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4名太极拳练习者运动中和运动前、后的HR、血压、心脏泵血功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了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40式杨式太极拳属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2)练习40式杨式太极拳能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循环,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3)超声波的实测证明40式杨式太极拳对心脏的泵血功能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继中九式飘灵太极拳",是继"继中21式养生太极拳"、"继中18式通灵太极拳"之后的又一姐妹篇。它是由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赵堡太极拳十二代传人、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王继中先生创编。王继中先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修炼太极拳实践中,注重在继承传  相似文献   

3.
王继中  十三妹 《武当》2010,(2):15-16
“继中十八式通灵太极拳”,是“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的姊妹篇,由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王继中先生创编。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在几十年太极拳的修炼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一直倾心于祖国的太极拳事业。他的心愿就是能让更多的人喜爱上太极拳,从习练太极拳中受益。他感受到许多上班一族正被亚健康所困扰,被疾病威胁,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5.
李正     
《武当》2015,(3):48
李正,山东济南人,生于1953年,现定居广东珠海。其自幼习武,曾先后练过太极拳、查拳、八卦掌、形意拳、通臂拳等。自1966年始习练太极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拜翟英波先生为师,专攻府内派太极拳。在此期间,又得到冉国颜、王桂深、刘春宝、李金成、孟国堂等几位师叔、伯的传授指点,学习掌握了府内派太极拳的十套拳法和推手、剑、刀等全套功法。为追根溯源,提高拳艺,他还先后拜西安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赵斌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道长为师,习练杨澄甫先生所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燕侠 《中华武术》2002,(1):36-37
在北京市大兴区,张全亮先生是出了名的武术书记。他身为大兴建筑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有着出色的政绩、业绩。同时,张全亮先生痴爱武术,刻苦钻研,在太极拳和八卦掌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是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常委、大兴区武术气功协会主席,并获国家武术段位制七段称号。  相似文献   

7.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太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应运而生。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套路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式,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套路,是以上世纪30年代杨澄甫宗师在北京所传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及68式传统杨式太极剑为蓝本,依据杨澄甫入门弟子崔毅士前辈所传套路由其嫡孙崔仲三先生编创,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套路练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陈赟  刘昱 《武当》2014,(3):6-6
2014年元旦前夕,重庆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召开了2013年总结、表彰、迎新春太极联欢会。学会会长王成芬和五名副会长,以及80多名会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刘习文 《武当》2007,(9):32-33
顾留馨先生所著《太极拳研究》,认为"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式,任意错综连贯";亦有研究吴式太极拳的方家认为,"吴式太极拳源于宋氏太极拳"。笔者以为:宋拳不是杨拳,亦非吴拳;宋拳既独立存在,又互融于杨、吴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更正     
王纪民 《武当》2004,(5):27-27
我早年是单练杨式太极拳的,近七八年来又加练了六字诀。每日晨练,一般是先练一遍六字诀,有时还要再练几遍六字诀单字,然后稍息一会,再练一套八五杨式太极拳。最近二年多来,我发觉在练太极拳时把六字诀的发音融入进去,效果相当不错,可以省掉六字诀的单字练习,异曲同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2.
陈瑞华,(又名润华)1963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著名拳师。安徽省临泉县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被安徽省蚌埠市陈式太极拳小架协会、江苏泗洪县太极拳协会聘为教练。  相似文献   

13.
我1930年生人,退休前是承德市委党校学员处主任,现为承德大学副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辅导员、承德市杨式太极拳委员会会长、扬式太极拳指导站站长兼总教练。  相似文献   

14.
胡克禹 《武当》2004,(3):17-19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研究事物与事物间的区别,就要十分重视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太极拳也是如此。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陈式太极拳善用缠丝弹抖之劲,爆发力强;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六世玄孙。8岁从父亲和士英习太极拳.同时学习中医。现任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温县太极拳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和式太极拳谱》《简化和式太极拳13式》,以及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5,(1):19-19
“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庆祝成立二十周年暨李秉慈老师新著出版发布会”,于2004年12月18日在北京市总工会礼堂隆重举行。共有三百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17.
武宣 《武当》2009,(6):5-5
2009年,承德市杨式太极拳指导总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我健身,服务社会”的宗旨,计划做好七件事。  相似文献   

18.
在杨、吴、武、孙等各大流派太极拳套路中,常有"提手上势"呈现,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我们的先贤先哲杨班侯在其父杨禄禅教导、培育和影响下,早在120多年前继承父业基础上,就创编了108势中平大架、85式习练拳架、传统快架112式和118式、传统小架146式以及散打对练44组。还有,在近代竞赛套路杨式40式、综合套路42式拳套等,也有"提手上势"。可见它在太极拳套路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钰 《武当》2005,(6):30-30
山西文水县南庄镇汾曲村享誉一方的太极拳明师,文水县太极拳协会顾问王志宏先生因年高患病,于2005年4月20日不幸谢世。王志宏先生自上世纪40年代初起学练,研习杨式太极拳长达60多年,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太极拳起式是引导太极拳练习进入意境和状态、由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对于统领太极拳整套套路、保证太极拳质量至关重要。起式动作不准确,套路练习的标准就会降低,质量就会下降,意念的走向和动作的规范性等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