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目的的个人体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划分是从一个侧面对教育目的的理论的一种抽象概括,其实两种“本位论”各自内部还存在着诸多重要差异,并不像现有的教育理论新认为的的那么简单。此外,两种“S一位论”的划分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历史上,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和社会本位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人可以胆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不同超历史的抽象统一。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另一方的盛行而消失,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存在。二者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保持着平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适切的契合点,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直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两个对立面,我们应注意双方的统一.个人和社会两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其相互制约和促进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形态.当今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高度统一形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当然也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不同抉择,教育目的主要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主张。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两种教育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这两种教育目的进行了比较,并出我国的教育目的应以人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西方近现代关于教育出发点的理论变迁过程,是从个人本位论经社会本位论和二重起点论到实践本位论的一种扬弃过程。这一过程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矛盾运动的观念形式。而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根据社会的现实变革而对原有的理论范畴重新加以界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教育目的论中的重要理论,辩证统一地看待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持续扩招而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应采取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相关措施平衡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个人的择偶标准和国家的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个人本位论的科学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认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不仅为国家、为社会 ,而且为个人培养大量的综合素质高的备选之人  相似文献   

8.
建立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使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以人为本恢复教育的人文性,以社会为依托促进教育的生产性,实现教育价值观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9.
纪方 《考试周刊》2007,(2):36-37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在社会改造主义者眼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在课程论观点上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以及活动,忽视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以及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种观点的分析,提出应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统一起来,做全方位的考查。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习惯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特质,长期以来一直游离在我们的教育目的之外。由此所造成的弊端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忽视和教育质量的打折。习惯是内化于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稳定的、自动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下意识的、真实的表现状态。因此,让习惯融入教育目的就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延伸问题,还应该是实践上的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的教育方针,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要求的矛盾,表现出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人的缺失。在此,就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不断易位,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自由、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多关注个体发展。当前,我们应当把教育改革的目光移注于思考人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立足于为个体发展服务,以利于整个社会造就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存在着一个令人诧异的教育学误解:卢梭竟然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者。卢梭其实并不是以儿童本性为基础来阐述他的教育学说的;他提出的“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也只是一种观念假设,他所设想的理想的教育并不是以此作为追寻的目标,“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为批判卢梭所反对的社会而服务的;他所设想的理想的教育实质上只是为知识分子处于统治地位的集权政治服务的。总之,他不仅不是一个个人本位论者,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者,是为知识分子专制进行辩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问题。现实中,不少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质创造力的强弱来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殊不知,这只是片面上强调人的发展。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  相似文献   

17.
真假个人本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最近读到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籍经济学家A·哈耶克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一书,书中有关真假个人主义的论述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哈耶克认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现代发展始于约翰·洛克,尤其始于伯纳德·曼德维尔和大卫·休谟,而在乔亚塞·塔克尔、亚当·弗格森和亚当·斯密以及他们伟大的同代人埃德蒙·伯克的著作中,这种真正的个人主义首次形成了完整的体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成发展进程与社会交往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化进程是完全一致的,有什么样的社会交往方式或经济形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目前我国社会人的发展还处在由群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过渡的阶段。发展市场经济,培植个人主体,分别是我国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各自独立的目标,也是二者相互联系的共同目标。正象不能超越市场经济而直接过渡到产品经济一样,人的生成发展同样也不能超越个人本位而直接实现向类本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多关注个体发展.当前,我们应当把教育改革的目光移注于思考人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立足于为个体发展服务,以利于整个社会造就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刘恩方 《文教资料》2012,(17):101-102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历史悠久,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但因为某些过激的观点和不尽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始终是不完美的。本研究试对传统的个人本位理论做出归纳和评析,并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应然、实然两方面的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