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16年1月13日,37岁的四川籍民工李家富因讨要工钱而客死西安(2016年1月18日《华商报》A3版《农民工讨薪时追着包工头出工地 十多分钟后路边身亡》),为这个刚刚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抹悲凉. 反观近年媒体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的报道,直接报道具体讨薪事件的新闻很少,而多以“死亡”、 “跳楼” (包括跳桥)、“堵路”、“拉条幅示威”等为主要新闻点出现,在这类报道中,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追问具体讨薪事件本身,更在于讨薪所造成的能刺激受众眼球的比较极端的表面后果.  相似文献   

2.
陈睿姣 《东南传播》2016,(12):116-119
我们的时代,正在从文字传播向图像传播转变。这种转变也反映在我国农民工讨薪方式上。为了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农民工们绞尽脑汁,从利用网络流行元素讨薪、到制造"奇观"现象讨薪、再到运用身体符号讨薪、运用弱者眼泪讨薪,具有理性和创意的讨薪方式无奇不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不少行为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势必会影响讨薪效果。为此,笔者根据视觉修辞讨薪的特点与优势,梳理、归纳出一条基于视觉修辞讨薪的路径。其具体步骤是:议题策划、实施讨薪、媒体报道、舆论关注、政府介入、公司屈从。  相似文献   

3.
李劭强 《新闻三昧》2004,(11):35-35
10月5日,新京报报道了一条民工为讨薪排人墙堵路的新闻:来自四川的10多名民工为了讨薪,组成人墙堵住车公座大街由西往东的官园市场前路口,造成此路段交通堵塞20分钟,汽车排起200多米长龙。警察到现场处理后交通才得以恢复,民工于当天晚上顺利地拿到了工钱。  相似文献   

4.
张兵 《民生周刊》2020,(2):25-27
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展开后,这个春节,是否能让农民工兄弟们不再因讨薪、追薪而发愁?作为用工大户,很多央企加强农民工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开设农民工专用账户,由银行代发工资,优先保障支付农民工工资等,这些做法给广大农民工吃下了一颗定"薪"丸。解决好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也是央企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罗燕 《民生周刊》2020,(2):32-34
"治理欠薪的思路要从帮助讨薪转变为预防欠薪,而预防欠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依据法律支付工资。"春节将至,农民工讨薪又成社会热点,不过,今年更热的是国家治理农民工欠薪顽疾的力度。国务院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方面推出了大动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日前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戴鸣 《新闻世界》2008,(9):120-121
关于农民工“跳楼”讨工资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跳楼”未必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并不是讨工资的好办法。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不力、打官司成本高昂等原因,一部分农民工出于无奈。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和领导重视,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最终选择了这条路。工钱是农民工的生命,我们理解农民工讨不到工资的难处,但也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媒体做出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报道农民工“跳楼”讨工资方面。媒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河北省兴隆县发生了服毒讨薪事件.新华社1月30日发出了通稿,原题是<"服毒讨薪"的警示>,副题为<河北一农民工讨要工资被拒服毒自杀事件调查>.稿件于1月31日见诸于各家报纸.这样的通稿,各家报纸或保持原题,或自己拟题,都是允许的.不料有一家报纸,把标题改为<农民工"服毒讨薪"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讨薪"现象迎合了现代媒介的重要性、冲突性、故事性等价值取向,但矛盾的是"农民工讨薪"并未大面积地激活媒介兴奋感。其中,话题"敏感"是制造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农民工讨薪"的"敏感"包含政治隐喻、道德隐痛和社会隐患,对这三种成分的顾虑导致媒体主动屈从外部压力、服从社会建构。如何正确应对这一话题的"敏感",提升舆论监督效果,需要从监督对象的"导火索"隐患、接收群体的媒介心理、各种利益关系三个方面着手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9.
采访律师时福茂,我希望他给我讲几个农民工讨薪的案子,尽量是曲折些、难办些的。时福茂犯难了,在他看来,几乎每个农民工讨薪案子都不容易办,涉及到一些纠纷和变故,有时判决下来了,执行还特别难。但他从来不轻易放弃,总要想尽所有办法,做所有尝试。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山 《新闻前哨》2008,(5):60-61
近几年来,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3年的《温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掀起的“讨薪”风暴,到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提案,从着手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子女人学难,到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子女教育、技能培训等等,新闻媒体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功不可没。报道好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11月28日到今年2月16日(即今年的除夕),《平顶山晚报》推出了一组“帮助农民工讨薪”的连续报道,这组报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走近农民工”系列和第二阶段的“讨薪进行时”系列。报道历时两个多月,共发稿30余篇。两个阶段的报道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前者是后者的情感铺垫,后者是前者的目标指向,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可以说是一组较为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论文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百度新闻在2011至2013年四年间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探究媒介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建构方式。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媒介通过将冲突议题转化为政绩议题和戏剧议题,达到淡化社会矛盾的目的;讨薪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相当薄弱模糊,与该群体的历史定位及现实境况具有高关联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民工成为都市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帮助农民工讨薪、为农民工解决住宿问题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方面的报道日渐增多。但是,这些报道是否完整而  相似文献   

14.
从治理到根治,一张农民工工资保障网逐渐织密织牢。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辛苦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拿到应得的报酬,返乡与家人团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感慨于媒体报道传递的信息,有人惊呼:民工形象被"妖魔化"了! 跳楼秀、赌博、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自慰、偷窥、械斗、口吐秽言、馋嘴、手脚不净--民工一出现在媒体报道中,通常相连的都是这些不雅的行为.信手拈来一份报纸就可以看到这些新闻标题:"在京民工长期性压抑,一年多连续奸杀四名女子""赵薇浑身脏兮兮像民工""为200多元工钱讨薪民工锤杀工头家人""八成建筑工人有自慰习惯,性教育课堂首次进工地",等等.  相似文献   

16.
王雪 《中国新闻周刊》2010,(34):22-22,24
9月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7月份农民工异地讨薪被打事件的查处情况,并就工会即将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通报。据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李守镇介绍,截至目前,相关事件已得到妥善解决,一些违法嫌疑人被依法查处,多数农民工已拿到被拖欠工资。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凭欠条起诉折射司法进步 “农民工可凭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的这条规定,让奔波于讨薪路上的农民工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众抗争活动是有基本传统的,他们都遵守着一定的规则。笔者通过梳理近十年文献,发现农民工讨薪之路具备了弱者抗争演变之路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认真研读、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前人研究中符合农民工维权规律的主要有四种解释框架:依法维权、以势博弈、以身抗争、视觉修辞抗争。  相似文献   

19.
高压态势、重拳治理之下,欠薪情况得到极大改善。2019年年底,一段河北蔚县信访局长怒斥企业负责人,为农民工讨薪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蔚县信访局长李海明斥责欠薪企业负责人,"你们欺负农民工""拍拍你自己的良心",这些为农民工撑腰的话被广大网友点赞。第二天,农民工兄弟们便拿到了应得的工资。  相似文献   

20.
5月7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一纸禁止农民工上访讨薪的文件公布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媒体一片讨伐之声,当天各方文章及跟帖达1万多条。其中尤以《人民日报》《开放包容不应只在大运会赛场》的评论最具力道。该文指出:如果说,公共场所禁烟、禁止企业乱排放等,是有利城市管理、造福民生之举,但‘严禁农民工通过群体性上访等非正常方式和手段讨薪’、‘禁租房客打110’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