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玉莲 《宁夏教育》2000,(10):33-34
小学语文五年制第九册第五组课文由导读、课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组成。本组课文是围绕景物描写选材的:《古诗两首》描写江上的美丽景色,《鸟的天堂》写大榕树的美丽及奇特,《草原》描写了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镜泊湖奇观》讲的是镜泊湖景色的奇美、壮观。这四篇课文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2.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可以创造某种气氛,来烘托人物性格,展示事件背景。景物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和场面的描写。自然景物是文章中常见的描写对象。景色,能看、可听、有味。景色怎么会是有味道的,还能够听呢?  相似文献   

3.
新编教材简介和初编简介比较,在读写训练方面,单元教学是重点,现摘编如下: 除字、词、句、篇等基本训练在各课教学中反复进行并逐涉加深外,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有计划地安排了读写训练的重点. 三个重点单元读写训练要求如下: 第三单元,通过三篇记叙文的教学,结合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写好记叙文离不开具体描写。初步学习有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基本知识,作一些描写人物和描写景物的练习。  相似文献   

4.
金鑫 《考试》2007,(11)
中学生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常常写的很干瘪,缺乏生机,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也难以对症下药。之所以存在这些疑难杂症,说穿了就是是写作过程中缺乏观察、缺乏实地指导、缺乏有步骤的操作训练。如何指导学生在写景状物上有新的进展,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抓住景物特点摹形状物,充分展开景物的特征景物描写既包括对山水风光的描写,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特写,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怎样把景物写得真实生  相似文献   

5.
林化振 《教师》2012,(33):72-73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为提升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应充分利用好文本,挖掘描写景物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兴趣,积累经验,反复训练,形成写作经验。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学生景物描写能力:一方面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如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法;另一方面就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如仿写、扩写、实写等,反复多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描绘景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天气顺序法;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的典型特点,抓住特征、描写特征、表现特征,是描写景物的核心要素,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描写景物要借助一定的文学手法,象征手法、想象与联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还要借助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要融入情感,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文章,务必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因此文章必然会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如此四法,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例文引路分步诱导———《秋天》读写结合教学例谈○龚仁彬(武宁县新宁二小)景物描写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和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让低年级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景物描写,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懂得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才能在景物描...  相似文献   

8.
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描绘景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天气顺序法;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的典型特点,抓住特征、描写特征、表现特征,是描写景物的核心要素,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描写景物要借助一定的文学手法,象征手法、想象与联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还要借助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要融入情感,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文章,务必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因此文章必然会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如此四法,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杜一仙 《现代语文》2010,(3):129-130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但是景物描写的写作教学难以落到实处。在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笔者经历多次失落和反思,积累了一些指导学生景物描写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2009年执教的市课改展示课《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春为载体,学习景物描写的写作指导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一、答问、讨论 ,有所侧重。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 ,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 ,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 ,教者可依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方面的能力 :(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 :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 ,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③这两段景物描…  相似文献   

11.
描写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习作能力之一。具备良好的描写能力,能够让学生对人物、景物、事件的把握更加精准,写出更优质的作文。在小学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景色描写、事物描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让学生以丰富、精细的描写充实作文,使作文整体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曲折、情感更加真挚,实现学生习作描写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写景是写作的基本功。"景"是景色、风景的意思;"物"就是东西、物品。描写景物,也就是常说的"写景状物"。怎样完成这次写作训练呢?根据习作要求,同学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3.
吴迎霞 《黑河教育》2014,(11):60-60
正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教学设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感悟作者抒发的热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读中学写、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范句、范段,通过对规范语言的鉴赏,感受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在讲读教学中,要挖掘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精心设计读写训练题,指导学生进行练笔。一、描写景物的训练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爬天都峰》)1.天都峰的特点是_和_。用“”在原文中分别画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语句。2.解释。似乎…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19):33-34
细节描写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悟作者表情达意的一项重点,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进行习作的细节描写训练,读写结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能按照观察的方法,有顺序地叙述春天的景物并会运用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 二、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教学组织一次春游活动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小组力单位进行观察活动。  相似文献   

17.
《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一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声激情,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展示全景——感知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培养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想像把景物写具体,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习作指导】一、引导观察,积累素材首先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一处秋天的景物,观察时,要抓住特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印象。二、读写联系,开拓思路,领悟写法教学时,充分发挥已学过的写景文章“范例”作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开拓思路,领悟写法。例如,可让学生照样子填表:三、积累铺垫,分散难点1.下面的词语都是描写秋天景物的,说说这…  相似文献   

19.
绘景类文章就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这类文章,就要重视景物描写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我们所重视的景物描写不是作者看到什么风景就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介:《三峡之秋》是方纪先生以其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适合学生朗读。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可以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文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