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脂蛋白、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的含量显下降(P<0.01),HDL含量显升高(P<0.01),VLDL无显性改变,TC/HDL及LDL/HDL比率显降低(P<0.01),血浆ET显升高(P<0.01),说明力竭运动是造成脂蛋白代谢失调以及内皮素含量上升和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澳式运动”(AussieSport)是由澳大利亚体育运动委员会(AustralianSportsCommission)为在青少年中普及竞技运动而设计并推广的一套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课程纲要。需要说明的是:澳大利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大纲是由各州政府的教育部颁布的.其性质是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不仅局限于“体质教育”、体育课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了基本运动技能、一般身体素质、健康教育、生存教育以及户外运动等.竞技运动只在其中占很小的比例。另外一点是.一直到本世纪70年代末.澳洲竞技运动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社会自发力量一政府并未刻意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对国际式摔跤运动员心理及运动智能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国际式摔跤运动员的心理和运动智能训练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参考。结论如下,心理特征:(1)运动感知能力较好;(2)注意力较强;(3)勇敢果断、坚韧的意志品质;(4)对阵时要具有敢斗、冒险的精神。运动智能特征:(1)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高;(2)记忆力强;(3)思维敏捷和灵活。  相似文献   

4.
国际泳联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席马戈(Margo Mountjoy)就目前人们普遍存在的对营养物质摄入的片面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国际著名运动医学专家的观点来说明科学合理的饮食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的预实验建立运动性贫血的模型。方法:用sysmexF-820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实验大鼠进行断尾取血一次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比积(Hot)。结果:10周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后,运动组的Hb较对照组降低12.4%,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组RBC和Hot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7%和2.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周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可导致运动组大鼠Hb较对照组高度显著性下降(P〈0.01),说明此运动性贫血模型是成功的,但耗时太长,跑台的利用率很不经济。  相似文献   

6.
过度运动对大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8项反映心室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对20只大鼠力竭游泳运动后心脏功能变化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8项心室舒开张功能指标发生明显改变(P<0.01),说明力竭运动对心脏的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作用.这一结果为运动伤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7.
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的过度训练模型的影响,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2)1h训练组(n=8),每天进行1h的游泳训练;(3)力竭性训练组(n=12),每天进行力竭性游泳训练。结果表明:8周运动训练后,力竭性训练组大鼠普遍出现了运动能力下降,体重不增加,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h训练组;与对照组和1h训练组相比,力竭性训练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以及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下降,睾酮/皮质醇比伦比对照组下降了71.6%。从而说明: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中药“人参健脾丸”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的机制,对22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通过6周的随机、双盲实验,测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生休指标(Hb、T和BUN)、主观体力感觉(RPE)以及耐力时间和做功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尿素、主观体力感觉以及耐力时间和做功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人参健脾丸”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能力,促进疲劳恢复,增加做功时间。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学专用词、语简介(一)武汉体育学院胡亦海1.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运动员的积极参加,为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这一定义明确说明:运动训练是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从根本上讲,这一过程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 研究采用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和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测查,旨在考察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 的心理机制,即探究运动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 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 响;(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 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会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 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 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以及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以更好地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参加2011年四川省运动会摔跤比赛的20名摔跤运动员比赛情况,分析摔跤运动中绝招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情况。结果得出高水平运动员(有绝招)的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明显优于低水平运动员(无绝招)。说明摔跤运动中绝招的应用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与选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市48名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8~14岁)进行了问卷测试,发现其气质类型的分布趋势为:粘液质兼型人数最多(36人),多血质兼型其次(29人),纯单一气质类型的人数甚少。从理论分析及众多教练员的经验都说明,这两种气质类型与体操运动的内在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认为可以将其作为体操运动员选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测定全国甲级A组足球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时及恢复期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发现心率、收缩压在负荷时适度平行升高,舒张压在负荷时适度下降(12mmHg).脉压差负荷时逐渐加大,平均动脉压负荷时稍有上升(11mmHg),恢复期最为稳定,各项指标均在6—12min内恢复到安静水平。说明其运动潜力还很大,并指出应加强综合心功的能力训练来适应高强度训练中肌肉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网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网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乔培基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少校(Walter·Clopton·Wingfield)所获得的殊荣,足以说明他对现代网球运动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被授予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勋章;他的半身塑像摆放在伦敦英国草地网球协会总部里...  相似文献   

15.
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对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肺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XXG-D型心功能测试仪和F-Ⅱ型肺活量计对72名集美老年大学学员在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前、后进行心血管机能26个参数、肺活量(VC)测定和5次肺活量试验(FVCT)。结果表明心血管机能可顺应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使脉率(PR)、每搏量(SV)、心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搏功指数(LVWI)、收缩压(SP)、平均收缩压(MSP)、脉压(PP)和肺活量(VC)适度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肌耗氧量(HOV)、心肌耗氧指数(HOI)增加较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后总外周阻力(TPR)和标准周阻(SPR)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1次VC分别与第4次和第5次VC比较增加组的例数较多,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42式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知识分子属中、小强度的需氧运动项目,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宜,有助于心血管机能、肺通气量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α-actin)代谢变化及针刺对其影响,将1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实验组。将运动实验组又分为非针刺组和针刺组。将非针刺组和针刺组根据运动后的不同取样时间分别分为:运动后即刻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和72h组。运动组大鼠动物在跑台上以16m/min的速度进行持续性下坡跑至力竭。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对针刺组大鼠进行针刺,安静对照组和非针刺组不进行针刺处理。分别在运动后即刻6、12、24、48、72h取大鼠的股四头肌,利用Dnase I抑制法测定了大鼠肌骼肌单体肌动蛋白(G-act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总肌动蛋白(T-actin)的含量。和安静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T-acti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G-actn含量只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F-actin含量在运动后即刻到运动后6小时,高于安静对照组,运动后12~24h降低到低于安静对照组水平。出现延迟性F-actin解聚加强现象。运动后即刻到运动后6h,针刺组大鼠骨骼肌F-actin的升高幅度低于非针刺组,而在运动后12~24h显著高于非针刺组,说明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后大鼠骨骼肌F-actin的含量有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双向的,针刺可以阻遏大负荷运动引起的F-actim,延迟性解聚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及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去卵巢分成: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3个单纯运动组(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大强度运动组(OVX+EX3))以及3个运动与雌激素联合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ES)、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1h/day,5days/week低强度(8m/min)、中等强度(18m/min)和大强度(28m/min)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近端(PTM)及第四腰椎(L4)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1)OVX组骨量由于骨代谢增加比SHAM组降低(P〈0.05),而补充雌激素后,骨丢失减少。2)单纯运动对骨量的影响:与OVX组比较,OVX+EX1组和OVX+EX2组胫骨的骨吸收减少(P〈0.05)、骨形成增加、骨量增加(EX2比EX1增加更多),OVX+EX3与OVX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种强度的单纯运动均能对腰椎产生有益的作用。3)对于运动和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在胫骨,3个联合组均比雌激素对照组和各自强度的单纯运动组骨量增多(P〈0.05)。在腰椎,无此协同作用。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骼对于运动的反应与该部位是否是载荷直接作用部位和去卵巢大鼠是否补充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及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胫骨骨量的影响与机制。方法:8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去卵巢分成: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3个单纯运动组(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大强度运动组(OVX+EX3))以及3个运动与雌激素联合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十ES)、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1h/day,5days/week低强度(8m/min)、中等强度(18m/min)和大强度(28m/min)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近端(PTM)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1)OVX组骨量由于骨代谢增加比SHAM组降低(P〈0.05),而补充雌激素后骨丢失减少。(2)单纯运动对骨量的影响:与OVX组比较,OVX+EX1组和OVX+EX2组胫骨的骨吸收减少(P〈0.05)、骨形成增加、骨量增加(EX2比EX1增加更多),OVX+EX3与OVX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3个联合组均比雌激素对照组和各自强度的单纯运动组骨量增多(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胫骨对运动的反应与是否补充雌激素有关,激素和运动在减少骨量丢失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间歇低氧运动对大鼠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运动时脂质代谢的影响状况。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2组和运动2组(分别为常氧时照和间歇低氧组),人工制造14.5%低氧(O2)环境,4周后对各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栽脂蛋白A-1(ApoA-1)、栽脂蛋白B(ApoB)进行检测。结果:间歇低氧运动组Ch、TG、LDL—C明显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而HDL-C、ApoA-1则显著高于常氧运动组(P〈0.05),ApoB只有间歇低氧运动组才出现显著下降;除Ch外,其余指标间歇低氧运动组的减少或增加与间歇低氧安静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结论:间歇低氧运动可加强机体脂质代谢过程,并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对热应激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运动和热应激对大鼠白介素2(IL-2)等免疫指标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6周的中等强度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末次施加热应激,测定大鼠外周血液白介素2(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1)运动热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运动热应激组与热应激组相比,运动热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运动热应激与常温急性运动组相比。运动热应激组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1)长时间运动热应激时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损伤程度明显增加;(2)在常温下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可以适当提高机体的耐热性,降低免疫抑制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