的技法训练1.外敷肘的空菌技法训I练:田6工机步守门努;甚部撤步前左脚上步;同时6手臂肉面n内旋收架使掌b同创,王手同的外旋倒掌田石而冒了侧回到上托起,&手随即抓握顺则针翻转至五手上6手下B引红薯6ZM握向国闻收言,左手6上起门在…  相似文献   

7.
武当玄真拳法制敌技法是道家护观之上乘功法,其制敌招势精妙实用。对敌时,近则贴身短打,远则拳脚齐击,守势紧密,攻势连环。其手法多用封、采、搂、擒等控制敌攻防手,多以拧、拉、拎、按等迫使敌身体失重,;其法多用冲肚、击面、贯耳,挑崩捶等;其脚法多用尖肋、通肚、窝心、挂面、跺子脚等;其步法多以开弓、骑马、玄虚、勾跷,仆腿等套抵抗敌邻近腿。武当玄真拳法因势施招的运用,是防身自卫、克敌制胜的法宝。1.封手骑马按压肩彼此对峙;当被进身以左格斗式逼近我,欲发攻势;我则开步立稳,两手俯掌提至胸前,平心静气,观其变…  相似文献   

8.
通背烈焰连击掌法,属祁派通背连手连发,明手暗腿,以奇、以快、以凶制敌之法,因此法中多以暗腿攻敌,如平地焰火,所以又称卷地烈焰法,和通背拳中六步六手、九手连珠炮、冷急代环炮,豁挑迎门炮等一样,都是在击技中十分奏效的连击、连手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峰 《武当》2004,(3):40-42
本人通过近二十年研修各派武学之精华,吸取道门实战功夫之秘技,研创出对敌之进攻能达到本能反应的八卦手攻防技法,敌不论用何种技法皆难击中我,而我却可用任何技法在任何角度轻松击中敌  相似文献   

10.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14,(10):26-29
一、歌诀 六合心意拳法真,挖掘整理见真情;传统文化中华魂,贡献出来表心情。拳中十大真形出,后面还有十大灵。金蛇虽小善屈伸,浑身骨骸节节通;如今用在武术上,用法灵巧贯古今。开首就是轻步站,出手就打蛇出洞;白蛇吐芯毒无比,两指如锥刺天穹。最毒还是蛇吐芯,左右连击如轮滚;左手吐芯换右手,突然插掌打敌根。双手齐出为双把,左势穿掌更毒狠;左手小挑是挑领,右手大劈加肘凶。右手窜拳打敌胸,蛇形盘曲下不空;蛇形摆尾向后顶,蛇形退步顾中攻。左势剪手攻眼睛,右面剪手点天灯;十灵快利蛇最毒,蛇形技法最有神。蛇形击敌最灵巧,堪称十大真法灵;一日三盘莫错过,天天盘练功自成。  相似文献   

11.
郑剑锋  张秋 《中华武术》2003,(11):52-55
通背实战摔击法摘于通背一百零八击技实战法及奇形绝命腿法和通背摔法。以手法、身法、步法、腿法相合为击技实战所用。 此实战摔击法汇通背击、摔、拿、腿法之精、之绝,各法贯通,相辅相成,腿击手掩、手攻步辅,上下合一,内外合一,拳到步到,远踢、近打、贴身摔得心应手,特别是其中的腿法以暗腿、绝腿、进步为主,以  相似文献   

12.
胡光锋 《精武》2006,(4):20-22
一、怎样出手引敌出手诀曰:“出手引手,见手使手,不见手不使手,见手必使手。见手不使手,必然要失手。”盖与敌交手时,要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动,不着不发,一着即发。秘诀曰:善用刚者如蜻蜓点水,一落即起。使掌要喷掌而出,使脚时亦如从口中出,喷脚而出,蹬踩敌大腿内侧,彼则失势。远用踢打,近用摔拿,故有诀曰:远了使上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三、秘宗架截肘制敌的时机及连手秘宗架截肘是是秘宗截肘中的肘法,主要用于进攻和防守敌中上盘攻势手。对敌时,根据进攻、退守和敌,进退冲势,选用上步架肘、撤步架肘.顺步架肘、拗步架肘等技法抓拧架截敌攻防手腕及肘关节外侧,致使敌腕肘断折,随之以连手技法连击敌中上盘要害部位,直至将敌制服。(一)架截肘的技法训练1.架截肘的空截技法训练:由左玄机步守门势,左脚撤步或右脚上步,同时左手臂屈肘向前架起,右手右上起封按于左腕臂上侧。随即左手挑掌抓握向左下外旅拧拉,右手臂同时由左手内侧下落向右前上方屈肘横臂上…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腿法第一法——蹬膝腿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之时,巧蹬其膝节,折之或挫之之法。设敌突然一拳击来,即乘其冲来之势,身略向左侧闪,避过其右拳,随即右手翻上,将敌击来之右手腕抓住(图34)。承上式,一将敌右腕抓住,即配合右脚施蹬诀之直  相似文献   

15.
吴钩 《精武》2008,(4):8-10
坤宫八掌 基本动作加扣字,坤为地,气下沉下插。扣字诀总释:先以挑掌刺探敌之虚实,而粘劲暗用,得机得势则急用扣字疾撞之。  相似文献   

16.
马雷石 《武当》2001,(11):17-19
此式往前撞击时要用肘尖对准敌人之肚脐击出,虎口侧点住敌心胸,手已钻至敌咽喉,足踩住敌人足背如踩毒物,后手在二肋下随时准备拨格撩击敌人另一只手。塌法意在沾住敌人手臂或腿足以出劲,向下斜方一塌,使敌倾跌,势如鹰之捉物。敌如用拳击我,我可用拳向上攒,同时拨裹敌下腭,肘击敌胸,膝击敌裆,脚击敌腿。下落步可用前劈砸敌前颈或下砸裆。但在应战时要如拳经所云:“打法须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拳去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相似文献   

17.
杨敏  金柱 《武当》2000,(11):42-44
该技主要针对暴徒使用。其特点为招势狠毒,另外,充分利用人体关节与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拳砸手弹,膝顶肘击,指刺掌劈,抓拿靠打,使敌受击,瞬间筋骨断伤,关节错位,使敌丧失战斗力而被擒之。  相似文献   

18.
借中盘左横力叠压制敌 借中盘左横力叠压制敌术是武当玄真拳借力制敌术之技法,属道家武技中上乘制敌功法。我与敌接手中,以中盘空位逗引敌手攻入,于有备闪避中控制敌攻势手,(扌履)带牵引敌攻势手中,由手肤和心法意念感知敌攻防劲力大小、方向及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进攻四手一、黄龙缠头(穿眼、掐喉、膝撞)动作要领:双方成左势对峙。我疾上左步,用左插掌戳敌双眼,敌必格挡防守,我趁机用右手五指呈鹰爪状掐拿敌咽喉;同时右腿屈膝抬起,膝盖向上猛撞敌裆、腹部,敌受击后产生剧痛,我趁机将敌擒获。(见图1)要点:动作要连贯,时机选择好,重点在膝撞裆  相似文献   

20.
马虹 《精武》2006,(1):34-34
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声东击西、化打结合等陈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技击含义:接应左前方之敌,敌以右拳 (或掌)向我击来,我提双腕从敌右臂外侧接应。先掤后(?)、敌挤靠我再走大(?);敌退,我则顺势反拿、踢、撩发之。来,则顺势 (?);去,则顺势发。陈照奎老师称此法为“愿来就来,愿去就去;来之欢迎,去之欢送”, 体现了太极拳化打结合之妙。预备势:松静沉着应敌之姿,从容泰然备战之态,既有大将临阵之风度,又有严谨机警之神韵。动作一:设敌从我左前方以右拳(掌) 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双手掤出接应。掤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