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结合自己教学,结合苏教版教材,谈一些自己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诱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小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从发现、探究中寻找快乐,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变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树立正确…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同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开放教学全过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和研讨等探究活动中来,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贴近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来源…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可见,小学生的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欲望是很强的。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却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长久以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述式”教学抑制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的教育势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给他们一根“点金”的手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好每一堂课,上好一堂很好的探究性课,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表现在他们学习数学的亲历亲为中,在应对问题、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绝大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中积极情感体验,产生或满足某种需要,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以引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即产生某种意向或愿望)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只有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才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成 《甘肃教育》2005,(12):57-5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那么如何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新思想、新理念贯穿到教学当中,就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周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研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自我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感知新知共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凡是...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兰 《考试周刊》2009,(48):90-90
学习知识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困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化学教学大纲》注重对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认为化学学习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自  相似文献   

19.
辜子琴 《四川教育》2002,(10):34-3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乐园显得尤为重要。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在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相似文献   

20.
吴松 《黑河教育》2012,(12):29-29
合作学习是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他们在和睦的气氛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