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史学思潮的引进,中国民族史研究也开始起步,王桐龄、林惠祥、吕思勉等人是这方面的开创者,吕振羽在 1948年出版的《中国民族简史》,是解放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编写的较早的民族史著作。解放后,各种民族专史、民族关系史等方面研究纷纷展开,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江应 主编的《中国民族史》三册(民族出版社 1990年出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早的一部民族通史;王锺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在理论、内容与编纂体例方面都反映了新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成果、新…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巷》,现已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公开出版。全书48万字,方汉奇作序,各大书店有售。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评介了百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发展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新闻史发展的分期,各时期新闻史的研究特点,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代表性的新闻史学者以及他们的成就、贡献和影响,他们的局限、不足和阙欠等。我国第一部中国新闻史学史问世@任苑  相似文献   

3.
《史学史研究》是国内唯一的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主办,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任主编。《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6月,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1981年改现名,定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到1996年9月已出版83期,发行到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史学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力图为推进中国的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辟  相似文献   

4.
徐梦莘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作为其代表性史著,《三朝北盟会编》汇集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各方面史料,体现了徐梦莘的史学修养与档案文献编纂意识。目前学界对徐梦莘文化观和《三朝北盟会编》史料价值的研究已较充分,但从档案角度系统探讨徐梦莘文献编纂意识的仍然较少。本文以此为题探讨徐梦莘的档案编纂意识,以及它对现代档案编纂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吕坚 《历史档案》2002,(1):132-136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以下简称《史料》)系中国 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人员编纂的一部大型档案汇编,曾列入全国社科重点出版项目。该书的 选编工作 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63年10月,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身) 已从馆藏清代档案中完成了辑有6000余件档案、600余万字的初稿。当时,太平天国史研究 专家罗尔纲先生对此项工作十分关心,在“逐字细阅了这部史料初稿”后,撰写了《档案中 的太平天国史料》一文,阐明了编纂并出版该史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由于“文革”浩 劫,该…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史学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探寻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律的价值。本文从历史观、研究方法、史料搜集与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成果评价机制、研究成果传播等方面阐述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深化和拓展的九大研究领域:重视图书馆史学原理与图书馆史学史研究,开展图书馆学术语史、概念史、观念史综合研究,加大图书馆学制度史和图书馆社会史维度的研究,凸显具有图书馆学特色的阅读史研究,丰富人物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跟进图书馆技术史与数字资源建设服务史研究,提高图书馆史志编纂的质量,复兴我国古代图书馆史学研究与夯实当代图书馆史学研究,拓展地域和空间维度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构建与国际接轨又彰显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编纂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成果,增强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7.
我国首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新闻史学史卷》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 ,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赞助出版。本书也是童兵教授等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分卷本 ,全书约近五十万字。《新闻史学史卷》分滥觞期(713~1815)中国古代新闻史学研究 ;初创期(1815~1919)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研究 ;成长期(1919~1949)中国现代新闻史学研究和曲折期(1949~1978年)中国当代新闻史学研究及繁荣期(1979~1999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商务印书馆推出了由李赋宁教授任总主编的新版《欧洲文学史》。这是一部带有标志性成果的史学专著,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该书是在总结杨周翰先生等主编的原《欧洲文学史》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20世纪欧洲文学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吸收国内外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的新材料、新观点,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下,由北大西语系为主体的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高质量的文学史著作,显示出20世纪中国欧洲文学史研究的总体水平。这部文学史著的出版,在我国欧洲文学史研…  相似文献   

9.
范兴坤 《图书馆》2012,(5):33-36
《中国图书馆事业史》是以我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撰著的一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通史专著。本文在对该书著者卢荷生先生专业师承、学术生涯及其所习治学方法的历史源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史学专著六个方面的特点,认为该书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实证史学和西方兰克学派史学的"实证"和"科学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史拾>是明朝末年编纂的一部古籍文献,传世极少,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收集齐全,为海内外孤本的<史拾>加以介绍,以期对史籍整理、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2月17日,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通过对方汉奇先生从教65年来贡献的回顾,初步研讨了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的历史与内涵。作为"画地图"式的基础性研究,方先生的作品侧重于对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编纂,这种描述源于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学科的需要。如果说描述分为实证与编纂,今后的新闻史学更需要补上实证这一课,从而完整化从实证、编纂到解释、预测的历史学认识逻辑。"多打深井、多作个案研究"也正是源自这一逻辑的对实证新闻史学的呼吁。理顺新闻史研究的困境,厘清描述与解释的关系,端正新闻史观和"问题意识",有待研讨会后的继续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王青 《全国新书目》2022,(3):133-136
《中国工业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史书,这是一部国史,意义重大。笔者有幸参与到这项国家工程中,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史志类图书编纂的重要性和难度。尤其是工业类史志图书,受限于专业特性,难度更高,本文就以国家工程《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编纂为例,梳理了工业类史志图书的特点和意义,结合编纂过程,总结了组织实施经验,以期能为同类图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姚春树、袁勇麟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是一部高品位的杂文史著和理论著述。作者以巨大的理论勇气,顽强的开拓精神,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准备和辛苦耕耘,用洋洋洒洒80多万言的宏篇巨制,为20世纪的中国文坛矗立起一座信实的史碑。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开创性的理论建树。人们知道,我国杂文史源远流长;20世纪杂文更因为出现了鲁迅等一批杂文大家而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杂文创作的成就并没有带动杂文理论研究同步发展,更没有一部权威的杂文史翔实的、全方位的准确记录和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杂文园地的繁茂和辉煌。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史学史》是目前中国新闻史学史领域的最新成果,可称了解中国新闻史近百年来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本文从选题依据、叙事结构、观点创新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该书的研究问题源于中国新闻史学科的现实性困惑,采用纵横交织的复线结构展开史学史叙事,通过提炼特征和刻画细节呈现出知识增量.该书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的世纪,上海在其中发挥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20世纪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与百年中国外交的关系是上海史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4年,笔者在拙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书中批评了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两种倾向,其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对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其二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近代外交问题的评价,提出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呈V型轨迹:在晚清是自上而下的快…  相似文献   

16.
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积多年研究成果和编纂实践经验完成的这部学术新著 ,近期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学术开拓性著作 ,全书约 3 0万字 ,包括以下 2 4章 :引论 ;西方百科全书史 ;中国百科全书史 ;2 0世纪现代百科全书定型化 ;现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和种类 ;百科意识———百科全书编纂的认识基础 ;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和修订体制 ;百科全书的总体设计 ;框架设计和选条 ;编纂体例和体例工作 ;百科全书内容交叉与重复的处理 ;百科全书稿件审读 ;稿件编辑加工与资料工作 ;百科全书成书定稿和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  相似文献   

17.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现代学科体系中 ,学科史是学科独立不可缺少的史学支撑点。每一个学科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 ,都必然把自身的源流演变研究 ,作为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研究 ,是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课题 ,它的任务在于根据现代档案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与方法 ,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档案文献编纂进行系统考察,弄清事实 ,总结分析 ,从而丰富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知识和理论 ,推进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以后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9.
考察蒙元百余年的档案文献编纂,发现有若干值得注意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无论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对于总结和借鉴我国档案文献编纂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丰富和充实中国古代档案编纂史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一份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但以往的发掘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对其中几个特点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种史学概论著作,这是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史学概论著作各有所长,共同为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以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姜义华等所著《史学导论》(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