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创新——专访李幼平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淀积文化,服务大众——对图书馆及其功能的理解 初见李幼平院士,老先生就兴致盎然地同我们谈起了他对图书馆的理解,他认为,图书馆就是八个字——“淀积文化,服务大众”。李院士195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本科时他就酷爱读书,至今还对在南京图书馆的阅读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当时的南京图书馆就在我们宿舍的旁边,我经常在那儿看书。南京的冬天很冷,图书馆里有炭火,我们学生早点去,抢个位置,既可以看图书馆藏的好书,也可以在那儿做功课。”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龙岩市看望灾区群众,专程到王树先家人的临时住所慰问。他握着王树先家人的手动情地说:“我记住了王树先这个名字.他牺牲了我们都很难过。王树先在危难时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长存。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在南京的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 《档案与建设》2006,(11):39-41
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95周年。南京是辛亥革命重要发生地之一,更是孙中山建立的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他办公、生活及逝世后归葬之地。值此有纪念意义的年份,我们重新寻访辛亥革命以及孙中山在南京的遗址遗迹,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南京政治学院招待所,我们访问了应邀来南京讲学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丁淦林。这位长期从事邹韬奋思想研究的新闻教育工作者,自1980年以来,先后主编出版了《人民的喉舌——邹韬奋论报刊》、《邹韬奋年谱》等书,发表了《韬奋小传》、《珍贵的遗产》等许多研究韬奋的专论。丁副教授说,“韬奋精神”可以归纳为“勤奋、拚搏、进取、提高”8个字。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8个字”开始了. 丁副教授先给我们找了一篇韬奋在1932年写的随笔,接着,他提笔在此文中“一息尚存,还是要干”8个字下,用红笔打上了个着重号说:“韬奋从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始到1944年去世止,在他身上,勤奋和拼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深秋的午夜,城市还在酣睡,许多的梦已悄然启程。这个时刻的李忠杰也正在启程。斑驳的灯光照着清凉的月台,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将随他一起去中原某部采访实习。面前是南京开往郑州的196次列车。李忠杰站在站台上,回眸这城市朦胧的背影,谁能说清楚,这是酸楚,还是欣慰;是感慨,还是深情……他几乎没带什么东西。列车缓缓开动了,载着我们第一次去实习采访的欢乐,行走在夜与昼2间。3年前,忠杰作为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学员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也充满着激动和快乐。可今天他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因为这是他第~次以教员的身份组织…  相似文献   

7.
很多英雄一生的失败在他出生时即已注定:生不逢时。 我们先来看看贾谊的履历吧。 十七八岁时,他已博览群书,并以精通经典、善于作文而名扬郡中。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闻其名,招至门下,对他甚为爱信。  相似文献   

8.
情报先躯 化学泰斗──深切悼念袁翰青先生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刘昭东1994年3月2日,著名的文献学家、化学家袁翰青先生离开了我们。每当忆起他的音容,犹如这位忠厚长者仍生活在我们中间。缅怀他正直、善良的为人,勤勤恳恳永不懈...  相似文献   

9.
情报先躯化学泰斗─—深切悼念袁翰青先生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刘昭东1994年3月2日,著名的文南天学家、化学家袁翰青先生离开了我们。每当忆起他的音容,犹如这位忠厚长者仍生活在我们中间。缅怀他正直、善良的为人,勤勤恳恳永不懈...  相似文献   

10.
张铁宝 《历史档案》2003,(2):134-136,F003
南京古称金陵 ,明清时期为江南最大都会 ,也是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中心。清咸丰三年二月初十日 ( 1 853年 3月 1 9日 ) ,太平军攻克南京 ,改称天京 ,据为首都 ,正式建立了与北京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咸丰皇帝先后谕派向荣、和春为钦差大臣 ,统重兵进行围剿 ,但都功败垂成。咸丰十年四月 ,湘军统帅曾国藩被任命为权力很大的两江总督 ,如何攻取南京 ,也就成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曾氏采取了与其两个前任完全不同的策略。他先从上游着手 ,拿下安庆后 ,再沿江东下 ,扫清障碍 ,倾全力围攻南京。经过两年多的恶战 ,湘军终于在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相似文献   

11.
最近,网上传出已在东方卫视主持三年“东方夜谭”的川籍主持人刘仪伟将改换门庭。出于好奇.笔者打电话给刘仪伟。很巧,电话一打就通。他说。他的去留将在一个月后见分晓。那时再采访他最为合适,但笔者还是有些迫不及待。先避开敏感话题,我们的谈话就从他的成名作——主持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开始。  相似文献   

12.
我与荫辛同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78年。那年秋天,我从下放地淮阴调回南京,先参加一个会议的筹备工作。一天因事去编辑部,他坐在办公室西南角一张桌前,大概是在阅稿吧,正神情专注,执笔沉思,没有发觉有人走近。待到别人告诉,他才从那思虑的世界里蓦地转来,连忙招呼。  相似文献   

13.
老孙,单名一个琇字,当年父辈为何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不得而知,但为此而被误认为是女士的事却有多次,别人给他复信用“芳函收启”开头的事先不说,去年南京河海大学一位吴教授就谈过他与老孙未谋面之前的误断,这有文字为证,发表在《扬子晚报》上。老孙不老,称老是尊重的意思。初  相似文献   

14.
去年4月,我们一行来到我国名列前茅的出版大省强省——江苏作专题报道,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石启忠同志和我们作了长谈。今年3月,我们再来南京主办“21世纪出版论坛”,石启忠同志到会看望各地同行,并听取了部分发言。当时省局领导只他一人在家,他来不及准备在会上讲话,但大家都很想听听他对许多出版大事的看法。于是我们提前和他约好,13日一早去采访他。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中央体育场、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南京中央医院等建筑,是杨廷宝作为建筑师留下的重要作品。在阔别十数年后,杨廷宝选择定居南京度过他后半生。南京与杨廷宝之间的联系深厚而紧密,这位民国建筑大师对于南京的情怀从他的建筑作品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推动了新闻教育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新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目前存在些什么问题?最近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正在南京参加新闻理论教育讨论会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洪一龙。洪老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后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目前,他除担任中宣部新闻局调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外,还兼任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院长。在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招待所,洪老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先简单叙述了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概况。他说,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极  相似文献   

17.
张琴 《视听纵横》2006,(5):43-45
1993年,《东方时空》一句“说咱老百姓的事”,催生了民生新闻的萌芽。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隆重推出了“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的《南京零距离》,标志着民生新闻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八十高龄的刘明诂老人知名度很高,因为他摄影绘画创作成绩卓著,也因为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南京乃至全国的诸多媒体常有他的作品发表,常有他的事迹报道;不仅如此,20年来他拍摄了数万张照片的同时还积累了同样多的照片档案资料,这在南京也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政治学院众多令人敬仰的师长中,有这样一位教员,他创下7年授课量达400多课时、同时担任5门主课的最高记录。他就是新闻系业务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盛沛林副教授。60年代初,盛沛林副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91年,他从西安政治学院调到南京,如今,他已在部队院校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了14年。我是1993年9月考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一进校门就认识了他。如今,4年过去了,我和他许多的学生一样已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不想张扬的许多“小事”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对于新闻系93级学员来说,谁都…  相似文献   

20.
变与不变     
《兰台世界》2007,(5X):72-72
陈赓在上海养伤期间,不幸被叛徒出卖而被捕。蒋介石非常高兴,并下令速押南京,因为他要在这位曾经救过他一命的黄埔一期学生的身上,大作反共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